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說完修心次第以後,
他花了很長的篇幅來說如何修加行。
如何打掃灑淨房屋, 如何打坐? 如何供養?
等等等。
我說過, 密教三根本是:敬師, 重法, 實修。
我今天要說, 密法的根本是:觀想。
這是密法區別於顯法的根本所在。
顯教的入定法, 比如數息法, 火光三昧法, 等。
最終是要一念不起, 如此入甚深禪定。
顯教認為, 隻有在甚深禪定中,才能見到佛菩薩。
密法的入三摩地正好相反, 它不是一念不起, 相反, 它是使勁地想, 想得越清晰越好。
觀想, 就是把上師或本尊的樣子清晰的印在腦海中。
觀想, 就是把上師或本尊的樣子想出來, 越仔細越清晰越好。
因為最終, 你是要去合一, 也就是相應。
修上師相應法, 就是希望和上師合一。
修本尊相應法, 就是希望和本尊合一。
你若不能觀想清楚, 就無法合一。
在這裏,宗喀巴駁斥了顯教的理論。
“又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障礙成佛,棄舍一切觀察之修,此為最下邪妄分別,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規。破除此執於止觀時,茲當廣說。又此邪執障礙敬重諸大教典,以彼諸教所有義理,現見多須以觀察慧而思擇故,諸思擇者,亦見修時無所須故。”
由於顯法和密法的修行上的區別, 雙方各執一詞。
顯教認為, 密法的這種觀想是分別, 是著相, 障礙成佛, 要舍棄。
宗喀巴當然是不認同這種說法, 認為冒犯了諸大教典, 是邪說。
嗬嗬, 他用了“乃是支那和尚堪布之規。”
我在想, 他幹嗎故意漏了蓮華生, 阿底峽, 和馬爾巴。
要罵就一起罵好了。
看來這三位還是本地人, 又是前輩, 破不開這個麵子。 而且人家也弟子眾多, 弄不好就打上門來了。
其實, 我們開悟的人一看就知道,
觀想, 是著相的。
法身無形無相, 你去觀想佛菩薩的樣子, 首先, 本來無相你觀想成了有相。 其次, 你去和相合一, 不是著相是什麽?
我本來對宗喀巴沒什麽興趣了。
可是, 我忽然又看到了這一段。
敦珠法王訓曰:
成佛者即覺本身之佛性、佛性者及萬有之虛空本體、即法界體性,一切之本質、無染之實性。而佛性卻被無明、迷亂、德性及心性等之染汙所障。要淨除者,必經資糧、加行、行見、修四道,於道中修三十七助道品方可究竟。
這位敦珠法王, 是蓮華生大士的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
敦珠法王說的多清楚, 不愧為蓮師高足。
沒有前文, 沒有後續, 突然冒出這麽一段。
宗喀巴把這段話放在這裏, 他到底是真正明白了敦珠法王的這段話呢? 還是因為敦珠法王的後半段也說了要修習資糧、加行、行見、四道? 所以用敦珠法王的話來證明是要修的?
我不得而知。
所以, 隻有明天繼續看下去。
宗喀巴同學以及諸位在座的同學,
既然是“無染之實性”, 那就是完美的, 圓滿的。
那就不要去動它了, 保持那個樣子就好了。
任何的動, 就變成了有染, 就不完美, 就不圓滿了。
福州長慶大安禪師說:“本色住山人, 且無刀斧痕。”
短短十個字, 就把第一義勾畫出來了。
比這囉裏囉唆的, 東抄一段, 西摘一句的, 用各種經典堆砌而成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強上千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