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風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正文

內觀一生活的藝術(八)

(2014-04-26 09:00:13) 下一個
這就是每一個人念念不忘的“自我”最終實相;這就是我們身處其中的身心連續事件。如果我們能直接體驗、而正確地了解,就可以找到離苦之道。

問題與回答

問:我不太確定您所說的“心”是什麽意思。我找不到心。

答:心在身上無所不在,在每一個原子之中。每當您感覺到什麽,心就在那裏。心能夠感覺。

問:那麽您所說的“心”不是“頭腦”囉?

答:哦!不,不,不。在西方,你們認為心隻存在頭腦裏。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問:心是存在整個身體嗎?

答:是的,整個身體都包含了心(注:根塵接觸產生六識,六識都屬於心)。

問:您都是用否定麵來談這個“我”。難道它沒有肯定麵的部分嗎?難道沒有任何“我”的體驗,是令人充滿愉悅、祥和、和喜樂嗎?

答:透過內觀,你就會發現,所有這些感官上的享樂都不持久,它們來了又去。如果這個“我”真的很能享受到感官上的快樂,如果這些都是“我的”快樂,那麽“我”一定對這些快樂多少有些主控權。但是它們隻是生起又滅去,完全不受我的控製。哪裏有“我”呢?

問:我所指的不是感官上的享樂,而是處在一個很深的層麵。

答:在那個層麵,“我”已經毫不重要了。當你到達了那個層次,自我就消融了,隻有喜悅。這個有關“我”的問題,到那時就不存在了。

問:好吧,我們不要說“我”,就說有個“人”在體驗吧。

答:是感覺本身在感覺;沒有一個“人”在感覺。萬事萬物就這樣發生,就是如此而已。現在你們覺得,似乎一定要有個“我”在感覺,但是如果你開始練習,你會達到“自我”消融的階段,到時你的問題就不存在了。
問:我來這裏是因為我覺得“我”需要來這裏。

答:是的!相當正確。平常為了方便,我們無法避免這個“我”或是“我的
”。但是執著“我”或“我的”,把它們當成究竟的實相,那樣隻會帶來痛苦。

問:我在想,是不是有人造成我們的痛苦?

答:沒有人令你痛苦,是因為你在自己心中產生了緊張才造成自己的痛苦。如果你知道如何不這樣,那麽在任何情況下就容易保持安詳與快樂。

問:如果別人做了對不起我們的事呢?

答:你絕對不可以讓別人傷害你。每當有人做了錯事,他不僅傷害別人,同時也傷害他自己。如果你縱容他,就是鼓勵他錯下去。你必須盡你所能去阻止他,但是要對那個人心存善意、慈悲和憐憫;如果你心懷怨恨和憤怒,就會讓情況更惡化。除非你的心是平靜安詳的,否則你無法對這樣的人心存善意。所以你應該練習培養內在的安詳,這樣就能夠把問題解決。

問:當這個世界沒有和平的時候,尋找內在的安詳有什麽意義呢?

答:隻有當世人都安詳快樂的時候,這個世界幫會和平。改變必須由每個人做起。如果整座叢林都枯萎了,而你想讓它恢複生機,必須灌溉叢林裏的每一棵樹。如果你想要世界和平,你應該先學會如何讓自己變得安詳,唯有如此,才可能為這個世界帶來和平。

問:我可以了解內觀對身心失調、不快樂的人有幫助,但是對那些生活很滿意,原來就很快樂的人呢?

答:一直對生活的表麵享樂感到滿意的人,是對心深處的煩惱茫然無知的人。他自以為是快樂的人,但是他的快樂並不持久,在潛意識裏產生的壓力會不斷地增加,盡早會在意識的表麵呈現出來。一旦如此,這個所謂快樂的人,就變得痛苦不堪。所以何不立即開始努力,來避免這個情況發生呢?

問:您的教導是“大乘”(Mahayana),還是“小乘”(Hinayana)?

答:兩者都不是。事實上,“乘”這個字的意思,是指能帶您到最終目標的交通工具,但是今日它被錯誤地賦予了派別的含意。佛陀從未教導過任何狹隘的派別之見。他所教導的“法”,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普遍性,吸引我接受佛陀的教導,並且令我獲益良多。因此,我以我全部的愛與慈悲,將這人人適用的“法”,給一切眾生分享。對我而言,“法”既非大乘,也非小乘,更不屬於任何宗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umw 回複 悄悄話 對我而言,“法”既非大乘,也非小乘,更不屬於任何宗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