博文
(2022-11-24 03:23:25)
自古以來很多求道者還有求仙者,他們都在尋找玄關一竅,都要首先打開天目,我們這些普通人都是向外看的,而得道之人他是向內看的,而外在的場景是通過內視而自然延續出來的,或者說自然顯化出來的。諄芒東之人壑適遇苑風。苑風就對諄芒說“無意於橫目之民乎?”把我們普通人比作是“橫目之民”,因為我們有兩隻眼睛,所以叫做橫目之民,而像諄芒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條條大路通羅馬。調整我們身心的方式有很多種,行走坐臥之間無論哪一種,都可以讓我們回歸於那個天性。莊子說“執德之謂紀,德成之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誌謂之完”這裏麵就講的是殊途同歸,最後都是歸於那個“德”,有人問我這個“德”怎麽解釋?莊子文中的“德”有的指的是道德的標榜,有的指的是人的天性,大部分指的是人的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齋戒”這個詞來自《莊子》,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篇,顏回準備到衛國去,又不知道是如何是好,於是去請教孔子,孔子說你先齋戒,齋戒以後我才能夠告訴你。在莊子《應帝王》篇第二次提到齋戒,季鹹給列子的老師壺子相麵,相不準。然後對列子說:先讓你的老師齋戒,齋戒以後我再來給他相麵,第三次出現在莊子《在宥》篇。莊子是在諷刺那些不能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間有味是清歡。莊子在《人間世》篇也說“寡不道以歡成”,想把事情做好,首先要做到清靜,心靜下來,,什麽事情都可以做得成。“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此養神之道葉”首先靜下來,讓神明先行,就像庖丁解牛,每至於族,怵然為戒,,官知止而神欲行。每每遇到障礙的時候,都讓自己先靜下心來,讓神明先行,以神明領著刀刃,才能夠遊刃有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虛室閑生白,高情淡入玄,這是李白的一首詩。莊子的文章對李白對蘇軾等這些大文豪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李白評價莊子是“開浩瀚之奇言”蘇軾評價莊子說“吾昔有見於中,口不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可見莊子得思想及藝術風格對他們影響之大。李白的這首詩“虛室閑生白,高情淡入玄”也是來自莊子的“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虛室閑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孔子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也”孔子為什麽說這句話?眾說紛紜。我們各家的解讀都不一致,但是孔子說過“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四十歲的時候不困惑,就是不去用頭腦再去琢磨什麽,到五十歲的時候,人才能夠知道天命,才能向無形的方向去靠近。如果孔子在五十歲以後去讀易經,那麽才能夠深諳其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生命始終存在著那種內在的必然的聯係。當我們看到繁花似錦的時候,那麽離繁花盡落的季節也並不遙遠了,這時候淺草正在強勁地生長,剛剛好能夠埋沒馬蹄,在無聲無息中做好了接替以另一種形式來展現生機盎然,這種生生息息的生命交替,始終是存在的,哪怕是冰封大地的時候,一草一木也都在孕育著生機。
莊子說“萬物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們對外界不抱有希望的時候,反而轉機就會出現,隻要不貪,人就不會迷茫,所有的迷茫都是源於我們的六根貪念。莊子遊於雕陵之樊,看到一隻蟬因為貪圖蔭涼,在那自鳴得意,卻不知道後麵有一隻螳螂準備捕殺它,而螳螂也隻是一心貪得捕蟬,卻不知道後麵還有一隻大鳥,在伺機捕殺它。物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我們上兩講講到了入靜的9種妙境。內境有四種,外景有四種,,然後還有一種無內無外之境,分別是:應物而喜,離物而喜,第三步達到了“至樂”,是一種純粹精神上的快樂,精神上的滿足。第四種就是物我兩忘,這是對於我們自身而言的,那反應在外物上麵就是坐忘之道。從“坐了忘”然後到“忘了坐”,是一種靜極而動。
莊子借用顏回和孔子的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1-10 04:33:53)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首詩其實意味深長,如果我們細細品來,會發現這首詩韻味十足,它是由粗到細,由大到小,由細到精這樣一個過程,就像南郭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他在聽那個風,聽風的時候,他在描寫了各種孔竅的形狀以及各種聲音的微妙,我們乍讀上去,甚至感覺莊子怎麽那麽囉嗦,似鼻似口似耳似笄ji似圈似臼似窪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