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列寧物質定義的理解和意見
(2007-02-11 19:34:35)
下一個
劉文魁
物質概念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石。 科學地確定這一概念對於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原理是有極其重要意義的。當前,哲學界對於物質概念的討論是非常必要的、及時的。它必將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重要的作用。
對於物質概念的討論,焦點在於對列寧物質定義的不同理解,突出表現在“客觀實在”是否包括除意識之外的其他屬性,如運動、時間等這一問題上。爭論的本質是如何正確解決物質與物質屬性的關係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必然涉及全部唯物主義理論,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哲學的基本問題和最高問題。
列寧的物質定義是:“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感覺到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①
我對列寧這一定義的理解和意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定義中的"客觀實在"表明了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定義中的核心內容。要正確理解這一核心內容,必須把"客觀"與"實在"這兩層意思搞清楚。所謂客觀實在,就是說物質既是客觀的,又是實在的。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有的同誌把客觀與實在看做是同意語,認為客觀的即是實在的。這種認識是不妥當的。因為,客觀是與主觀相對而言。主觀是指人的意識、精神,而客觀是指除意識以外的全部宇宙。在這個宇宙中,不但有物質自身,而且有多種多樣與意識同屬的其他物質屬性。因此,我們不能說客觀的就是物質的,隻有客觀當中的實在部分才是物質。
二、列寧使用"實在"一詞表述物質定義是對馬、恩使用"存在"一詞的重大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常用存在一詞表述物質概念。其內涵也是指實有的物質本身,而不是指物質屬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寫道:“當我們說到存在,並且僅僅說到存在的時候,統一性隻能在於:我們所說的一切對象是存在的,實有的。”②但馬、恩沒有明確提出“實在”這一術語。為了把物質與物質屬性區別開來,當然用“實在”來表述物質要比用“存在”科學得多,準確得多。馬克思以前的哲學家曾多次用“存在”一詞來表述物質具體形態或物質屬性,因而繼續使用存在來表述物質概念是容易引起誤解的。列寧改用“實在”表述物質定義就把物質屬性這些非實在的東西排除在物質概念之外,使物質與物質屬性區別開來。這對於科學表述物質定義是至關重要的。
三、如何科學地理解實在這一概念,是我們的重要研究課題。在這方麵,我們的前人沒有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明確指教。但是,我們從已有的各種科學研究成果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中卻不難確定它的基本含義。按照矛盾原理,我們可以把實在與虛在作為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麵來理解。如果我們把物質本身作為實在的話,那末就可以把物質屬性作為虛在。因為一切物質屬性都是不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的。它們都是物質的派生物和從屬物。同時,物質是有質量的,而物質屬性卻是沒有質量的。我們的各門學科所研究的對象,除物質自身之外,大量的則是多種多樣的物質屬性,如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社會的屬性等等。這些物質屬性同意識一樣,都是物質派生的,每時每刻都不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的。哲學既然把意識排除於物質之外,也就必然地、合乎邏輯地把物質的其他屬性也排除於物質之外。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實在"與"虛在"的概念從本質上明確下來:物質即實在,物質屬性即虛在。
四、那種認為"除意識之外,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物質"的理解是錯誤的。其錯誤之點有二:一是沒有把物質與物質屬性區別開來;二是造成了邏輯上的混亂。物質是不能也不可能包括物質屬性在內的。否則就會給唯心主義留下可乘之機。我們就不能劃清某些唯心主義同唯物主義的界限。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哲學就是把抽象的數作為世界本原的客觀唯心主義。我國哲學史上老子的"道學"和程、朱的“理學”就是把近似規律的“道”和“理”作為世界本原的客觀唯心主義。按照可以把物質屬性作為物質本身的錯誤邏輯,這些客觀唯心主義豈不成了唯物主義了嗎?顯然這個結論是荒謬的。
辯證唯物主義絕不是簡單地把宇宙中的一切都說成是物質本身,而是要說明物質是一切事物的本質;物質是一切物質屬性的本原。唯物主義所要強調的僅僅是物質是第一性的,物質屬性(包括意識在內)是第二性的。企圖把宇宙中的一切都說成是物質本身,貌似徹底的唯物主義,實則是二元論的大雜燴。沒有非物質也就無所謂物質。物質是與非物質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而非物質不過是物質屬性罷了,並不是其他神秘的東西。機械唯物主義必然導致唯心主義。隻有自覺地警惕這一點,才能徹底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
五、物質定義的討論,必然要涉及到哲學的基本問題和最高問題。有的同誌認為:“既然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或最高問題,那末物質和意識也就自然地成為最高的一對哲學範疇。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對哲學範疇比這兩個範疇概括程度更高,外延更廣的了。"這種靠機械推理得出的結論是靠不住的。首先,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是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值得商榷。理由是:意識隻不過是許多物質屬性當中的一種,是最高的物質屬性,因此,要解決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必須以解決物質與物質屬性的關係問題為基礎。所以,我認為應該把哲學的基本問題同哲學的最高問題區別開來,即物質與物質屬性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則是哲學的最高問題。這樣就能使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在唯物論中更好地統一起來。按照這種認識,我們就可以說:物質和物質屬性是一對最基本的哲學範疇,而物質和意識則是一對最高哲學範疇。其次,我們把物質和意識說成是一對最高哲學範疇,並不是因為它的概括程度更高,外延更廣,而是因為意識不過是許多物質屬性中最高的一個。它的概括程度和外延是遠不如物質屬性的。如果把意識作為概括程度更高、外延更廣的哲學範疇,那麽,就必然陷入不可解決的邏輯混亂之中,就終究不可能回答出除意識之外的大量的物質屬性究竟是屬於物質範疇還是屬於意識範疇這個致命的要害問題。
六、這裏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就是我所使用的物質屬性的概念,是從廣義上理解的。它不是並列於物質結構的概念,而是包括結構屬性、功能屬性、關係屬性、性質屬性等一切物質屬性在內的廣義的哲學範疇。這樣我們就可以說物質和物質屬性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麵。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物質和物質屬性以外的東西。這就更簡明有力地論證了馬克思主義的著明論斷:"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③
六、列寧的物質定義注重了從認識論角度的論述,忽視了從本體論角度的論述。物質概念是整個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因此,我們不能給它製定一個認識論的定義或本體論的定義。但是,列寧的物質定義,現在看來,顯然存在著注重認識論角度的論述而忽視本體論角度的論述的不足。當然,這一問題的存在是有其曆史根源的。列寧物質定義的製定,至今已七十多年了。這一定義是符合當時恩格斯提出的哲學的基本問題或最高問題的。這是與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人類的認識水平相適應的。現在,在解決了"在人類出現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④的問題之後,無疑自然科學已成為解決世界究竟是什麽的主要基礎。物質與物質屬性的關係問題被提到哲學的重要位置上來也是必然的。當前對於信息是不是物質的爭論也就證明了這一點。信息是作為運動著的事物的一種屬性。它撇開了信息中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和載帶信息的具體物質形態,僅僅從事物可能出現的各種隨機現象中抽取出各種形式。因此,信息是物質聯係的一種屬性。辯證唯物主義者不是要否定信息是物質的一種屬性,而是要否定信息決定物質的唯心主義觀點。機械唯物主義者不敢承認信息是一種物質屬性(即非物質),唯恐陷入唯心主義泥坑,從而陷入信息即物質的不可解決的矛盾之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每一新的發現,不是屬於物質形態範疇,就是屬於物質屬性的範疇。在每一物質屬性的背後,都可以找到產生它或載帶它的具體物質表現形態。因而,一切新的科學發現都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新的勝利。
總之,列寧物質定義的核心內容是正確無疑的。我們必須加深對它的研究和理解。但所論述的角度則需要進一步的討論並加以修改,使之更適應新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人類的認識水平的要求。
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所涉及的範圍之廣,理論之深是相當可觀的。因此,我們哲學工作者要通力合作,注意克服保守思想和文牘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為開創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的新局麵而努力奮鬥。
注:
①《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人民出版社1 9 6 0 年版,第1 2 0 - - - 1 2 1 頁
②《反杜林論》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40頁
③同上,第41頁
④同①,第62頁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