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23年,我們先後去了兩個穆斯林國家-約旦和突尼斯。如果說,前者是一冊光鮮靚麗的攝影雜誌,那麽後者更像是一本塵封多年的褪色舊書,但這本舊書裏藏著一張美麗的明信片,這就是常年高居突尼斯旅遊熱點前三的藍白小鎮-西迪布薩義德(SidiBouSaid)-簡稱西迪。 這座位於迦太基遺址附近的小山村已有千年曆史,她的名字來自葬於此地的12世紀著名的蘇菲派穆斯林學者AbuS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一篇文章貼出以後,很多朋友好奇,為什麽這次我們要選擇突尼斯,這麽一個冷門的地方,作為旅行的目的地。其實突尼斯的曆史,比歐洲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古羅馬還要早。 "若到突尼斯,必遊迦太基"-我當初選擇去突尼斯的初衷隻有一個,去看看那個曾經輝煌無比,如今卻消失無痕的偉大的城邦國家-迦太基(Carthage)。 位於突尼斯城附近的迦太基城由腓尼基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波德萊爾說過,現實的生活就像是一家醫院,每個人都疲於更換自己的病床。有人喜歡靠近暖氣片的病床,有人喜歡靠窗。 2022年底,在“走出舒適圈”的自我激勵下,我們仨從南向北,又從北向南,自駕環遊了以色列,約旦,我們落腳一晚的Arad小城離開如今戰火紛飛的加沙不過幾十公裏。那一次的挑戰,從出發開始,航班延誤,行李丟失,峽穀遇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時光荏苒,又是暮色秋風起,年終歲尾時。回首《我的2022》,仿佛還是前幾天的事情,一刹那,我已經不得不麵對2023的逝去了。我很慶幸,一年前,寫完《我的2022》,我們立即出發前往以色列,那時誰也不知道,半年多後,那片神奇的土地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將要成為旅行的禁區。小時候,我們總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對於孩子來說,身邊世界的一切都是新鮮的,牆上的裂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亂雲飛渡的日暮時分,我們終於進入裏加老城。 裏加(Riga)-拉脫維亞的首都,是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最繁忙的都市,1997年裏加老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公元2世紀,裏加就已經是當地的一個繁忙的港口城市,但當時居住在這兒的還是信仰原始宗教的利沃利亞人。 1198年來自德國漢諾威的貝德霍德主教(BertholdofHanove),率領十字軍抵達裏加,強製當地人信仰基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塔爾圖(Tartu)是愛沙尼亞第二大城市,也是著名的大學城,全城人口十二萬,其中大學生就超過了二萬。塔爾圖大學由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IIAdolf)建立於1632年,當時名稱是古斯塔夫學院。昔日的“北方雄獅”,拿破侖最崇拜之人-古斯塔夫二世,如果不是37歲就英年早逝於呂岑之戰,也許,現在的塔爾圖還屬於瑞典。一戰結束愛沙尼亞取得獨立後,古斯塔夫學院改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離開采西斯,三個多小時後,我們進入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和維爾紐斯相比,塔林老城麵積比較小,但更加精致。這是北歐唯一一座保留了完整中世紀風貌的古城,1997年入選聯合國曆史文化遺產。和其它歐洲中世紀古城,比如布拉格,克魯姆洛夫相比,塔林少了一份滄桑,多了一份浪漫。滿街的鮮花店,讓黃昏的古城空氣中飄散著芳香。塔林靠海,和芬蘭首都赫爾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錫古爾達(Sigulda)離開裏加大約50公裏,因為我們還會回到裏加,於是這一晚我們略過裏加,選擇了這兒作為我們進入拉脫維亞第一天的落腳之地。到達錫古爾達的時候,已是黃昏,我們訂的是小城中心的一家B&B。Booking.com評價這家酒店提供的是正宗的拉脫維亞特色美食。酒店的裝飾很簡樸,東方麵孔的客人就我們仨,兒子說,我們終於可以像拉脫維亞人似的吃吃喝喝了。拉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告別維爾紐斯,一路北上。 長途自駕,最怕車出問題。出城不久,LG發覺儀表盤顯示右後輪氣壓不夠。雖然一時不會出問題,但今天要開300公裏以上,我還是督促LG離開高速,盡快去找修理廠,這兒的加油站和中東一樣,是不提供打氣服務的。 下了高速,又開了十來分鍾,進入一座小鎮,路邊出現一家修車廠,我們停下車來,比劃著告訴對方,我們的車胎需要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終於來到此行的第一個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14至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曾是與俄羅斯論高低的東歐強國,但曆經幾百年的滄桑,她已經衰落成一個人口不到3百萬人口的小國,但昔日的輝煌並沒有消散無影,它在波羅的海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維爾紐斯。維爾紐斯老城擁有多種風格的建築,包括哥特式、文藝複興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義式。作為曾經接壤了希臘與拉丁這兩大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