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23 環遊波羅的海(7)- 北方的凡爾賽

(2023-10-03 17:47:22) 下一個

告別維爾紐斯,一路北上。

 

長途自駕,最怕車出問題。出城不久,LG發覺儀表盤顯示右後輪氣壓不夠。雖然一時不會出問題,但今天要開300公裏以上,我還是督促LG離開高速,盡快去找修理廠,這兒的加油站和中東一樣,是不提供打氣服務的。

 

下了高速,又開了十來分鍾,進入一座小鎮,路邊出現一家修車廠,我們停下車來,比劃著告訴對方,我們的車胎需要打氣。

 

沒想到這哥們直接讓我們把車開上起重台,二話不說,卸下輪胎,從輪轂,外胎開始仔細檢查起來。

LG急的在旁邊比劃說,我們隻想打氣,車沒問題。

這哥們倔得狠,堅持卸下輪轂,仔細檢查。

看著人家滿頭大汗地認真檢查,我都有點過意不去了。

檢查了半天,他才開始給輪胎打氣,LG安慰我說,這樣認真一下也好,起碼確認輪胎沒有問題。

折騰了半小時,付錢以後,我們重新上路。前方,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中,有一座少人問津的露天航空博物館 - ?stros AVIAPARKAS air museum。

這兒曾經是前蘇聯時期的一座農用機場,有400米長的跑道。立陶宛獨立以後,這兒被改建成一所特技飛行訓練學校,2002年第十三屆歐洲特技飛行錦標賽曾在這兒舉行,2016年這兒轉為一座私人航空博物館,博物館分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

室內部分展示了一戰和二戰期間的航空設備。

 

室外展示了幾架飛機,雖然經過日曬雨淋,這些飛機已經殘破不堪,但他們畢竟代表了前蘇聯空軍的一段崢嶸曆史。

蘇-15,這是一款單座雙發全天候高空高速截擊機,上世紀60年代開始裝備蘇聯空軍,雖從未實戰,卻幾次擊落韓國客機。

米格-21,是人類航空史上生產數量最多、裝備時間最長的噴氣式戰鬥機。從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量產以來,先後在全世界接近三分之一的國家服役,其各種各樣的改進型、衍生型累計生產了超過11000架。

米格-23,這款阿拉伯國家在阿以戰爭中的主力戰機,我讀中東戰史的時候,書中對它多有描述,現在我終於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它了。

米-8直升機,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直升機,被稱為直升機王國中的“AK47”。

離開飛機博物館,我們折向西北。

80來公裏外我們來到小城希奧利艾(Siauliai),公元1236年,這兒發生了著名的Battle of Saule,正式揭開了波羅的海土著居民對條頓騎士團的抵抗戰爭。

十字架之丘(Hill of Crosses),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景點。

這座不大的小丘,矗立著大大小小材質不同,形狀各異的十字架,這是一個夾雜著愛與恨,獨裁與反抗,壓迫與信仰的地方。

關於十字架之丘形成的最著名的故事是關於一位絕望的父親。

他的女兒突然患上絕症。在女兒臨終之時,他恍惚中聽到一個女人告訴他,去製作一個木質十字架並把它樹立在附近的山丘上,如果他照做,那麽他的女兒就能得救。絕望的父親連夜刻製了一個木質十字架,第二天一大早把它樹立在山丘上。等他回家的時候,發現女兒已經站在門口迎接他,完好無恙。從那之後,人們在山丘上不斷豎起十字架,希望他們的祈禱能夠實現。

14世紀時,這座山丘是當地立陶宛人城堡的一部分,後來城堡被騎士團攻破,在戰爭中幸存的立陶宛人將他們遭到殺害的同胞的屍體堆在一起埋在了山丘下,據說,從此每到夜晚,這些戰死者的亡靈就會在附近出沒。

19世紀,居住在這裏的波蘭人和立陶宛人多次對俄國占領軍發動起義,被鎮壓後,很多義軍的家屬無法找到親人遺體的具體位置,隻好在這座小丘上立上十字架表示紀念,慢慢地這兒成了人們寄托哀思,表達信仰的特定場所。

幾百年過去,這座十字架山既不屬於教堂,也不屬於政府,人們在這裏樹立十字架並不是出於別人的要求,而是來源於內心的向往。

20世紀60年代,為了鎮壓基督教,前蘇聯政府曾多次試圖推平山丘:他們開動推土機,燒毀木質十字架,把金屬和石頭製的十字架拿去做建築材料,而那些把十字架帶來的人們會遭到罰款和監禁。

 


但不屈的人們依然在深夜悄悄過來,悄悄地樹立起一座又一座大大小小的十字架,山丘上的十字架在高壓下仍然在不斷增加,如今這兒的十字架已經超過十萬了。

兒子一眼認出這座十字架來自亞美利亞,因為去年在耶路撒冷我們多次進入那兒的亞美利亞教堂

沿著狹窄的木階走上小丘,眼前的十字架密密麻麻,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感覺頭皮發麻。

這些十字架或粗糙,或精致,或微小,或宏大,但每一座後麵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十字架叢中仔細看去,有幾支上寫著中文,這支大約是為家人祈福。

而這支來自台灣的則是祈求不再有歧視與仇恨。

立陶宛藝術家普羅納斯(Vilius Puronas)曾說過:“對於有的人來說,十字架之丘是進行沉思和祈禱的地方,而對於另一些人,它則代表著黑暗時期的反抗和不屈,還有的人則把它視為平凡生活中一種不平凡的邂逅,每個人來此自己的道理”。

而對於我們這三個匆匆而過的路人來說,這兒讓我們在告別立陶宛之際,對這個國家的曆史和人民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

幾天前,我們在裏加取車以後,不知不覺就進入了立陶宛。兒子當時很奇怪,為什麽一路看不見任何國境線的標誌呢?

 

在立-拉邊境,我們終於看到了提示,越過這麽旗幟,我們將再次進入因為森林覆蓋率高,而被稱為“歐洲之肺”的拉脫維亞。

前麵綠蔭深處,就是拉脫維亞的瑰寶 - 隆黛爾宮(Rundāle Palace Museum)。

這是拉脫維亞最華麗的宮殿,居於境內所有景點之首。

隆黛爾宮的大門似曾相識,看著LG手中無人機的監視屏,我終於理解了,為什麽這兒被稱作北方的凡爾賽。

隆黛爾宮占地麵積達近一萬四千多平方米,分為宮殿和花園兩大部分,宮殿內有一百多間房間,目前對外開放參觀的有40多間。

 

隆黛爾宮的曆史,牽扯了俄羅斯前後兩代女皇。

1736年庫爾蘭公爵恩斯特·約翰·馮·畢隆(Johann von Biron)雇人開始建造這座宮殿,建造工程緩慢進行。

 

這位公爵非比常人,他是俄羅斯帝國女皇安娜一世的首席顧問和情夫,在安娜在位的10年(1730-1740)他對俄國事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740年安娜去世前指定他為伊凡六世的攝政王,但女皇死後三個星期,他就被掌握兵權的米尼赫元帥抓捕,流放西伯利亞22年,隆黛爾宮的建造就此擱置。

1762年他被彼得三世召回,1763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派遣俄國軍隊護送他重登庫爾蘭公爵寶座,隆黛爾宮的建造重啟,1768年宮殿終於建成。

 

據說恩斯特 比隆特別喜歡這座宮殿,並於1768年搬到那裏,直到1772年去世,但公爵的兒子更喜歡其它的宮殿,隆黛爾宮他隻來了寥寥幾次。

1775年,庫爾蘭公國被俄羅斯帝國吞並,葉卡捷琳娜大帝將宮殿送給了她的情人柏拉圖 祖波夫(Platon Zubov)最小的弟弟瓦萊裏安 祖波夫伯爵(Zubov Valerian),後者在1804年去世,他的孀婦Thekla Walentinowicz帶著隆黛爾宮再嫁Shuvalov伯爵。

柏拉圖 祖波夫

瓦萊裏安 祖波夫

 

從畫像上看,兄弟倆都英俊異常,難怪備受葉卡捷琳娜大帝青睞。

美輪美奐的金廳(Gold Hall),是整座宮殿中最華麗的地方,它是公爵的金鑾殿也是舉辦官方盛會的場所。 Francesco Martini 和 Carlo Zucchi透過天花板的壁畫歌功頌德,將畢隆公爵描繪成一位完人。

緊鄰金廳的瓷器閣的淡雅和前者的富麗堂皇形成鮮明的反差對比。

純白肅靜的白廳(White Hall),是整個宮殿中最大的房間,原設計作為禮拜堂,後來成為舉行舞會和音樂會的廳堂,繁複的灰泥浮雕突顯了純白空間的精致華麗。

門楣上的浮雕,描繪著狩獵、畜牧、農耕及收成等四季的田園風光,讓我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生怕吵醒了這些潔白的精靈。

白廳裏麵還有一間橢圓形瓷器展示間,總共有45個狀如卵石或貝殼的基座,安置著各式東方瓷器。這些為了擺設瓷器而雕飾的基座群,本身就是美麗絕倫的藝術,凸顯了藍色瓷器的溫潤。

公爵寢殿,仿照凡爾賽宮的傳統設於宮殿的正中央,窗戶麵對整座花園,擁有極佳視野。天花板的壁畫是愛神邱比特,牆上掛著畢龍公爵夫婦的畫像。

 

很特別的濃綠鑲金色調,這位公爵一定鍾愛綠色,因為下麵這間接待廳也是綠色裝扮。

 

這間是荷蘭廳,四壁懸掛著荷蘭畫家的風景畫。

這間是玫瑰廳,四周懸掛著泥塑的玫瑰花串,粉紅的主色調加上華麗的花朵映襯,整個房間洋溢著綺麗的的洛可可情調。

這間是公爵家族的餐廳,整個天花板、牆壁都是用大理石板裝飾,餐桌上展示著訂製於柏林的瓷器餐具,天花板是非常別致的灰藍花彩裝飾,顏色柔美細膩婉約。

娛樂間,這是公爵和客人打撞球、玩紙牌的地方。天花板畫的是雅典娜、維納斯與天後希拉三位女神爭奪金蘋果的故事。

這兒懸掛的是兩代畢隆公爵夫婦的肖像。

這是公爵的書房,屋角的那隻高大的青花瓷櫃是取暖用的壁爐。

看著走廊上來往的人群,我很想知道,如今宮殿的陳設和當初是否一樣,工作人員告訴我,曆史上隆黛爾宮經曆過多次震蕩,除了四壁,天花板和地板,一切都和當初不一樣了,現在的擺設隻是力圖恢複曆史上的原貌。

1812年法國入侵俄羅斯,這座宮殿被用作拿破侖軍隊的醫院,在醫院裏死亡的士兵就被埋葬在宮殿的花園裏。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在那裏建立了醫院和指揮官辦公室。

 

1919年拉脫維亞獨立戰爭期間,部分宮殿被焚毀。其後的歲月中,宮殿曾先後被用於學校,退伍軍人公寓,體育館,甚至糧倉。

1972年隆黛爾宮博物館正式成立,2015年宮殿修複工作才宣布完成,前後花費超過800萬歐元。

 

說到隆黛爾宮,不能不提它的花園。

從LG航拍的照片看,隆黛爾花園好像一幅巨大而精致的地毯,鋪在拉脫維亞廣袤的大地上。

這座花園麵積超過10公頃,我們乘坐園裏的電動車,也需要20多分鍾才能大致瀏覽一遍。

安娜與畢隆,葉卡捷琳娜和祖波夫都消失在曆史的河流裏了,但隆黛爾宮,在拉脫維亞人的精心嗬護下,如一朵豔麗的牡丹花,一直開放在波羅的海的大地上。

殿前的噴水池,流水潺潺。

花園裏的黃玫瑰在午後的陽光下沁著陣陣芳香。

隆黛爾宮旁的果林裏,蘋果已經熟了。

臨行前,站在橋頭再看一眼這美麗的地方。

穿越包斯卡(Bauska),這座美麗的東正教教堂是包斯卡的聖喬治教堂,建於1876年。

繼續一路向北,越過裏加,這時我們已經完成了此次蝴蝶形自駕路線的一個翅膀,開始進行另外一個翅膀的旅程。

傍晚時分,我們終於到達美麗的城堡之城 - 錫古爾達(Siguld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