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博文
我回來了。一打開電腦,就看到很多留言。一篇文章回應不了那麽多,就先回應一下佛弟子隨緣而顯的帖子。佛弟子隨緣而顯說:“講《妙法蓮華經》,還是慎言吧。我讀過幾年的《妙法蓮華經》,我是第五次給你留言了,慎言、慎言。”嗬嗬,我想說:“像你這樣留言,別說五次,就是五百次,也毫無意義,別人根本不知道你要說什麽。”你的博客我去了,09年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戒律本質是一種組織紀律。戒律的製定是以社會道德需求和法律要求為基礎的。一般來說,一個團體的行為守則,要比社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要高。隻有這樣,才能建立社會大眾對這個團體的尊敬和信賴。通俗的說, 是要高標準嚴要求。在國外,行業協會都會有自我約束的行為守則。比方說,會計師協會,律師協會,等等。現在國內也興起了, 這是好事。戒律是一種人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世尊住世時,為了約束僧眾,製定了戒律。戒律,就是組織紀律。有組織,就有紀律。沒有組織,就不需要紀律。如果地球上隻有你一個人,就不需要紀律。竹林宗沒有組織,所以也沒有戒律。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實踐;戒相是戒的表現或規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律宗的主要學說是戒體論。戒體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妙法蓮華經》第二十八品。這是最後一品, 是普賢菩薩勸發品。勸發, 就是勸大家發心, 也就是鼓勵大家的意思。法華法會就結束了。我個人讀《妙法蓮華經》的感受是, 佛陀沒有好好備課。這部經不如佛陀說過的其他經典, 比方說, 《金剛經》, 《圓覺經》, 《楞嚴經》, 等等。這部經沒有太多的地方提及第一義,大多數時間, 佛陀都是打個馬虎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慧能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避。”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因二僧論風幡義,一曰風動,一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這一段摘自《六祖壇經》。沒有動, 沒有不動。動也是不動, 不動也是動。性在用, 就是動, 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每天寫文章之前,總是會先看看讀者的回帖。然後盡可能在文章中回應。演講者和聽眾要保持眼神的交流,言語的互動,這樣的演講才會生動,時時抓住聽眾的心。否則很容易讓人打瞌睡。我念商學院時上過兩門BusinessCommunication。教授就是這樣教的。一個成功的人,不但要有專業能力,還要善於溝通。我看到了佛弟子無明的回帖。很明顯,他惱怒了。很明顯,他是受過良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剛剛打開電腦,準備開始今天的寫作。 跳出一封郵件,是陳珂發來的,祝我端午節快樂。 哈!瞧我這日子過的,糊裏糊塗,完全不知今夕是何年。想那湖南老家,現在隻怕是敲鑼打鼓,吃粽子,劃龍舟,熱火朝天。 我就借花獻佛,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 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佛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幾天寫了一篇《如來神力》。裏麵提到了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他身不由己,從小就被出家。偏偏他又是個多情的人,喜歡上了一個女孩。於是他寫下了一首感傷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我當時說,出家也是加入一個組織。既然加入了,就自願遵守這個組織的規矩。如果不想遵守了,可以退出的。出家人,可以還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首先,我想接著昨天的話頭說幾句。這幾句是說給竹林宗開悟的弟子們的。佛,是常定。眾生,是常不定。因果和相是恒在的,就在我們周圍,逃不了,滅不掉。但是,我們明白了本來麵目,我們可以不受。無論我們麵臨什麽,我們可以常定,而不會恐懼和顛倒妄想。常定有一個特質,就是隨順。這個隨順和人們常說的逆來順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隨順是心光的顯現,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張雷,網名霧燈。1987年生,今年25歲,湖南寧鄉人。現在在悉尼讀研究生。三年前住到哥哥家裏,旁邊是開福寺。早上去學英語的時候路上的香燭店都會放大悲咒,當時不知道是什麽歌,隻知道聽了心安。後來終於上網搜索知道是大悲咒。晚上聽來潸然淚下,內心澄明。眼淚雖多,內心寧靜,苦痛隨之消逝。於是終於開始看佛經。這是在去年下半年。看了覺得於內心有感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