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雅哈博神學論上帝的法律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雅哈博神學非常注重法律的作用,與傳統改革宗神學有何異同?
回答:與路德宗神學相比,傳統改革宗神學的特色之一就是注重法律的積極作用,也就是法律作為基督徒聖潔生活的標準的規範性功用。當然,我們此處所說的既不是抽象的自然法,也不是任何時代國家和民族的實證法,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12-20 22:55:16)

律法與福音的平衡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雅哈博神學在律法和福音的平衡上具有什麽特色?
回答:律法和福音的平衡始終是基督家神學所麵對的一個大問題,甚至是檢驗真假基督教神學的試金石。雅哈博神學在律法和福音的關係上具有以下三大特色。1.框架的差異。我們所強調的律法與福音之間的平衡並不是抽象的平衡,而是把律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四福音書、解釋學與互相理解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四福音書同時存在於新約正典之中,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四個作者各自用不同的語言來描述耶穌基督的生平和教訓。這就是說,耶穌基督的生平和教訓是一貫的,或者說在有限的時空中,耶穌基督的生平和教訓具有曆史的確定性,是不可重複的。但是,對於四福音書的作者而言,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12-18 06:30:48)

小赫治論國度與法律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講習錄》
1885年夏天,小赫治在費城主講一個神學係列。他在講完“基督的國度”之後,馬上開始談及“國度的法律”(TheLawoftheKingdom)。在第一段他就明確地說:“我們已經談及在上帝一切護理之工中,最終的目的就是在這是世界上建立一的普遍性的公義的國度,這個國度包括所有的人和天使,是絕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12-15 22:36:04)
上帝是意義之家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西方哲學經過從本體論向認識論的轉向,從認識論向符號論的轉向,從符號論向解釋學的轉向,最終回歸到意義的解釋和評估的標準問題上來。從認識論到符號論,西方哲學似乎已經山窮水盡,剩下的隻是沒有任何終極性意義的語詞遊戲,人們在語言的牢籠中無法突破。解釋學的浮出就是要解決意義與標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基督徒的兩種身份林剛長老一.基督徒得勝的生活在於平衡兩種身份基督徒在地上的時候擁有天國子民和世上公民的兩種身份,這兩種身份貫穿著他的一生。天國子民的身份是屬天的,地上公民的身份是屬地的;前者是內在的,後者是外在的;前者是永恒的,後者是暫時的。基督徒生存過程中所有的壓力都來自於這兩種身份的衝突,得勝的生活就在於平衡這兩種身份。但基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先賢所信,萬古常存洪予健牧師向慕道朋友傳福音,基督徒最怕人說是在“拉人入教”,於是常作如下三點聲明:第一,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不是讓人接受一套神學教義和理論(由此使一些聲稱“各宗教都有一套自圓其說的教理體係,讓我如何知道誰對誰錯”的人,暫時啞口無言);第二,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也不是教人遵行一套倫理道德的標準(由此來幫助一些人破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歸回聖經--給二十一世紀華人教會的緊急呼籲林慈信牧師呂沛淵牧師兩千年教會史告訴我們:主基督的教會繼續不斷成長前進,同時也麵臨世界接二連三的挑戰。五花八門的試探,想要引誘教會在信仰生活事奉各方麵姑息妥協,順應世界潮流。然而,教會付上血淚代價至死忠心,竭力持守護衛“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後現代主義”已經席卷整個世界,男女老幼已不再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信仰與文化的再思陳宗清牧師“信仰與文化”是一個老掉牙的題目,如今再提似乎毫無新鮮感。然而,麵對瞬息萬變的環境,身為二十一世紀的華人基督徒,若要有效地將信仰傳給這世代的人,我們不能不掌握時代的動脈,明白現今文化的語言。因此,「信仰與文化」的課題永遠不會過時。
一.近代曆史的回顧
  1951年理查.尼布爾(RichardNiebuhr)出版了他的經典之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弘道救世的總認識
章力生先生
 一.人類新生的力量 
  基督聖道,乃超世而入世,入世而超世;基督聖徒,對於世界,既不逃避現實,也不隨波逐流。主耶穌訓勉門徒,要他們做世界的光,作世界的鹽。
  他乃是真神,又是真人;神人二性,聯於一位。他道成了肉身,降世為人,雖住在我們中間,要把恩典真理,充充滿滿帶給世人;但是他卻「從天降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46]
[47]
[48]
[49]
[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