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

從事精神衛生研究和心理治療,理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給人帶來困擾,希望與朋友共同關心身心健康
個人資料
蘭草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3-03-04 15:43:11)
接著學習意念,每天做一些練習,時時讓自己看見什麽是什麽,聽見什麽是什麽,不去聯想。思想的力量太強大了,可以是讓人興高采烈的美好念頭,也可以是讓人痛苦憂愁的思緒。而思想又是不請自來,趕都趕不走。意念的學習,讓我能將思想當成過客,不會被過去的痛苦或將來的不可知弄的寢食難安。
在做練習的時候,有一種重要的方法就是常常注意身體上的感覺,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些個月認認真真地健身,感覺有很多收獲,一個體會是坐長途飛機的時候,比起以前身體沒有那麽疲勞,不會有背部不舒服的感覺,來回的時候時差到的也容易些。長時間坐電腦前工作時,背部肌肉不再緊張。和幾個經常能同時去的姐妹也有了較深的友誼,大家互相鼓勵。除了照顧這身皮肉,我也同時在給心一些保養,參加了意念靜坐一類的活動。除了自己每天花一定的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年年冬天回去北京,每次回去皮膚從上到下都經受一次考驗。由於寒冷加上幹燥,還有堿性十足的水,皮膚隻要一個晚上就會缺水的很厲害。表現是:臉部皮膚全部皺起,伴有幹皮開裂;身上的皮膚搔癢難忍;腳跟皮膚開裂,甚至出血;手上的皮膚幹裂開口,手粗糙如銼。
近年我每次回去都要做足準備,從裏到外進行防護。在行李裏麵,我會帶上一瓶蜂蜜,一大瓶VaslineExtr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3-02-13 15:17:13)
摻合快樂的覺醒這個活動轉眼一個月了。前幾天的反思是:快樂不快樂與想不想沒有關係;也許有人想過的愁容滿麵,起碼我不想。我想過的快快樂樂,老臉上長滿喜興的皺紋。問題是盡管我很想過的快樂,有時候卻做不到,有時候還會不敢,怕不合時宜。所以,有一個允許自己快樂的問題。這兩天,新的學習材料來了,教我們要有快樂的意願,說是意願越強,動力越大,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3-02-04 15:53:25)
參加一個課程:AwakeningJoy(喚起快樂),課程推薦了一些讀物。我向來是個好學生,就去讀書,先來兩本。一本是關於靜坐帶來快樂,另一本是關於如何快樂的28個步驟。課程上還有錄像,有老師講如何有快樂的生活。聽老師講的頭頭是道,看書中寫的有根有椐,隻要你做了哪些事情和動作,你就會快樂。這些書都已經賣了幾百萬冊,該課程也開了多少年。看起來,自有人類以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13-02-01 16:10:49)
經常有朋友說,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這麽好,完全不是我們小時候可以比較的,為什麽還會有壓力大所導致的精神問題呢。記得在一次社區講座上我的回答是:現在的孩子麵對不同的挑戰,不比我們那時少,隻是形式不同。最近我想到另一種原因:怒氣無處渲泄。不論是現在還是我們那個年代,這恐怕是導致孩子精神痛苦和行為異常的一個原因。
在小時候,看自己周圍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3-01-27 21:46:06)
回北京度假,除了吃就是睡,加上天氣寒冷,渾身不對勁,還是想運動。空氣不好,穿的又多,還戴一口罩,跑步不好,那就走吧。在小區裏繞圈,數高樓的層數,躲避腳下新鮮的痰跡和狗狗們的排泄物。轉了幾天,實在膩了,就每天到小區的牆外找一條沒走過的路線,找找新鮮感。
出了小區,高樓不見了,是一片片以前的民居,有街道,有商業。就象小時候的鎮子。進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1-25 22:25:23)
學過中醫,多年過去,還有些東西在記憶裏.比如這句:"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因為形象生動,用詞簡練,道理深刻,用途廣泛而被我深深刻在腦子裏,也時不時地拿出來應景.前不久去北京呆了一段時間,其間經曆了轟動一時的"霾"和幾十年不遇的寒冷.聽新聞說,北京在那其間感冒人數大增(滿地密密的痰跡可以旁證).周圍的朋友也被擊到,我很幸運地掙紮著躲過了.總結以往的經驗,這次旅行,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12-12-21 19:58:53)
孩子小的時間,有一段時間,先生出外進修,我的壓力忽然大了很多.本來孩子發個熱什麽的,問先生一下,他說沒事,我也就不擔心了.隻有一個人的時候,同樣的孩子發熱,我這邊六神無主,看著孩子燒紅的小臉,我這邊是嚎啕大哭.
後來孩子大一些了,我帶孩子的機會多,因為住在我們單位的宿舍,先生早出晚歸在家時間短.先生說了:我沒有什麽機會和孩子相處,這孩子的教育就靠你了.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2-12-16 16:06:53)
又讀了一本書:“LivingfullywithshynessandSocialanxiety“.ByErikaB.Hilliard.作者寫的不僅信息全麵,也非常好讀,又是一本讓我慢慢讀的書.
作者坦誠自己曾經比較害羞,所以對害羞的各種反應深有體會.她更是收集了很多研究資料,從統計學,生理學,心理學各個方麵探討害羞的現象,原因和應對方式.書中開篇提到:在一些文化,害羞是一種美德;有些時候,一個人做了錯事,有害羞表現容易得到別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