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唯物主義

(2006-12-15 13:57:50) 下一個
樸素唯物主義 又稱“素樸唯物主義”。用某種或某幾
種具體物質形態來解釋世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唯
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曆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
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試圖
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古希臘哲
學家泰勒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
複歸於水。中國的“五行說”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
質構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說認為宇宙萬物
是由水、風、地、火構成的。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
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在總體上是正確的。而
且,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中國古
代唯物主義在把“五行”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時,還以它
們之間的“相生相克”的關係來說明世界的聯係和發展。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用“火”來說明世界發展的辯證
景象。他說:“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
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
的、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恒的活火。”由於受到社會實踐和
科學發展水平的限製,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
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
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係,帶有猜測的成分,帶有直觀的、
樸素的性質。它的產生和發展經曆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
會,屬於奴隸主民主派和新興地主階級或地主階級進步
階層的世界觀。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
產生,樸素唯物主義就不可避免地為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所代替。

庸俗唯物主義 抹殺物質和意識的區別,把唯物主義
庸俗化的一種資產階級哲學思潮。19世紀50年代流
行於德國和西歐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士哲學家福格
特、德國哲學家畢希納和荷蘭哲學家摩萊肖特等。他們承
認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抨擊唯心主義思辨哲學,並努力將
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如物質守恒定律、能量轉化定
律、達爾文主義及生理學的成就通俗化,從中作出無神論
的結論。但他們庸俗地解釋意識與物質的關係,把意識直
接歸結為物質性的東西,否認意識的特殊性。在他們看
來,意識是人腦分泌出來的“分泌物”、“液汁”或“蒸發物”。
福格特說,思想是腦的分泌物,正如同膽汁是肝髒的分泌
物或尿是腎髒的分泌物一樣。摩萊肖特則認為,思想就是
腦髓質的位移。這就完全歪曲了物質和意識的關係,抹煞
了物質和意識的區別,從而也就取消了唯物主義和唯心
主義的對立。在社會政治方麵,庸俗唯物主義不懂得社會
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以自然規律來解釋社會現象,甚
至企圖用遺傳性解釋階級之間的區別。他們還宣揚資產
階級改良主義,反對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庸俗唯物主義
不懂得意識是高度發達的特殊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
性,是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而是把意識和物質混同
起來,從而必然導致唯心主義。在政治上,庸俗唯物主義
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恩格斯稱他們為庸俗唯物主義小
販們。

(AT LEASTTRY TO ADD knowledge, although might wrong. attempt is good , like world consist of water---as contrast, what bianzheng try to say about 意識?)


機械唯物主義 亦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以機械的、形而上學的觀
點去解釋自然界、社會曆史以及認識問題等的一種特定形態的唯物主義
哲學。它產生於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特別是法國資
產階級革命時期,機械唯物主義具有很大影響,成了反抗封建專製主義和
宗教禁錮、思想解放的有力武器。機械唯物主義的主要特點是:用孤立、靜
止、不變的觀點看待事物和現象;用純粹機械力學的原理來解釋人和人類
社會
;不懂得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區別。這些特點形成了這種唯物主義
特有的局限性,即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不徹底性(指在社會曆史觀點上
陷入了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的出現跟當時以下情況分不開:(一)當
時自然科學中隻有機械力學發展到較為完善的地步,其它科學還處於幼
稚狀態中,因而形成了用機械力學觀點去說明一切現象的情況;(二)當時
自然科學正處於搜集材料的階段,是著重分門別類和分析實驗的階段,這
就易於使人養成用孤立、靜止、不變觀點看待事物和現象的思維習慣;
(三)機械唯物主義作為17—18世紀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不能不受到資產
階級本身的局限性的影響。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亦稱機械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
展的第二種形態。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麵的觀點解
釋自然界和認識論問題的哲學學派。以17、18世紀西歐形
而上學唯物主義為典型。它承認世界是物質的,在反對唯
心主義和宗教神學的鬥爭中起過積極作用。例如英國唯
物主義哲學家霍布斯認為,哲學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物
質實體,物體是不依賴於人們思想的東西,它是世界上一
切變化的基礎。世界上除了具有廣延的物體之外,不存在
其它任何東西。從這一觀點出發,他論證了世界的物質統
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學和笛卡兒的二元論。形而上學唯物
主義還包含某些辯證法因素。但是,機械性、形而上學性
是它的主要特點,而且在曆史領域仍然是唯心主義觀點。
它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用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
現象;否認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係的統一整體,否認事物
內部因矛盾而引起的發展變化,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實質上是不變的,即使有變化,也不過是量的增減或場所
的變更,沒有質變,也沒有飛躍;離開人的社會性,不了解
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係,把認識看作是直觀的、消極的、
被動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屬於社會意識
的現象當成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
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
而出現的,是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隨
著社會曆史和科學的發展,它補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
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代替。

http://myy.cass.cn/morenews/more_new_2.asp
以上回答均來自中國社科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微帷維慰 回複 悄悄話 Having scanned your collection shortly, I admire the vastness of it. You seem to be a very serious person about the topics you are entangled with.
I do not totally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the existence of of physical object in independent of mind. Because, the only way how you know the existence, is through your sense, your mind. I agree, that through senses of other minds of other individual, this sense of the existence of one specific physical object can be verified. But the verifications are also through senses, and minds. So, ultimately, it is mind, or minds, that make the statement of the proof of the existence. Therefore, it is the mind, the spirit, which is the base. Not the object. For the existence of any physical object can only be sensed by mind, or mind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