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風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正文

內觀一生活的藝術(十七)

(2014-05-23 11:47:59) 下一個
佛陀的教導當中,也提及可達到各種禪那的境界。佛陀本身在開悟前,也曾學習過八種心靈高度專注的禪那境界。終其一生,佛陀始終沒有間斷地繼續練習禪那。但是隻靠禪那不能解脫。因此當佛陀教導禪那的時候,他強調這隻是用以培養洞察力的墊腳石罷了,內觀者培養定力的目的,不是為了去體驗輕安喜悅,而是把心練成專注,用以體認自身的實相,並去除導致痛苦的習氣。這就是正定。

問題與回答

問:為何您教授觀息法時要學員專注在鼻孔處而非腹部?

答:因為對我們來說,觀息法是修習內觀的準備工作。在練習這個內觀方法時,需要特別的專注,因此範圍愈縮小,專注力愈強。要達到這個程度的專注,腹部的範圍就太大了,最適合的就是鼻孔處,這就是當初佛陀教我們在鼻孔處用功的原因。

問:在練習對呼吸的覺知時,是否可以數息或在吸氣時說“入”,在呼氣時說“出”?

答:不行,練習時不應該連續地配上字詞,如果在練習對呼吸地覺知時總是配上字詞,逐漸的這個字會反賓為主,你會完全忽略了呼吸本身。然後你吸進或呼出時,你說字會變成一種咒語。你應該隻專注於呼吸、純粹的呼吸,沒有別的,隻是呼吸本身。

問:為何經由修定不足以解脫?

答:因為經由修定得到的心念純淨,主要是以壓抑的方式而得,而非因習性的清除。這就像用沉澱劑。同樣地,修定可使心的上層澄清,但是不淨的沉澱物仍停留在潛意識中。如果要達到解脫,務必去除這些潛藏的汙垢,而為了去除內心深處的不淨,我們必須練習內觀。

問:完全忘掉過去不問未來,而專注於當下不會有害嗎?畢竟禽獸才那樣過活,不是嗎?而且過去必定會使人不斷重複犯錯。

答:這個方法不是教你完全忘記過去或完全不關心未來。因為目前心的習性,總是人沉浸在過去的回憶,獲對未來的渴求、期待、恐懼中,反而忘了當下。這種不良習性為生命帶來苦難。經由內觀,你學習到踏實的活在當下的實相中。在這穩固的基礎上,你可以從過去吸取必要的經驗,為未來規劃適當的方針。

問:我發現當我練習內觀時,會胡思亂想。貪戀生起時,我認為自己不應有貪戀,於是又造成焦慮不安,我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

答:為何要因貪戀而焦慮不安呢?你隻須接受事實:“看!貪戀來了”就可以了,而你將會脫離困境。當你察覺自己的心在胡思亂想時,就接受它;“看!心又在胡思亂想了”這樣,你的心會自動回到呼吸。不要讓貪戀或妄想帶來緊張不安,如果那樣,你會生出新的嗔恨。隻要接受,接受就夠了。

問:所有的佛教禪修方法在瑜伽中都可以見到,請問佛陀所傳授的有什麽真正的新方法呢?

答:今日所謂的瑜伽事實上是後期發展的,帕丹伽力大師的時代大約比佛陀晚五百年,由他的《瑜伽經》可看出來自佛陀教法的影響,當然瑜伽修行在佛陀之前就盛行於印度。佛陀在得悟道之前也曾親身驗證。然而,所有這些訓練方法均隻限於戒與定,專注力最高的隻能到第八禪那境界,但此仍屬於感官體驗的領域。而佛陀發現了第九禪那,即是內觀,這種洞察力的培養能使修行者達到超脫所有感官經驗的終極目標。

問:我發現自己很容易輕視別人,請問什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法。

答:解決的方法就是內觀。如果自我很強,就會輕視別人,貶低別人的重要而看重自己,但內觀修行會自然地消融自我。當自我消融了,你就不會再做傷害他人的事。隻要努力,問題自動會解決。

問:有時候,我會對自己過去所做的事產生罪惡感?

答:罪惡感是無濟於事的,隻會對你造成傷害,在法的修行道上,罪沒有地位。當你了解自己作為有偏差時,隻須接受事實,不必刻意去辯解或掩飾它。你可以告訴一位您尊敬的人:“我犯了這個錯位,不過以後我一定會避免再犯。”然後練習內觀,如此你會發現自己終於可脫離困境了。

問:為什麽我總是在強化自我意識,為什麽一直為著“我”?

答:這是心被習性製約的情形,由於無明愚癡所致。但內觀能讓你由這種不良習性的製約中解脫出來,使你不再總是隻想到自己,你會學習為他人著想。

問:那是如何發生的?

答:第一步是體認人是多麽自私和自我中心!除非明了這個真理,否則不可能會跳出那種對自我瘋狂的愛執。隨著修習的精進,你會體認到甚至自己對他人的愛,事實上也是出於愛自己。你會了解“我愛的是誰?我愛某人是因為我對某人有所期待,我希望他能盡如我意,當他一開始表現不一樣時,我對他的愛就沒了,那麽到底我愛的是他還是我自己?”要修習內觀,而非知性的理解,答案會很清楚。一旦你有了這種直接的體悟,自私即會慢慢消融,然後你會學習培養對他人的真愛,那是一種不自私,單向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愛。

問:我的工作地點附近,又一大群無業遊民在那兒伸手乞討:“給點零用錢吧!”

答:西方國家也有這種事嗎?我以為隻有貧窮國家才有哪!

問:據我所知,很多這些遊民吸毒,我覺得如果給他們錢,反而是在鼓勵他們吸毒。

答:所以,你們必須注意捐款流向,否則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如果你幫他們戒毒而不是跟他們金錢,那你才是真正幫助他們。做任何事都必須要有智慧。

問:當您說“要快樂”時,我就想到,另一麵就是“要悲傷”。

答:為什麽要悲傷?脫離悲傷吧!

問:對!但是我以為我們是在努力達到兩者之間的平衡。

答:平衡使你快樂,否則會使你悲傷,願你平衡、快樂。

問:我以為是“要平衡,要什麽都沒有”!

答:不!不是的,平衡會使你快樂,而非什麽都沒有,當內心平衡時,你會變得正麵而積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