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一生活的藝術(五)
(2014-04-19 22:01:03)
下一個
問題與回答
問:你不斷提到佛陀,你是在宣揚佛教嗎?
答:我對於教派、主義等不感興趣。我教導正法,而正法也就是佛陀教導我們的。佛陀從未教導任何的主義,或是派別教條。他所教導的東西-——生活的藝術-——使每一種出身背景的人,都能夠獲得利益。生活在無明當中,對每個人都是有害的;而培養智慧,則是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所以,人人都可以練習這個方法,並且從中獲得好處。一個基督徒會成為好的基督徒;一個猶太教徒會成為好的猶太教徒;一個回教徒會成為一個好的教徒;一個印度教徒會成為好的印度教徒;一個佛教徒會成為好的佛教徒。一個人必須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否則永遠無法是一個好的基督徒、好的猶太教徒、好的回教徒、好的印度教徒、好的佛教徒。如果成為一個善良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問:你談到習性(製約)。這種訓練會不會也是一種對心的製約,雖然它是一種正麵的製約?
答:恰好相反,它是一種去除習性(製約)的過程。不是勉強將任何東西加諸於我們的心上,而是自自然然地除去不淨的雜質,留下善的、正麵的品質。透過負麵情緒的清除,呈現正麵的品質。而正麵的品質就是純淨的心的本來麵目。
問:但是在某一段時間裏,以特定的姿勢打坐,而且用某種方式引導注意力,就是一種製約啊!
答:如果你把它當做遊戲,或是一種機械化的儀式,那麽沒錯-——你是在製約你的心。但這樣是錯用了內觀。正確地練習內觀,它就能使你直接親證真理,而由於這種親身的驗證,了悟就自然而然地開展,而能將所有過去的習性拔除。
問:像這樣不問世事,隻是整天坐在那裏禪修,不是很自私嗎?
答:如果最終的目標是這樣,那的確很自私。但是禪修隻是一個方法,幫助我們達到一個絕不自私自利的目標;一個真正健康的心。當你生病了,你住院以圖複原,你不是到醫院待一輩子,你隻是在那兒調養身體,然後才能健健康康地來麵對日常生活。同樣地,你參加內觀課程,以得到心靈上的健康,然後以健康的心靈,在日常生活當中,為自己及眾生謀福利。
問:即使麵對他人的痛苦,仍然保持快樂和安詳-——這樣豈不是完全麻木不仁嗎?
答:對於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並不是說你自己必須變得傷心難過。相反地,你應該保持冷靜和平穩,如此一來,你才能采取行動以減輕他們的痛苦。如果你也跟著傷心難過,徒然增加你周圍的不快樂,既幫不了別人,也幫不了自己。
問:為什麽我們不能生活在安詳之中?
答:因為缺乏智慧。沒有智慧的生活,是一個充滿錯覺的生活,它焦燥不安、充滿痛苦。我們的首要責任,是過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對自己以及他人都有益的生活。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學會運用我們覺察自身、覺察真理的能力。
問:為什麽非要參加十日課程來學這個方法?
答:嗯,如果你能參加更長的課程,那就更好了!但是要掌握這個方法的綱領,至少要十天的時間。
問:為什麽在十天當中,我們必須留在上課的場地內?
答:因為你們是在這裏動一項心靈的手術。身體的手術必須在醫院裏進行、在一個不會受到感染的手術室裏。在這課程的場地內,你能夠不受外界任何幹擾地進行心靈的手術。當課程結束,手術完成的時候,你就可以再一次麵對外在的世界了。
問:這個方法能治愈身體上的不舒服嗎?
答:可以,但那是副產品。當心理壓力消失時,許多受心理影響的身體疾病,自然不藥而愈。如果心情激動,會發生身體上的疾病。當內心變得平和清淨,身體上的疾病就自然而然地清除了。但是如果你把目標定在治病,而不是淨化內心,那就兩樣都得不到。我發現那些參加課程,但一心想治病的人,整個課程期間,都將注意力放在他們的身體的不適上:“今天有沒有好一點?沒有,沒有好一點……今天有沒有進步一些?沒有,沒進步!”整個十天就這樣浪費掉了。但是,如果隻想淨化內心,那麽因為內觀,很多疾病就會自動痊愈。
問:您認為生活的目的是什麽?
答:從痛苦煩惱中解脫出來。生而為人,有殊勝的能力,能夠深入內在、觀察實相,並從痛苦中脫離出來。不去運用這個能力,就是浪費生命。好好運用它,過一個真正健康、快樂的生活!
問:您談到充滿負麵情緒。如果是充滿正麵的東西呢?譬如說,愛?
答:你所說的“正麵的東西”,就是心的本來麵目。當心中沒有了煩惱習氣,就會時時充滿愛-——純淨的愛-——你會感到安詳和快樂。如果將負麵情緒除去,剩下的就是正麵的東西、就是清淨。願全世界都沉浸在這清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