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程煉:預告:反駁物理主義的三大論證

(2007-02-10 08:21:27) 下一個
應拍案老師之邀,寫了這篇文字。如果有5個以上社員有興趣,我就陸續把三大論證貼出來。


突然發現這個標題有歧義。一種讀法是:(反駁)(物理主義的三大論證),另一種讀法是:(反駁物理主義的)(三大論證)。顯然我的意思是第二種。
--4月16日補
——————————

在當代心靈哲學中,物理主義是一個默認(也稱“缺省”)觀點。不熟悉“心靈哲學”、“物理主義”這些術語的朋友不要急,我一會兒就要簡單地引見它們。但是,這個缺省觀點一直麵臨強勁挑戰。當前,有三大判官宣稱給物理主義判了死刑。根據約翰•佩裏(John Perry,私袒服叫獸)的分類,這三大判官分別是,障痹論證(the zombie argument)、知識論證(the knowledge argument)和模態論證(the modal argument)。約翰•佩裏是一位強硬的物理主義者,他專門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知識、可能性和意識》。書名中的三個詞,對應於三個判官。佩裏在書中要證明,這三個判官的判決都是無效的,因為這三個論證都不構成對物理主義的威脅。

在當代心靈哲學中,物理主義是主流觀點。物理主義是一種什麽觀點呢?在介紹我的話題之前,我簡單地劃個心靈理論的地圖,然後指出物理主義的位置。哲學家們一直對心靈這玩意兒琢磨不透,把心靈作為研究對象的哲學分支,就是心靈哲學,如同倫理學把道德作為研究對象一樣。打一開始,心靈哲學問兩個問題:(1)心靈到底是不是什麽真實存在的玩意兒?(2)如果世界上真有這玩意兒,它到底是什麽?前一個問題是優先的。認為心靈不是真實存在的觀點,我們可以稱之為“心靈虛無論”。當代的消除主義(eliminativism)以及(根據某種解釋)行為主義屬於這一派的觀點。還有一類把心靈理解為解釋工具的理論,如鄧尼特(Daniel Dennett)的態勢說(stance),不太糾纏心靈的本體論地位的問題,被稱為“工具論”。

相信心靈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像桌椅、山河、雷電之類)的觀點,可以稱為“心靈實在論”。心靈實在論的品種可多了。我們要談的物理主義就是一種關於心靈的實在論。不過,上麵提到的消除主義也常常打著“物理主義”或“唯物主義”的旗號。因為消除主義不承認心靈的存在,隻承認物理事物,所以它的全稱是“消除的唯物主義”或者“消除的物理主義”。在一些哲學家看來,物理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同一個學說,但另一些人則將兩者區分開來。這個話題我在下麵還要談到。心靈實在論下麵有兩大品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下麵分別做一些介紹。

二元論說,世界是由兩種基本成分構成的,一類是精神性的,一類是物質性的。根據這個看法,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事物x,x要麽是精神性的、要麽是物質性的、要麽是前兩種的混合。比如說,一張桌子是純物質性的事物,一個靈魂是純精神性的事物,而一個大活人,如拍案驚奇老師,是一個精神-物質混合體。不過,這裏需要做一個區分。當我們說“事物”的時候,這個詞是不加限製地使用的,就像“東西”一樣。有時,我們用“事物”說一個個體,如我正在上麵寫字的這張桌子,有時我們稱一個個體為實體;有時我們用“事物”或“東西”說屬性和關係,如“紅色是什麽東西?”;有時我們用這些詞說事件或現象,如“同性結婚是新生事物”。實體、個體、屬性、關係、事件、事態、現象、狀態等等,都是基本的形而上學概念,我不再這裏多說。從本體論的角度看,二元論可以分成實體二元論和屬性二元論。實體二元論的最有名的代表是笛卡爾的理論,這是許多人都熟悉的。根據對笛卡爾的最普通的理解,一個大活人是由兩個實體構成的:一個心靈和一具肉身。心靈是精神實體,肉身是物質實體。精神實體的本質特點是思維,物質實體的本質特點是空間中的廣延。笛卡兒還說,心靈是一個人的本質構成成分,而肉身則是非本質的,意思是,一個人在根本上是等同於他的心靈的,隻是偶然地占用他的身體。笛卡兒的這些說法後來激起了對心身問題的討論。這些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不講出來,就不容易引到我們的物理主義話題上。

佩裏說,心身問題的曆史可以看作是物理一元論對各種形式的二元論的緩慢勝利。注意:佩裏用的是“物理一元論”,這說明還有其他形式的一元論。哲學史上,除了物理的或唯物的一元論之外,還有心理一元論和中立一元論。心理一元論也被稱為“唯心論”,意思是世界上隻有心靈及其屬性存在,心靈之外的物體不過是心靈中一些觀念的聚合而已。伯克萊和黑格爾是這一派中鼎鼎大名的代表。這個理論我不繼續說。中立一元論是羅素提出的,我也不繼續說。我要提醒的是,上麵和下麵使用的各種“……主義”、“……”都是一些標簽,單從這些標簽的字麵,你是無法得到具體觀點的準確內容的。標簽隻是個方便的工具,就像許多藥品的名字一樣。名字不重要,名字代表的東西的構成成分才是重要的。

我們要談的物理主義,就是佩裏說的物理一元論。簡單地說,它是這樣一種觀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理的。我們看到,單是這麽說,物理一元論跟上麵提到的消除物理主義無法區分,因為後者也認為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物理的。要區分兩者,我們還需要添加一些東西。前者說:一切都是物理的,世界上有心靈這種東西;後者說,一切都是物理的,世界上沒有心靈這種東西。這樣,前者蘊含著:心靈也是物理的。在當代,這個結論是與以下說法等同的:
心理屬性就是物理屬性;關於心理現象的事實就是關於物理現象的事實;任何一個心理狀態等同於某個物理狀態。

什麽是物理的?一個顯見的回答是,物質。這樣,物理主義就等同於我們在中學就學習的唯物主義。但是許多心靈哲學家對“物質”概念不太滿意,因為“物質”基本上是個常識中的概念。像笛卡爾那樣,日常人把物質看作是廣延的(有空間邊界)、有質量的、有某種堅固性(空氣和液體的分子是堅固的)等等。但現代物理學理論不使用這種物質概念,場、作用力、能量等都跟日常的物質概念有出入。物理主義者尊重物理學的成就,把物理學所定義的東西當作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成分,這些成分被稱作“物理的”。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物理主義與我們熟悉的唯物主義是衝突的。我們不妨把物理主義看作是傳統唯物主義的當代形式。還有,許多心靈哲學家,包括我們要討論的大衛•劉易斯和大衛•阿姆斯壯,都稱自己是“唯物主義者”。

前麵提到的三個反駁物理主義的論證,大體是這樣的:

障痹論證:障痹是一類這樣的存在者,它們在物理細節上跟我們人類無分軒輊,但完全沒有意識。由於障痹是可能的,所以物理主義是錯誤的。
知識論證:我們可以知道關於我們自己的感覺的事實,而這些事實不是物理事實,所以物理主義是錯誤的。
模態論證:按照物理主義,心理狀態與物理狀態的同一是偶然的,但根本就不存在偶然同一性,因此物理主義是錯誤的。

三個論證的提出者或發展者都是當代哲學中的重量級人物。提出障痹論證的大衛•掐莫死(David Chalmers)今年才40歲,而他的完整推出這個論證的The Conscious Mind出版於1997年,當年他才30出頭。這本書現在算這個領域裏的半經典著作。構造知識論證的傑克遜是老資格的澳大利亞哲學家,阿姆斯壯之後,傑克遜可算澳洲一支頭羊。另外,知識論證接近於托馬斯•內格爾的蝙蝠論證(好像合作社有內格爾文章的譯文)。當代物理主義心靈理論中,澳大利亞學派的分量舉足輕重。U. T. 普雷斯、J. J. C. 斯馬特、大衛•阿姆斯壯,加上半個大衛•劉易斯,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澳大利亞唯物主義”。還有,鴕鳥是澳大利亞的標誌,形而上學中有一支,叫“鴕鳥唯名論”,指的是阿姆斯壯等發展出來的關於屬性的理論。人說澳大利亞盛產唯物主義,是因為地肥水美、風光秀麗,人們與自然親近無比,不像陰寒燥冷的北歐,要靠心靈的幻想來支撐漫長的冬天。令人感歎的是,如今“斯”字擺在最後的兩位,普雷斯和劉易斯都“斯人已去”了,而“斯”字不在最後的斯馬特、阿姆斯壯已是老耄之年。同為澳洲人,尚在當打之年的傑克遜和風華正茂的掐莫死竟是唯物主義的猛烈批判者。莫非澳大利亞唯物主義氣數已盡?唯斯人,吾誰與歸?

提出模態論證的,可能大夥已經知道是誰。對,就是顆粒撲克(Saul Kripke)。

麵對如此強大的反對陣容,物理主義者如何出招,且聽下回分解。(歡迎拍案老師、葉峰老師和chubai大俠給上麵的文字debug)

程煉 2006年4月15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感興趣。等著你的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