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一生活的藝術(十四)
(2014-05-10 15:49:37)
下一個
第五章 戒的訓練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去除痛苦。而要止息痛苦,必先止息痛苦的起因----貪、嗔、癡。佛陀發現一條可以根除痛苦的實修之道,他自己照著這個方法修行,並且將它教導給眾生。這條實修之道就是“八聖道”。曾經有人要求佛陀用幾句簡單的話來解釋八聖道,於是佛陀說: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此乃覺悟者的教導。(注一)
這個解釋淺顯易懂,大家都同意我們應該避免有害的行為,應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是我們該如何定義何者有益?何者有害?又何者為善?何者為惡?通常當我們決定善惡的標準,所憑籍的是個人的觀點、傳統信仰、以及私人的喜好與偏見,結果我們所得到的定義,都是狹隘而偏頗,不能被大家所接受。佛陀不用這些狹隘的解釋,他提出了一個分辨善惡好壞而可以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任何行為,若會傷害他人、或是幹擾到他人的安詳和諧,就是不好的行為,也就是惡行;而任何可以幫助他人、令他人安詳和諧的行為,就是好的行為,也就是善行。再進一步來說,心要達到真正的清淨,不是靠宗教儀式或是道理上的分析,而是要靠自己直接體悟自身的實相,並且按部就班地拔除令苦生起的種種習氣。
八聖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的訓練,也就是戒、定、慧三學。“戒”是道德修養的訓練,戒除所有不良的言語和行為;“定”是專注力的訓練,培養念念分明的能力,讓我們能夠主導並且控製自己的心念;“慧”是智慧,也就是培養清淨的洞察力,以照見自己的實相。
持戒的重要性
任何人想修持正法都必須由持戒開始。持戒是修行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就永遠無法向前邁進。我們要戒除任何傷害他人的言行舉止,因為隻有這樣的道德修養,才能杜絕社會亂象,這個道理是很明顯的。但是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要持戒,是因為不良的言行舉止,不僅會傷害到他人,也會傷害到我們自己。試想當一個人做了壞事-----侮辱他人、殺生、偷盜、強暴等惡行----卻希望自己心中不受任何煎熬、不起任何貪愛與嗔恨,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貪愛和嗔恨生起的那一刻,不僅帶來眼前的不快樂,更為未來的無邊煩惱種下苦因。
佛陀說:
現在燃燒,以後也燃燒,
為惡的人身受雙重苦。
現在快樂,以後也快樂,
積善之人享受雙重樂。(注二)
我們不必等到死後才體驗天堂與地獄,我們活著時,在自身之中就能體驗得到。我們做不好的行為,就體驗到貪愛與嗔恨的地獄之火;我們做好的行為,就體驗到內在安詳的天堂。因此我們戒除不好的言語與行為,不僅可以利益他人也可利益自己,並可避免對自己造成傷害。
持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們都希望能深入觀察自己,培養洞察力,以照見自身的實相,這有賴一顆非常清明平靜的心。一池水若是攪擾不定,就無法看清它的深處;同樣地,想要往內深觀,就需要一顆平靜而不受幹擾的心。我們一旦做了壞事,心中就會忐忑不安,失去平靜。必須遠離諸惡行,心才有可能變得安詳,也才能夠開始往內深觀。
還有另一個原因說明為何持戒是必要的:實踐正法的人努力不懈想要達成解脫一切苦的目標。因此他必須謹言慎行,遠離所有會令舊有習性增長的行為。所有會傷害他人的言行舉止,都是因貪、嗔、癡而起,隨貪、嗔、癡而來的。所以隻要做了任何有害眾生的事,都等於在修行的道路上不進反退,阻礙了解脫道上的進展。因此,不隻為了社會整體也為了每一成員的利益;不隻為了個人世俗的利益,也為了要在法的道路上前進,持戒是必須的。
八聖道中有三部分是屬於持戒的訓練:正語、正業和正命。
正語
正當的言語
說話必須純潔有益,純潔要靠去除不淨來達成,因此首先要了解,不淨的言語是由什麽組成的。不淨的言語包括:(一)、說謊,也就是言過其實,或是隱瞞真相;(二)、搬弄是非;(三)、背後中傷以及誹謗他人;(四)、說話尖酸刻薄,令人痛苦不堪、且對人毫無益處;(五)、無意義的蜚短流長,浪費自己及他人的時間。隻要戒除這些不淨的妄語,那麽所說的自然就是“正語”了。
但正語並非隻有消極的意義,佛陀曾說:
修持正語的人:說話誠實坦白、正直可靠;化解爭端、促進團結。以和諧為樂、以和諧為貴,舌燦蓮花,製造和諧的氣氛。用詞柔和、悅耳、仁慈、溫柔、有禮、合宜。根據事實、權衡輕重、遵循法理,在恰當的時機才開口說話。所言皆值得傳頌、合時合理、謹慎恰當、振奮人心。(注三)
正業
正當的行為
行為也必須要清淨。如同“正語”,我們也必須了解何者構成不清淨的行為,如此才可戒除它們。不清淨的行為包括了(一)殺生;(二)偷盜;(三)不當的性行為,如強暴或通奸;(四)飲酒吸毒而神思恍惚,不知道自己說了或做了什麽。隻要避免這四種不當的行為,所做的自然就是正當、有益的行為了。同樣的,正業也不僅是一個消極概念。佛陀形容行正業的人:
幹戈不興,避免傷害任何生命;充滿慈愛,為眾生謀福;光明磊落,清淨地過活。(注四)
戒律
對於過著世俗生活地凡夫而言,要修正語與正業的方法,就是持守五戒,也就是(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酒、戒除麻醉品。五戒是道德行為的基本要求。任何想修持正法的人都應該遵循。
在一生中,有時有機會把俗務暫置一旁,或許有幾天,或許隻有一天,來專心淨化內心,尋求解脫。這段時間是慎重修持正法的好時機,因此言行上必須比日常生活中更為小心謹慎。要注意避免任何會幹擾淨化內心的行為。所以這時要遵守八戒,包括基本的五戒。五戒的“戒邪淫”,由不可從事不當的性行為,改為不可從事任何性行為(戒淫)。再加上三戒:戒除不當時間的吃食(亦即要過午不食);戒除感官的享受及身體外表的裝飾;戒除使用華麗的床鋪。戒淫及增加的戒律是為了促成往內深觀所需的平靜與警覺,有助於心不受外界的幹擾。在密集修習正法的課程中才需守八戒,課程結束,在家可以用五戒做為行為的準則。
至於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有十戒要遵守。十戒包括上述的八戒,將第七戒分成兩戒,再加上一戒:戒除收錢。在此期間必須完全接受信眾供應,才能全心淨化內心,以利己利人。
持戒,不論是五戒、八戒或十戒,並非空洞的傳統規定。“戒”的字義就是“增強訓練的步驟”,是確保正語和正業,不傷人傷己的實際方法。
正命
正當的謀生
每個人都應該有正當的謀生方法。“正命”有兩個依據的標準。首先,謀生的方法不可以觸犯五戒,因為犯了五戒的行為,很明顯地會給他人帶來傷害;更進一步來說,謀生的方法也不可以促使他人犯五戒,因為這麽一來,也同樣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無論直接或間接,我們的謀生方法都不該傷害到眾生。因此任何牽涉到殺戮的行業,無論是殺人或動物,毫無疑問地,絕對不是正命。然而,即使殺生的事他人所為,自己隻是處理販賣被屠宰的動物,及其皮毛、骨、肉等,這仍舊不是正命,因為如此一來,等於是靠他人的錯誤行為來謀生。賣酒或販毒是可以賺大錢,但是這等於鼓勵他人酗酒、吸毒,即使自己本身不喝酒、不吸毒,仍舊會傷害到他人;開設賭場是可以獲得暴利,但是所有去賭搏的人,都是在傷害自己;販賣有毒藥劑、軍火武器、炸藥、炸彈、飛彈等也許是一本萬利,但它卻破壞了和平,陷大眾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這些行業都不是正命。
同樣地,即使所做的工作不會真正傷害他人,但卻心存惡念,希望別人受到傷害,那也絕對不是正命。一心希望來場瘟疫以賺大錢的醫生,和一個期待饑荒帶來好生意的商人,這種心態下的謀生方式就不能稱為“正命”。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所以我們要努力工作、服務人群,盡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同時,因為我們努力的付出,使我們能夠獲得一些實質的回報,用以維持生活。即使是出家人,也有他該做的工作,以得到人們的布施:就是努力地淨化他的內心,以求自度度人。如果靠欺騙、施展神通、或是謊稱已達到某種境界等,來擺布他人,就不是正命了。
我們工作所得的報酬,是用來維持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若是行有餘力,至少應將其中一部分回饋社會,為眾生謀福利。所以隻要從事的行業,是為了在社會上做一個有用的人,以維持生計、同時幫助眾人,那麽這份工作就稱得上是“正命”。
在內觀課程中持戒
每個人要正語、正業和正命,因為利己又利他。內觀課程中,提供了持戒的機會。這段期間,大家都在密集實踐正法,因此所有舊學員都要遵守八戒。不過,對於初次上課或身體不適的人,有個寬容:他們可有簡單的晚餐。因此,這些人隻算是守五戒,雖然在其他方麵,他們實際是守八戒。
除了持戒,所有的學員必須宣誓禁語,直到課程的最後一天。他們可以跟老師或事務長報告,但不可與其他學員講話。如此,可將分心減到最少;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而不會互相幹擾。在這安詳、平靜又平和的氣氛中,才可能從事精細的往內深觀。
內觀者為了往內深觀,他們的食宿由舊學員所布施,這些費用是別人捐獻的。因此,在課程中他們多多少少像真正的出家人一般,靠他人的施舍過活。為了自己也為他人的好處,要盡全力用功,內觀者在內觀課程中就過著正命的生活。
持戒是正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持戒,在法的道路上不會有進展,因為心會太過激動、焦躁而無法探索內在實相。有些人說無需持戒也可能修養心性;無論他們怎麽做,這些人並非遵守佛陀的教導。不持戒,有時可能體驗到忘形恍惚的各種狀態,並認為這是靈修的成就,那就錯了。不持戒,我們絕不能離苦得解脫,也不能體驗最終的真理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