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開悟之人有很多特征,但是有一點,真正開悟的人,他並不知道自己開悟了。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如果他意識到自己已經開悟了,就已經陷入了對立之中,相對之中,也就是莊子說的“有所待”之中。而莊子從逍遙遊篇就開始表達了一個主題,那就是“無所待”。真正的開悟之人,得道之人,他是彌和了這種對立觀念的,認為自己開悟了,那就一定存在一個相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1-02 04:33:33)
相信很多人的心裏總都有一個夢想,都有一個仗劍走天涯的豪邁,有一個騎士的情結,有一個流浪天涯的情懷。當我們陷入一種困境和迷茫的時候,出一趟遠門,困境就會出現轉機,很多的煩惱就會自然地脫落。莊子文中也提出很多這樣的人物。比如說公閱休,公閱休就是以天地為廬,四海為家的這樣的人,是一個得道之人,楚王威嚴如虎,很少能夠聽得見意見。唯有公閱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1-01 05:46:58)

夢的2022,坦白了一路給星星點點。就這樣走了一年,一腳黑暗,一腳光明。數得過來的豔陽天,數不過來的從天上來到人間的饋贈,細節總在四季裏輪回著它的真實自我,就這樣印證成了2022。2023的夢剛開始,它會像小兔子雙腳一起跳進黑暗而後又雙腳一起落入太陽的家門口嗎?還是前腳黑暗後腳光明的每跳一下就會是一半完美加上另一半完美的每一天呢?有一種愛,叫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我們都在求解脫之道,然而真正能夠做到身心解脫的少之又少。我們為什麽不能夠按照心中所想的方式去生活,就是因為我們被太多的外界因素所推動,甚至被外界的因素所綁架,動彈不得。 莊子《至樂》篇。開篇連續提出了8個問題: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去奚就?奚樂奚惡?這8個問題困擾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該去做什麽?不該去做什麽?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往往隻看到表麵的一種利益的往來。利益的交換,其實在利益的背後,更加穩固的一種關係是價值的交換,隻有建立在價值交換的基礎上,這種關係才是最牢固的。純粹地建立在物質利益基礎上的關係,都是一種無謂的消耗,所以老子早就警戒後人,警戒世人“雞犬之聲相聞,臨國相望,老死不相往來”。這個“往來”指的就是人情世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山有山脈,地有地脈,水有水脈,人有人脈。我們的文化也是這樣的,它也是代代相傳的,總有一種不變的價值,曆久彌新,其中不變的東西非常的精微。輪扁斫輪於堂下,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問齊桓公:敢問大王。你讀的是什麽書?齊桓公說:我讀的是聖人之書。然後輪扁接著問:聖人在否?齊桓公告訴他:聖人早已經不在了。輪扁就直言不諱地說,那你所讀的書就是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生命本來應該像大鵬一樣,扶搖直上九萬裏,是一種螺旋上升的一種趨勢。可是我們往往是走不出一種怪圈,一種魔咒一般的怪圈,是在原地打轉,好像也經曆了無數次的掙紮,但是回過頭來看,還是原地踏步,還是在一個怪圈中走不出去。10年過去了,20年過去了,煩惱還是那麽多,甚至你所有的煩惱都是你身邊你熟知的那幾個人帶來的,為什麽會這樣呢?就是因為哦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用誌不分,乃凝於神,佝僂丈人之謂也。這是佝僂丈人給我們上的一堂課。要用誌不分,凝於神。莊子的心齋、坐忘之道,也是要強調“若一誌”。可是我們理解“用誌不分”的時候,往往會理解單一地去做一件事情,隻是強調堅持做一件事情,這就是誤入了歧途。莊子實際上是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以“凝神”為前提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越來越費力,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偶爾的頭疼腦熱這都是很正常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都是一種信號,都是一種訴求,需要我們調整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如果我們讀不懂這個信號或者接收不到這個信號就會手忙腳亂,心中忐忑,造成了錯上加錯。莊子《逍遙遊》篇開篇就提到:姑射山神人,吸風飲露,不食五穀。。。這是調理我們身體的最好的一種方式,是一種終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瞿鵲子問道於長梧子。瞿鵲子說:我聽說真正的聖人,真正的得道的聖人,他們不從事於務。不求利,不違害,不緣道,不喜求。可我的老師孔夫子認為這是孟浪之言。這都是荒唐之言。而我認為是妙道之行。我認為這是真正的聖人境界。那麽長梧子是怎麽說的呢?長梧子說“汝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xiao炙。你這個話還是說的太早了!這還不是真正的聖人的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