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們對外界不抱有希望的時候,反而轉機就會出現,隻要不貪,人就不會迷茫,所有的迷茫都是源於我們的六根貪念。莊子遊於雕陵之樊,看到一隻蟬因為貪圖蔭涼,在那自鳴得意,卻不知道後麵有一隻螳螂準備捕殺它,而螳螂也隻是一心貪得捕蟬,卻不知道後麵還有一隻大鳥,在伺機捕殺它。物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都是因為貪念,而把自己置身於危險得環境之中,有了貪念,人就會迷茫。
俗話也說“一日三迷”我們在平時老是收不回來神,甚至感覺到六神無主,那都是因為我們隻相信眼見為實,把一切的認知,建立在我們的六根基礎上造成的。說起迷茫,那《莊子》文中最典型的一個代表,莫過於南榮趎cu,他非常的迷茫焦慮,前去拜見老子。老子見了南榮趎以後,一口氣連發九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無卜巫而知巫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能筱然乎?能侗然乎?能兒子乎?
這九問其實次地在打開南榮趎的心結。
第一個,抱一乎?就是抱元守一,能夠向生命的本身靠近,向那個真我本我靠近。
能勿失乎?勿失,就是不失真,要看到事物的實相,而不要被虛相所欺騙了,那麽這個實相不是用我們的眼睛去看,不是用我們的耳朵去聽,而是用我們的心去感知它,用我們的氣去感知它,能夠敏感地覺察到氣場的變化。
能無卜巫而知巫凶乎?不要寄希望以計算(測算)而免去自己的痛苦和諸多煩惱的幹擾,向本我和全真精進,無物累,無天怨,無鬼責,無人非。鬼神不擾讀經人。隻要你是在悟道,隻要你是在正向精進,你的煩惱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知止而後定。在我們悟道精進的過程中,有我們感覺到困惑的事情,你就暫且放下,給自己一點時間,給自己一點空白,這個空白就是一個斷滅處,(六根)雖然斷了,但是等你回過神來的時候,那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能已乎?所謂的“已”就是“放下”,沒有這種依賴心,沒有這種控製欲,我們就會頓時感覺到很輕鬆。
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提升自我,都是為了正向精進的,這是一個原則,我們不是迎合世俗,不是迎合他人的,如果撇開了這個原則,不是為了自己生命的沉澱和升華,那也一定迷失自我的。
能筱然乎?能侗然乎?能兒子乎?筱然,就是放鬆,能夠放鬆下來,我們要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和這身邊一切的變化,
能侗然乎?所謂的侗然,就是你要做到身心通暢,做大了以上幾點,至少可以保證我們身體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不會受到身體各種痛苦的幹擾。
第九問是:能兒子乎?能否回歸到那顆赤子之心,回歸到那天真的狀態。莊子說“形莫若緣,情莫若率”一切都是機緣巧合,不是我們個人的力量能夠左右的。緣起性空,所有的緣起,其實它的本性都是空,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心真的放空下來的時候,所有的緣起都是尊生的,都是尊重生命的。
老子給南榮趎講完這九個問題以後。南榮趎說,這是不是就已經達到了至人之境呢。老子說:並沒有,這隻是冰釋解凍,隻是讓你找到了那個“覺”的存在,就像冰化解的時候,它化出來的水是不間斷的,始終要保持那種覺知的存在,才不會掉下來,才能夠守住那個果位。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11月14號
有先生就會有徒弟,有徒弟就會有傳承,有傳承就會有文化,有文化就會有陰陽交錯的循環無極,乃至太極,無中涵有。
老子接著說:人們都以為是太陽惹得禍。其實無為無爭才是真正的福氣和順應天意。。
孔子說:爭與不爭,我有說法。。
https://www.ixigua.com/7150332341347418631?logTag=834dd447eb11fdbdc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