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博文
大觀呐,我說過,自性清靜心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一直就在竹林精舍。我們開悟之人,其實隻不過是比沒有開悟的人多明白了一個道理而已,並無其他。我們對眾生,要多些耐心。眾生來去,都是機緣。自性清靜心啊,我並不是什麽重量級的大法師,沒有佛法,何來法師?我隻不過是一個不得名不得姓的山野之人。你問:“請問我們這個竹林精舍,拜讀的有哪些佛經,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說過,空有兩層意思,一是由有觀空,二是由空悟有。其實,如果你仔細想想,當我們在思考到底是空還是有的時候,這當中的關鍵是相。說到相,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有相,二是無相,有相就是有,無相就是空。所以空和有,是相對於相來說的。要弄清楚空有,就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有相還是無相。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有,當然有了,我們一眼望過去,映入眼眶的,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大前天我寫了一篇《因果》。那篇文章主要是回應一下佛弟子自性清靜心。我一共提了九問,我說:“我給你三天時間,你若答不出來,三天後我把答案公布出來,免得大家以為我隻會提問,其實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現在是第三天了,自性清靜心沒有再回帖,但是我知道她一直沒有離開竹林精舍。答不出來沒關係,不丟人,誰也不是天生就會。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上初中的時候,父母給我買了我的第一個收音機,手掌大,用電池的。那時最著迷的事就是聽袁闊成說書,比方說《楊家將》,《三國演義》,至今依然記得很清楚。老實說,個人以為,說書無人可以蓋過袁老師。一本好的書的完成,必然是層層鋪墊,承前啟後,一氣嗬成。一本經也是如此。現在我也變成了說書的。像我這樣說書的,由於時間的限製,不可能一天就全部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說過,有智慧的修行人要善於總結,讀經典要用心,細讀,理解,而不是一掃而過,更不是死記硬背。《中觀論》就是四個字:離開兩邊。《十二門論》就是一個字:空。所以這一本《龍樹之門》的每一篇文章,你都要盡量從空的角度去理解。我又說過,空有兩層不同的含義。一是觀空,其實是有,但把它觀成空的。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真的沒有,本來就是空。《十二門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昨天竹林精舍熱鬧非凡。所有的回帖我都看了,一個字,好!在密宗有辯經,就是這個樣子,弟子們互相辯論,交流心得。真理是不怕辯的,越辯越明。大觀有幾句話,非常重要。這些是他悟道過程中的經驗之談,也是我悟道過程中的體會。“悟道欲有成,須用心,莫當成看小說,看過即忘。”“學佛貴乎明道,術語名詞隻是學問。”我每天在這裏寫,當然不是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宇宇昨天的信中說:那個場麵隻能說是人山人海,我走在裏麵主要不是躲避人群,而是躲避相機鏡頭,嗬嗬。裏麵有佛陀舍利,弟子昨天好奇進去看了一下,但是裏麵不容許拍照所以隻能靜靜的看。進去的時候有個師姐說,要禮拜3下,然後我就禮拜了,然後師姐說不對,是她怎麽禮拜我才怎麽禮拜,我暈。我當時就沒不敬,禮拜最重要的不是心嗎?好吧,我又跟著禮拜了然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內和外是我們一個常用到的詞。站的角度不同,內和外的概念是不同的。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皮膚以外的就是外,皮膚以內的就是內。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又分為小家庭,大家庭,家族等。從社會團體的角度來說,又可以分為比方說黨內黨外。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又可以分為國內國外。所以由此可見,內外是相對的。我們是修行人,修行是個人的修行,所以我們還是來談談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古龍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至理名言。佛門之內,也不例外。佛滅後,僧團一分為二,年老的守舊派長老,主張一切照佛住世時的舊製,也就是說,佛製不可更改,改了就是對佛不敬。這個和中國的曆代皇朝差不多,祖製不能變,變了就是忤逆不孝。年輕的改革派僧人,主張與時俱進。結果就是分裂。長老派往南傳入今天的東南亞一帶。對了,包括宇宇出生和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史記貨殖列傳》,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