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風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正文

內觀一生活的藝術(二十)

(2014-07-02 14:51:56) 下一個
問題與回答

問:今天下午我換了一種新姿勢。用這個新姿勢,我可以坐久一點也不用換姿勢,而且背 也可以保持端直。但是這麽一來,卻不能感覺到很多感受。不知道感受到底會不會出現呢?還是我應該換回原來的姿勢?

答:不要刻意選擇一個不舒服的姿勢來製造感受。如果那種練習方式是正確的,我們就會要你坐在釘床上!這些極端的作法並沒有幫助。應該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讓你的身體可以端直,觀察感受自然地出現。不要去勉強製造感受,讓它們自然發生。感受會出現的,因為它們本來就在那裏。可能因為你在尋找過去曾經體驗過的感受,而當時呈現出來的,卻是別種感受。

問:跟以前比起來,第二種姿勢會讓我覺察到較細微的感受。原來的坐姿,才坐一會兒就得變換姿勢。

答:這麽說來,你已經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姿勢了,這樣很好。現在讓感受順其自然地發生。也許一些比較粗重的感受已經消失,而現在你必須去處理較細微的感受,但你的心又還不夠敏銳,沒辦法感覺到。練習一下觀呼吸,讓心變得敏銳一些,這樣可以幫助你專注,同時讓你比較容易觀察到細微的感受。

問:我一直以為粗重的感受比較好,因為這樣表示一個舊的習性反應生起來了。

答:不一定是這樣。某些不淨煩惱會以非常細微的感受方式呈現。為什麽要貪求粗重的感受呢?無論生起的是粗重的或細微的感受,你要做的,隻是去觀察它們。

問:我們該不該試著去分辨,那個感受是和哪個習性反應關聯?

答:這樣做是白費力氣,毫無疑義的。這就好像一個洗髒抹布的人,停下來檢查布上麵哪塊髒汙是哪個原因造成的。這樣做對洗清抹布一點幫助也沒有。要想將布洗幹淨,重要的是要與一塊洗衣肥皂,同時正確地使用肥皂。如果懂得好好地洗這塊布,所有的髒汙自然可以清除掉。同樣的道理,你已經得到了內觀這塊肥皂,現在運用它來清除心裏所有的不淨煩惱。如果你去尋找某些感受的起因,就是在玩理論的遊戲,而忘記了無常、無我。這種理論化的方式,並不能幫助你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問:我有點糊塗了,不知道究竟是誰在觀察?又是誰或什麽被觀察?

答:沒有任何理論上的答複能令你滿意。你必須自己去檢查:這個忙著修行的“我”究竟是什麽?這個“我”是誰?不斷地去探究、去分析。看看是不是有個“我”會出現。如果有的話,就去觀察它;如果沒有任何東西出現,就接受:哦!原來這個“我”是個幻象!

問:有些類型的習性不是正麵的嗎?為什麽也要除掉呢?

答:正麵的習性鼓舞我們朝著解脫之道邁進。但是一旦我們達到解脫的目標,所有的習性都應該被舍棄,無論是正麵的或是負麵的。就好像你用竹筏渡河,一旦你渡過了河,你不會將竹筏頂在頭上,繼續你的旅程。竹筏已經完成它的任務,現在再也不需要它了,所以應該將它留下來。同樣的,一個已經完全解脫的人,不再需要任何的習性。一個人得解脫,不是因為他有正麵的習性,而是因為心的淨化。

問:為什麽剛開始練習“內觀”的時候,我們會體驗到不愉悅的感受?為什麽愉悅的感受後來才出現?

答:內觀會先幫我們清除最粗重的不淨煩惱。當你掃地的時候,你會先將所有的垃圾和雜物一起掃走;之後才可以掃到愈來愈細的灰塵。內觀的練習也是如此;首先根除心中粗重不淨煩惱,剩下較細微的不淨煩惱。這些較細微的不淨煩惱會以愉悅的感受呈現出來。你有可能會對這些愉悅的感受產生貪求,因此,你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誤將愉悅的感官體驗,當作最終的目標。一定要繼續客觀地觀察每一個感受,才能根除所有的習性反應。

問:您曾經說過,我們都有自己的髒床單,也同時有洗床單的肥皂。今天我覺得我的肥皂快用完了!今天早上我的練習非常精進順利,但是到了下午,我開始覺得毫無希望,而且很生氣,我對自己說:“唉,有什麽用!”那情形就好像是,每當禪修很好時,藏在裏麵的敵人——也許是“自我”——也生出兩樣強大的力量,將我打倒。我覺得沒有力氣與它對抗。有沒有什麽方法讓我退到旁邊不必對抗得這麽辛苦?有沒有什麽聰明的方法?

答:保持平等心就是最聰明的方法!你所經驗到的現象非常自然。當你覺得修行得很順利,心變得平衡了,就能夠穿透到心識的深處。這種深度的心靈手術撼動了過去的習性反應,使得它浮上心的表層。在接下來的禪坐時段裏,你就得去麵對這負麵的情緒的風暴。在這種情況下,平等心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這些負麵情緒就會壓倒你,使你無法禪坐。如果你的平等心微弱,就先練習觀呼吸。當強烈的暴風雨來襲,你必須放下船錨,靜待暴風雨離去。呼吸就是你的船錨,練習觀察你的呼吸,情緒的風暴自會消退。事實上,負麵情緒浮上表麵,是好事情,因為這麽一來,你就有機會可以將它清除。如果你能保持平等心,負麵情緒自然會輕易地滅去。

問:如果我不覺得痛,不能從練習“內觀”中得到什麽益處嗎?

答:如果你能保持覺知與平衡,那麽無論你是否覺得痛,你都確實在進步。並不是說非要覺得痛,才能在解脫之道中進步。如果不感到痛,就接受這個事實;沒有痛。你隻是去觀察當下“是”什麽。

問:昨天我有一個經驗,好像我整個身體都肖融了。那感覺就像身體各處隻是一團輕微的震動。

答:然後呢?

問:當這情形發生時,我想起小時候,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這麽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方法,可以讓我再回到那種體驗,而它竟然再度發生了。

答:然後呢?

問:所以很自然地,我希望這種經驗能持續下去,我想延長它。但它變化、消失了。然後,我就想盡辦法,希望那體驗再度出現。但是沒有。相反地,今天早上,我隻有粗重的感受。

答:然後呢?

問:然後我發現我把自己弄得很不快樂,因為我一直想找回那個體驗。

答:然後呢?

問:然後我了解到,事實上我們在這裏並不是為了尋求某種特殊的體驗,對嗎?

答:對。

問:我們來這裏是學著去觀察每個體驗。但不對它們起盲目的反應,對嗎?

答:對。

問:所以說,內觀的真正目的是培養平等心,對嗎?

答:對。

問:我覺得要將所有過去的習性反應一一除去,似乎得花上永無止境的時間。

答:如果一個片刻的平等心,恰恰減少一個舊有的習性反應,那確實得花上無限長的時間。但事實上,對感受的覺知力,會帶你到達心的最深處,讓你得以鏟除過去習性的根。如此一來,如果你有很強的覺知與平等心,在一段相當短的時間內,你就可以鏟除整個習性反應的盤根錯節了。

問:那麽這個過程得花多久呢?

答:要看你累積了多少需要清除的習性反應,還有你練習得是否精進。你無法衡量過去累積了多少盲目反應,但你可以確定,你愈認真練習,就愈快邁向解脫。堅定不移地繼續朝目標努力,達到目的地的時刻終會來臨——很快就會來,不會很慢!

故事:就隻是看
有一位隱世的修行者,住在靠近現在孟買的地方,他是一位修行很好的人。所有遇見他的人,都因為他的內心純淨而尊敬他,有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完全解脫的人。

受到這許多的稱讚,這人開始相信:“我可能是個真正完全解脫的人。”但是,生性誠實使他謹慎檢查自己的心,發現自己的心裏仍有染汙。當然,隻要有染汙存在,他就並未達到完全解脫的境界。於是,他就詢問向他致敬的人們:“是否有完全解脫的聖人在這世界上呢?”

“是的,”他們回答:“有一位出家人喬答摩,被稱為佛陀,他住在舍衛城中,是一位完全解脫的聖人,並且他教導人們達到解脫的方法。”

“我必須去見這位聖人,”這位隱士下定決心。“我必須向他學習完全解脫的方法。”於是,修行者從孟買出發,經過印度中部,終於到達舍衛城,它位於現在北印度的烏塔帕得許(Uttar Pradesh)。到達舍衛城後,他就前往佛陀的內觀中心,並詢問佛陀的去向。

“不行,我不能等待。我已經沒有時間等待!請告訴我他的去向,我要去找他。”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去找他,可以順著這條路走去。他是由這條路出發的。”這位隱士立刻再度出門,到城市的中心。他看到一位出家人正沿街托缽。這位出家人散發出一種不可思議的平靜安詳氣氛。隱士認為他一定就是佛陀,於是他詢問一位路人,也證實了他的想法。

就在街道的中央,隱士走向佛陀,向他頂禮,並且觸著佛陀的雙腳,“聖者!”修行者說,“我聽說您已經完全解脫,而且教導解脫的方法。請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

佛陀說:“是的,我教導這方法,我可以傳授給你。但是,目前的時間和地點都不恰當。請回到內觀中心等我,我會很快回去教你這方法。”

“不!聖者,我不能等。”
“你不能夠等半個小時嗎?”

“不行!聖者,我不能再等!可能在半個小時內,我就會死去,或你會死去,或是,我對你的信心會完全消失,那麽我就學不到這個方法了。聖者!現在就是時候,請您現在就教導我吧!”

佛陀注視他,並且發現到:“是的,這個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他在幾分鍾內將會過世。他必須在此時此地得到法的教導。”可是,在這馬路中間如何傳法呢?佛陀隻說了幾句話,但是,這些話包含了所有的教導:

當你看時,就隻是看,當你聽時,就隻是聽;當你嗅、嚐、觸時,就隻是嗅、嚐、觸;當你認知時,就隻是認知。
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時不要有價值判斷,也不要有因循舊習的分別心。當我們開始判別某一個經驗是好或壞時,過去的盲目反應,會使我們以扭曲的角度來看事情。為了讓心從各種束縛中解脫,我們必須學習不經由過去的習性反應來判斷事情,而隻是保持覺知,不作價值判斷,不起習性反應。

由於這位隱士的心已經非常清淨,所以幾句話的教導已經足夠了。這在馬路和旁邊,他坐下來,集中注意力觀察自己的身心,不作任何價值判斷,不起任何習性反應;他中是單純地觀察自己身心內的種種變化。在他活著的最後幾分鍾內,他達到了最終的目標,成為一位完全角的覺悟者。(注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