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如果隻能選擇一個地方作為立陶宛的標誌,那麽這個地方一定是特拉凱。 特拉凱之於立陶宛,正如威尼斯之於意大利,或聖彼得堡之於俄羅斯。這座湖中的小島和島上的城堡,幾乎出現在所有介紹立陶宛風景的海報和明信片上。 特拉凱城堡(TrakaiIslandCastle),由立陶宛大公科斯圖提斯(K?stutis)興建,15世紀初由他的兒子維陶塔斯(Vytautas)完成,這位立陶宛曆史上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對我而言,讀書,是時間上的旅行;而旅行,又是空間上的讀書。每一次出門,我總希望除了風景,還能看到一些別樣的東西。半年前的中東之行,我們曾經淩晨動身,穿越沙漠,晨曦中,攀爬以色列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薩達。考納斯郊區,也有一處立陶宛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九要塞(NinthFort)。19世紀考納斯周圍曾經分布著八座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考納斯(Kaunas)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追溯曆史,在立陶宛經曆的沉痛歲月中,考納斯沒有一次能至身事外。無論是十字軍北征還是二次世界大戰,考納斯都數度淪陷於戰火之中。1920年至1939年期間,波蘭占領了首都維爾紐斯,立陶宛政府不得不將首都遷至考納斯,這一時期在立陶宛曆史上也被稱為考納斯共和國時期。古城內遍布中世紀建築,一磚一瓦,古街老巷都仿佛在述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次日一早起來,窗外有些陰沉。 酒店的餐廳不大,早餐品種不是很多,但管飽。 兒子查看手機,我們那件行李已經離開華盛頓,到了慕尼黑機場。 今天的第一站需要坐輪渡,據說渡口排隊的車輛很多,有時候甚至要排幾個小時,LG一直有些猶豫,但他前晚詢問了酒店前台,對方說,早點去,問題不大。 輪渡碼頭離開酒店不到10分鍾,大概是因為時間還早,排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畢淑敏的《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省》的時候,她的一段話我特別讚同:“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蝌蚪,長大了都變作井底之蛙。這不是你的過錯,隻是你的限製,但你要想辦法彌補它。要了解世界,必須到遠方去。旅遊是需要花錢的,誰都知道。旅遊的好處卻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蓄積。有人以為旅遊隻是照一些相片買一些小小的工藝品,其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約旦和以色列共有北,中,南三個過境關口。幾天前,我們從以色列過境約旦,走的是靠近埃拉特的南部口岸。從安曼回以色列,我們走的是中部口岸。中部口岸,在約旦這一邊叫侯賽因國王大橋(KingHusseinBridge),在以色列那邊叫艾倫比橋(AllenbyBridge)。我以為從約旦回以色列和我們從以色列來約旦一樣簡單,可實際情況遠遠不是這樣。為了讓我們能趕上頭班去侯賽因大橋的大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馬代巴的早晨,陽光燦爛。父子倆戴著Kufiya在路上晃蕩,頗為顯眼,大概這樣裝扮的東方人比較少吧,當地人紛紛向我們招手致意。雖然一大早給父子倆輪流紮頭巾成了我在約旦那兩天的必修課,但畢竟還不夠熟練。一家小店的老板有點看不下去了,動手整理兒子的頭巾,糾正我紮法的不當之處。馬代巴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公元前1500年左右,馬代巴地區成為阿摩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次日,雨停了,但佩特拉景區依然關閉,原先計劃的佩特拉二日行隻能取消,驅車北上。離開佩特拉越遠,天氣變得越好。LD說,昨天如果是這樣的晴天多好啊,但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麽無奈。車開出去半個多小時,我突然發現汽車儀表上出現一個顯示胎壓過低的標誌,車胎沒氣了?找到路邊的一個加油站,卻遍尋不到氣泵,加油站的人告訴我們,要給輪胎打氣,隻有去汽車修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我的再三催促下,父子倆依依不舍地和篝火旁的人們告別。旭旭把我們送回小鎮,太陽已經落山,我們取了車,匆匆向北。 從瓦迪拉姆到佩特拉,大約100來公裏的路程,但Google地圖顯示,駕車需要2個多小時。早晨我問Bianca路況如何,她說問題不大,就是之字形比較多。 黑暗中,我們拐上35號公路,這條公路也被稱為國王大道(King'sHighway)。它貫穿海灣,森林,高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清晨八點,我們回到瓦迪拉姆小鎮,昨夜下過小雨,此時空氣中散發著一絲清新。 今天我們準備參加一整天的沙漠吉普之旅。聯係的貝都因旅行社Nomads(遊牧民族)在tripadvisor上常年排名高居第一。 來到鎮子上的一座小院,等待我們的是一位西方女子,看著我們詫異的表情,她主動介紹說,她來自奧地利,7年前來到這兒,就愛上了瓦迪拉姆,從此留了下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