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2006-12-20 12:11:03)
NEGAL
導言  這是一本簡明扼要的哲學入門,是寫給沒有哲學基礎的讀者看的。一般說來,人們在進入大學之後才開始學哲學。我想,本書的大多數讀者都處在讀大學的年紀,或者是更為年長。不過年齡與哲學的本性並無關係,如果喜歡抽象觀念和理論論證的聰明高中生能讀到這本書,並且也能從中享受到哲學思考的樂趣,我將會非常高興。  在掌握有關這個世界的大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2-20 11:43:44)

林航
 對哲學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就像其他各種成熟的學科一樣,在哲學領域,導論性著作不勝枚舉。當一個學科變得成熟時,對該學科的導論就顯得非常必要。不僅哲學書有高下之分,哲學導論也有高下之分,並且對於不同層次的讀者,每種導論也都有其不同的適應性。那麽,進而言之,簡短的哲學導論是否有可能?如果一本哲學導論十分簡短,它是否能把世界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http://www.XiaoHui.com2006-11-14[原創]
  今天看到新京報的一條新聞:《北京警方澄清虐殺狗傳言稱入戶宣傳非入戶查抄》,裏麵有段報道:“北京市農業局畜牧獸醫處副處長王濱表示,目前他們主要是配合公安機關工作。他表示,按照相關規定,這次重點治理的九類犬,比如在重點管理區飼養大型犬、烈性犬;無證養犬;一戶養多犬;流浪犬等。一旦無證犬被查獲,將收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http://www.xiaohui.com/weekly/20060908.htm
亂搭配,越亂越好,越離奇越好,越風馬牛不相幹越好,古今結合中洋共用越好。
  了解了這個規律,我們做詩就很容易啦。
  看看我剛才即興寫的詩:
  無題
  春雨如同楊貴妃的迷離
  結伴的少年,小輝的夢魘
  火柴如同關睢的哀鳴
  xjb的圍爐
  在酒色的芬芳中擁抱著你的目光
  守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6-12-18 08:56:06)

AVeryShortIntroductiontoPhilosophy
ThomasNagel
一?導論
本書向初學者扼要介紹哲學.
人們通常從14歲起,開始獨立思考哲學問題----什麽東西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我們真能認識事物?事情真的是對的或錯的?生命有何意義嗎?死亡意味一切了結?哲學大都涉及的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想當然就接受的概念.象時間,數,語言,行為.哲學要審查這些概念本身,以更深的了解世界和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一,物質和意識的含義
1,物質的含義——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1)關於"物質"的性質: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2)關於"物質"的地位: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廈的基石.
(3)關於"物質"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
(4)關於"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係:兩者既有聯係,又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強奸阿倫特的中國翻譯家
羽熊
前些日子,聽說阿倫特晚年的力作《精神生活》出了中文版(漢娜·阿倫特:
《精神生活·思維》與《精神生活·意誌》,薑誌輝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6),作為一個熱愛阿倫特的讀者,我感到由衷的高興。雖然我早年讀過英文
版,但事隔多年,也難免淡忘,於是想找中譯本來看看。到了書店,拿起書一看,
看到封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2-15 13:57:50)
樸素唯物主義又稱“素樸唯物主義”。用某種或某幾
種具體物質形態來解釋世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唯
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曆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
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試圖
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古希臘哲
學家泰勒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
複歸於水。中國的“五行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2-15 13:08:11)

最先登陸月球的人——嫦娥姑娘(且無需任何設備,極盡環保)
跑得最快的人——孫先生(大號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裏)
最高的男高音——張三爺(人稱翼德,擋陽橋上一聲吼,喝退曹兵,河水倒流!)
具有最強殺傷力的女人——孟姑娘(又叫小孟薑,無需動手,隻要淚流,長城傾覆!)
最高大的人——如來(如花的哥哥,孫先生在其手上連翻一百單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概念解釋: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繼狹義相對論之後,深入研究引力理論,於1913年提出的引力場的相對論理論。這一理論完全不同於牛頓的引力論,它把引力場歸結為物體周圍的時空彎曲,把物體受引力作用而運動,歸結為物體在彎曲時空中沿短程線的自由運動。因此,廣義相對論亦稱時空幾何動力學,即把引力歸結為時空的幾何特性。
如何理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