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1-21 03:44:54)
閱讀 ()評論 (2)
知,北遊於玄水之上,登隱弅之丘。適遭無為謂而問焉。一個叫“知”的這個人。“知”代表的是比較聰明,頭腦比較靈活的人,有一天他一路向北去遊玩,到了玄水這個地方,然後又登上了隱弅這個山丘,正好碰到了無為謂,然後他就向無為謂討教。問了三個問題。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簡單地把這三種問題直譯成白話文。那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人生有沒有意義,人間有沒有是非,我想這都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人生如果沒有意義的話,可能我們無法支撐自己,會陷入那種萎靡不振的狀態。而莊子通篇在指出,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個“遊”字。這個“遊”字是逍遙遊。是能夠調試自我,它是全部意義的所在。“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適得而幾也”。隻是在調適自我得過程中,我們需要那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1-14 03:47:12)

人不可以聰明用盡,更不可以貪求事事圓滿。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這個世界隻要是有形的東西,有形有色的東西,都不可能沒有瑕疵、沒有缺點。如果我們執著於貪求這種大滿貫,這種圓滿的結局,那是違背天道的。混沌大帝七天被鑿開了七竅,7日後嗚呼而亡。這就已經說明,人不可以去求得表麵的圓滿,不可以用盡自己的聰明去追求外在的圓滿。這是一種求缺的智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哪有不興名就利的?哪有不追逐名利的?這也是一種更為廣泛的認知和思維。然而利益的背後會有更多的糾纏,是我們看不到的。所以莊子說“無受天損易,無受人益難。”我們能夠不被爭取來的利益所困擾所困惑,那是非常難的。“始用四達,爵祿並至,物之所利,吾命其在外也”到那時候就是身不由己了,無法規避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們都把吃苦當做一種美德,可是很少有人能夠明白什麽是吃苦,我們著急地去爭,急不可待地去透支自己的精力,把這叫做吃苦。可是莊子說“吾以為無為誠樂也,又俗之所大苦也”我認為無為才是真正的快樂,然而世俗之人認為恰恰是一種折磨,是一種痛苦。無為是一種恬淡的心境。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萬物之本也。是歸於生命的根本,歸於萬物的宗源。像莊子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找關係,找人脈,擠圈子。。。去謀得一時的利益,這樣的時代即將過去,也必將過去!我們也必將迎來一個回歸心靈靈魂覺醒的時代,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應該知道,我們該去做什麽,我們不該去做什麽,將來的時代一定是屬於那些覺醒的人。不管這個世界多麽的艱難。世事多麽的滄桑,他們一定是向善向好發展的。抱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去做事情,去籌謀未來,隻會被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莊子和老子,共同表達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無為。對於莊子和老子的無為這個思想,我們乍讀上去會誤解為躺平,其實老莊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在描寫大鵬扶搖直上九萬裏的時候,用了三個字叫“怒而飛”。這個“怒”字,就表達了一種生命成長的需求,是內外動力的共同推動。是不得不做出選擇。不得不做出生命成長的選擇。一切托不得已於中!我們理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1-05 03:36:30)
天下由來輕兩臂,世間何苦重連城。這是莊子在表達的一種尊生的理念。莊子思想裏麵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尊生,但是莊子所說的尊生,並不單單指的是我們的肉身,並不是單單指的是我們的身體,莊子明確提出尊生這個概念是在莊子《讓王》篇:不以所以養而害所養,這就是抓大放小,抓住根本性的東西。和江山比起來,人的兩臂更重要。人的身體是根本,愛以身為天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們始終搞不清楚許願和發願、發大願之間的區別。許願其實是一種寄托,寄托他人它物來改變現狀,而真正的發願是根植於自我。莊子《人間世》篇顏回要去衛國,遊說衛國的國君停止暴政,其中的情結描述得非常的詳細,就包含了許願和發願之間的區別。顏回心懷天下,想到衛國去勸說衛國的國君,但是孔子聽說了以後,孔子說我恐怕你這一去是凶多吉少,肉包子打狗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