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說:天助有求道之心的人

(2022-12-29 04:11:11) 下一個

山有山脈,地有地脈,水有水脈,人有人脈。我們的文化也是這樣的,它也是代代相傳的,總有一種不變的價值,曆久彌新,其中不變的東西非常的精微。輪扁斫輪於堂下,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問齊桓公:敢問大王。你讀的是什麽書?齊桓公說:我讀的是聖人之書。然後輪扁接著問:聖人在否?齊桓公告訴他:聖人早已經不在了。輪扁就直言不諱地說,那你所讀的書就是糟粕。

這則寓言故事,我們比較費解。為什麽說聖人之書是糟粕呢?那麽各種的經典還有它存在的價值嗎?其實輪扁說的齊桓公所讀的書是糟粕,這句話裏麵如果把糟粕換成了秕糠,換成了緒餘,我們可能就一下子恍然大悟,幡然醒悟了。我們就能夠把莊子的前後文串通起來了。

莊子《逍遙遊》篇說“至人神也,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聖人、至人,他們的塵垢秕糠,他們抖落下來的一些塵土,都可以造化出堯舜這樣的人來。“道之真在治身,其緒餘可以治國,其土苴可以為天下”。這裏麵的“緒餘”也是指的蘊含於大道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就這樣非常不起眼的一小部分,可以治國,可以為天下。因此莊子借用輪扁的這句話,並不是在否定我們閱讀經典,反而是在告訴我們經典中的隻言片語,都可以讓我們幡然醒悟,其中的隻言片語,都夠我們去參悟一生的。

神農的老師老龍吉去世了。非常的傷心,說我的老師啊,知道我是一個生性愚鈍的人,臨死之前也沒有給我留下隻言片語。另外一個人叫yan剛掉,“yan剛掉”指的是言語剛剛忘掉了。言語都是斷於大道之處的。yan剛掉告訴神農,求道的君子都知道朝聞道夕死可也,而況體道者乎?大道中蘊含的一些零星的價值,都比我們的生命更重要,何況你的老師是完全歸於了大道呢?神農的老師老龍吉是一個得道之人。他生前的一舉一動,他的隻言片語,都足夠讓他的學生神農去體悟一生,去感悟一生。踐行一生的。

大道中蘊含的塵垢秕糠,蘊含的一些微小的價值,都勝過一切有形的力量,這種無形的價值它是一種絕對的力量,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自古以來,不管人類取得了什麽樣的進步,科技如何發展,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最終取決於得於道還是失於道,就是因為背後是簡直的因素在主導的,是價值的因素在決定的。

莊子《讓王》篇,舜想把天下讓給他的友人,石戶之農。石戶之農不屑一顧,石戶之農這麽說的:捲捲乎,後之為人,葆力之士也。試圖靠力氣去取勝的人。莊子《德充符》篇講到一條腿的申徒嘉。申徒嘉對鄭國的大夫鄭子陽說“子悅子之執政而後之人也”和石戶之農說的“後之為人”是一個意思。鄭子陽也是憑借自己的地位而看不起他人,想來壓製他人。

“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今世之人爭於氣力”上古之人他們每個人都能夠身心安康,年過半百而動作不衰,就是他們能夠去體悟無形的大道。中世逐於智謀,到了中世,人們就開始耍這些聰明的手段,這些智謀的手段。今世之人爭於力氣,而當下的這個社會,人人都是在比氣力,沒有用心去體會去踐行這個無形的大道。

人生難得,正道難聞,我們能夠從這一脈相承的文化中。這些文化傳承的經典中,哪怕悟出隻言片語,也足夠我們眾生受用了,幾千年不變的東西,曆久彌新的東西,我們不去體悟,不去感悟,而去追求最多一時能夠占上風的氣力,這才是誤入了歧途。世喪道也,道喪世也,世與道交相喪也,隻有具有一顆求道之心,才能夠天助之。人舍之,這才是真正的強大,是絕對的力量。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12月28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人人都是一本書。有的人的這本書叫:複製人生,有的人的這本書叫:創造人生。但實質都是一本書。隻是內容不一樣而已。

複製人生的這本書,可以點燃自己,為這個世界帶來溫暖和光亮。
創造人生的這本書,可以點燃別人,為這個世界帶來溫暖的光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