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博文
世界上任何一種宗教都是有神啊,天使之類的。佛教看上去好像也不例外。特別是密宗,也有很多護法金剛神。我以前說過,這些都是方便法而已,佛教,決不是拜神教。外道曰:“不應言一切法空無相,神等諸法有故。迦毗羅、優樓迦等言,神及諸法有。迦毗羅言,從冥初生覺,從覺生我心,從我心,生五微塵,從五微塵生五大,從五大生十一根。神為主常,覺相,處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百論》和很多佛說的經典一樣,是一本對話錄。不同的是,佛說的經典大多是佛與弟子們的對話。而《百論》是迦那提婆尊者和外道的辯論。很多人一聽到外道,就覺得他們是邪教,是邪惡的。其實外道不是個貶義詞,而是個中性詞。就好比說修行人,所有修行的,不管是佛教徒,基督徒,天主教徒,穆斯林,印度教徒,猶太教徒,等等,包括科學教的科學家們,都是修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論宗的主要經典是: 龍樹尊者的《中觀論》和《十二門論》, 龍樹尊者的弟子迦那提婆尊者的《百論》。 到目前為止, 我們已經講完了《中觀論》和《十二門論》。 我不禁要為三論宗的弟子們扼腕長歎。 可惜了,真可惜! 我們以前講過淨土宗, 淨土宗的五經一論從一開始就是完全錯誤,選經就選錯了。 這五經一論中就沒講第一義,除了那一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釋迦太子為什麽會放棄王位,出家求道?第一個原因,因為他見到了生老病死,受到了很大的刺激。第二個原因,因為他有超凡的智慧,第一次見到生老病死,就一下子抓住了事情的關鍵。生老病死我們大家每天都見到,都習以為常了,不覺得有什麽不對。大家都認為無法避免,所以不如及時行樂。隻有釋迦太子,明明有所有的條件及時行樂,可是他超凡的智慧告訴他,解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曾經問過大觀三個問題: 1〉佛為什麽不漏,而眾生為什麽漏? 2〉佛為什麽沒有生死輪回,而眾生有? 3〉大道至簡,不必瞻前顧後,想東想西,把事情想複雜了,直接大聲把本來麵目說出來。現在為師問你:“本來麵目是什麽?” 大觀第一次答得不理想, 第二次算是中了,但也不是正中紅心, 應該算是9.8環吧。 他言詞非常懇切,又是要請我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昨天說了《諸法無性》。今天接著昨天的話頭繼續說。龍樹尊者說:“諸法若有定性,則無苦滅聖諦。何以故?性無變異故。若無苦滅聖諦,則無至苦滅道。是故若人不受空,則無四聖諦,若無四聖諦,則無得四聖諦,若無得四聖諦,則無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嗬嗬,龍樹尊者和我一樣,喜歡用反推法。先假設相中有佛性。如果相有佛性,因為佛性恒在不變,那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常說:“佛性恒在。”一定要有東西恒在,才有可能解脫生死。難道不是嗎?生死解脫就一定是恒在。那反過來說,既然佛性不滅,那麽,有生滅的,就沒有佛性。龍樹尊者說:“諸法若有性,則不應變異。而見一切法皆變異,是故當知諸法無性。”你把龍樹尊者的這段話中的“法”改成“相”,就變成了這樣:“諸相若有性,則不應變異。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首先,我必須要講。宇宇讀了《生滅俱無》後的回帖,非常精辟。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佛在《金剛經》中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五祖弘忍半夜為六祖慧能講《金剛經》,剛講到一半,到這一句,六祖慧能就開悟了。龍樹尊者說:“汝法無常與住共生,有壞時應無住,若住則無壞。何以故?住壞相違故。”釋迦第一和釋迦第二都講到了“住”的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佛陀出家修行,是為了生死解脫。我們修行,也是為了生死解脫。所以解脫生死才是目的,其他的什麽佛啊,菩薩啊,羅漢啊,尊者啊,金剛啊,龍天啊,護法啊,要不要都無關緊要。你想想啊,生死如果解脫了,你管它叫什麽名字。你再想想,如果真有生死,你又如何能破了生死?如果真的有,本來存在,你是無法逃脫的。所以啊,能破生死的唯一辦法就是本來沒有生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年輕的時候,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很喜歡打遊戲,上癮。最喜歡的就是魂鬥羅。打遊戲當然要買遊戲卡,有時一張遊戲卡裏會有好幾個不同的遊戲,於是賣家就會用這個作噱頭,來勾引我們,什麽三合一,十合一,好像我們賺了大便宜。合,是一個動詞。它隱含著幾個意思,要有東西可以合。要有超過一個以上的東西。要有某個有主觀能動性的存在,比方說人,去做這個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