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說:駕馭無形力量的開天者

(2023-01-04 03:56:04) 下一個

我們始終搞不清楚許願和發願、發大願之間的區別。許願其實是一種寄托,寄托他人它物來改變現狀,而真正的發願是根植於自我。莊子《人間世》篇顏回要去衛國,遊說衛國的國君停止暴政,其中的情結描述得非常的詳細,就包含了許願和發願之間的區別。

顏回心懷天下,想到衛國去勸說衛國的國君,但是孔子聽說了以後,孔子說我恐怕你這一去是凶多吉少,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必死於暴人之前也。而顏回認為“醫門多疾,治國去之,亂國就之”衛國的老百姓活在這種水深火熱之中,那一定要去救死扶傷,以天下為己任,這種一種許願,是許下了一種願望,想達到的某種願景。

孔子問他,到了衛國具體怎麽去實現自己的願望,顏回講了兩點:第一點,端而虛,勉而一。我要勸說衛君要端正自己,要謙虛一點,要謙卑一點。勉而一,就是要勸勉他要求他,要向三皇五帝看齊,要向堯舜看齊。孔子說像衛國的國君這樣的人。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者乎!哪怕你春風化雨,都很難能夠說到他心裏去,何況你要求那麽高德標準,那根本就沒有用,這隻能是你的美好願望,是你的一廂情願而已。

顏回接下來說了第二套方案,說那我就內直而外曲,內心堅持自己德觀點不動搖,外在就盡人臣之禮,該叩首叩首,該作揖作揖,表現得非常圓融一點,不要讓他怪罪於我,然後旁敲側擊,看是不是能夠喚醒他或者點醒他。孔子說盡管你做得非常的圓融,也一定是沒有效果的,你必將無功而返,那你去的目的是什麽呢?你的目的和願望根本就不可能達到,這就是要回的一種許願。他隻是寄托於他人,寄托於改變他人。

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難題的時候,我們去求神拜仙,我們往往有意無意之間,把這當作了一種交易,希望通過求神問仙能夠福壽亨通,甚至希望能夠名利雙收,真正的福報是無價的,是根本沒有辦法去交換的,所以孔子給顏回指出了一條方案,那就是先心齋。當你心地純淨以後,“循耳目內通,外於心知,則鬼神來舍”這句話非常關鍵,這就是發大願。不是去改變他人,而是根植於自我,你要有役使鬼神的這種能力。有了役使鬼神的能力,才能夠化解一切矛盾於無形之中,化解一切困惑於無形之中。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我們本身就有具有那種無窮無盡的能量,具有那無限的生命價值,我們往往一方麵,承認自己是本自具足的,另一方麵又到處去求爺爺告奶奶,所以莊子說“能無卜巫而知吉凶乎?能舍諸人而諸己乎”複仇者不折莫幹,雖有忮心者不願瓢瓦。隻要我們寄托於外境,即便倪具有一定的神通,也會事與願違。

莊子《徐無鬼》篇就講到這個神龜,神龜可以托夢給宋元君,但是它最後仍然避免不了被開腸破肚的命運。七十二鑽而無遺策,卻不能避刳腸之患。外境都是不確定的。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我們自己。達於小命者遭,達於大命者遂。最終能夠決定我們命運的,還是根植於我們自身的大願,從內心相信那種無形的力量,並且能夠駕馭這些無形的力量,這樣的人叫“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德生,就是天性的力量得以顯化,時祀盡敬而不祈喜。

古人敬鬼尊賢隻是表達那種敬畏之心,而不祈求有所回報,所有的回報都應該發乎於我們那顆本自具足的光亮的本心。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3年1月3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都想把自己的語言放在最高點,可是最高點的旗幟,換了一麵又一麵。隻因放錯了地方。它該放的地方是每個人的心裏,從哪裏來還要回到哪裏去。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開天辟地

關上一道門,又從裏麵的窗戶跑出來又來到門前,開了這道門。進去後,又關上這道門。意義是,之前是被動關上,這次是主動關上;價值是,之前是無視問題,這次是消融問題。這就是一種開天辟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