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風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正文

內觀一生活的藝術(十三)

(2014-05-08 11:22:56) 下一個
問題與回答

問:難道沒有好的貪愛或瞋恨嗎------例如痛恨不義,渴望自由,恐懼身體上的傷害?

答:瞋恨和貪愛絕不可能是好的。它們隻會讓你緊張,不快樂。如果你行動的時候心懷貪愛或瞋恨,也許目的是值得的,但你卻是用不健康的方法去完成。當然你必須行動以保護自己免於危險。但若是出於恐懼而為之,則會生成恐懼的情結,長此以往將會傷害到你自己。或是出於憤恨之心,即使成功地戰勝了不義,但是憤恨卻變成了一種有害的心理情結。你必須對抗不義,你必須保護自己免於危險,但是你可以用一個平衡而不緊張的心去做。以平衡的心,出於對眾生的愛,你可以努力達到好的結果。心得平衡永遠有幫助,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

問:想起到一些物質的東西,來讓生活過得更安適一點,這有什麽不對呢?

答:如果那種需要是真的,就沒有什麽不對,隻要你不對它產生執著。例如說,你口渴,想喝水,這裏麵就沒什麽不對的。你需要水,所以你采取行動,拿到水,而解了渴。但是如果它變成一種非得到不可得執取,就沒有一點幫助,反而會傷害你。任何你需要的必需品,你正當以求。如果無法得到,就微笑著用別的方式再試一下。如果成功了,就要以不執取的心態來享受你得到的成果。

問:對於計劃未來,也是貪愛嗎?

答:同樣的,衡量的標準是看你有沒有執著於你的計劃。人人都會預先設想未來。如果你的計劃沒有成功,就哭哭啼啼,該知道,你產生執著了。但是如果你不成功,仍然可以微笑地想:“嗯,我已經盡了全力。所以失敗了又有什麽關係?下次再試就是了。“-------這就是不執著,你也能常保快樂。

問:停止“緣起之輪”,聽起來像是自殺、自我毀滅。我們為什麽要那樣呢?

答:想毀滅自己的生命是絕對有害的,如同生命的貪戀也一樣有害。相反地,我們應該學會順其自然,不貪戀任何東西,即使是解脫(也不貪戀)。

問:但是你說,一旦習性反應之鏈最後終止了,再生也就停止了。

答:是的,但那是未來久遠的事。好好關心此生吧!不要擔心未來。把現在的日子過好,未來自然會好。確實,當所有造成新生命的習性反應都止息了,生死的過程就停止了。

問:那麽這不就是毀滅、滅除嗎?

答:是“我”這個幻相的毀滅,是痛苦的滅除。這就是“涅槃”這個字的意義:燃燒的止熄。每個人都片刻不停地在貪愛、嗔恨、無明中燃燒。當燃燒停止,痛苦也就停止了。那時所剩的隻有正麵的東西。但是要用語言文字加以形容卻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是超越感官範疇的。你必須在此生中體驗它,才能知道那是什麽。那時,對毀滅的恐懼就消失了。

問:那時心識會怎麽樣呢?

答:何必擔憂那個呢?思考某種隻可體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是毫無幫助的。這隻會令你忘了真正的目的是努力達到目標。當你達到那個階段,你會樂在其中,所有的疑問都會一掃而空,你再也不會有任何疑惑了。努力去達到那個階段吧。

問:對這個世界沒有執取,人們怎麽生活下去呢?如果父母什麽都不執取,他們可能會對孩子漠不關心。人怎麽可能毫不執取地去愛、去過日子呢?

答:不執取並不意味著漠不關心。正確的說法是“聖者的無差別心”。身為父母必須用全部的愛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但沒有執取。出於愛心,你做你該做的事。假如你悉心照顧的病人,病情毫無起色,你並不會因此而哭泣,因位那是無濟於事的,你試著以平衡的心,找出其它的方法幫助他,這就是“聖者的無差別心”。既不是冷漠以對,也不是以習性反應生起憂慮,而是以平衡的心,采取真正正確的行動。

問:好難噢!

答:是的,這正是你必須要學的。

故事:石頭與奶油

某天,有個年輕人哭泣不止地來到佛陀麵前,佛陀問他:“年輕人,怎麽回事?”

他說:“我父親昨天去世了!”

佛陀說:“那能怎麽辦呢?如果他已經去世了,哭也不能使他起死回生。”

年輕人:“是的,這我明白,哭並不能使我父親再活過來,但我求您能為我死去的父親做一些事。“

佛陀說:“哦?我能為你死去的父親做什麽呢?“

年輕人:“請想想辦法吧!您這麽有能力,一定辦得到!您看,那些資曆尚淺的巫師、術士都會為死者舉行某些儀式。隻要在人間舉行某些儀式,通往天堂之門就會打開,死者便可以進入,得到入境許可證;佛陀啊!您這麽厲害,如果您為我死去的父親作法,他不僅可以拿到入境許可證,甚至可以永久居留-----拿到綠卡!拜托您幫幫忙吧!”

這個可憐的家夥傷心欲絕,聽不進合理的話,佛陀決定用其他方法讓他明白。所以佛陀就說:“好吧!你去市場買兩隻壺。”年輕人很高興,心想佛陀答應替他父親舉行儀式了。他跑到市場買了兩隻壺回來。佛陀說:“很好,把一隻壺裝滿奶油,”年輕人照做了,“另一隻壺裝滿小石頭,”他也照做了。“現在把壺口都封住,”他封好了,“現在把它們丟到池塘裏去。”年輕人也照做了,兩隻壺都沉到水底了,佛陀又說:“現在去拿根大木棒來,敲破這兩隻壺。年輕人很高興,心想佛陀正為他的父親舉行非常莊嚴的儀式。

依照古老的印度習俗。人死後,他的兒子就把屍體帶到火葬場,放在柴堆上點火燃燒。當屍體燒到一半時,兒子要拿一根大木棒敲破死者的頭顱。根據古老的信仰,隻要在人間敲開死者的頭顱,通往天堂之門也就打開了。所以年輕人心想:“昨天父親已被燒成灰了,現在佛陀用敲破泥壺來作為象征。”他很滿意這種儀式。

年輕人聽從佛陀的指示,拿木棒敲破了兩隻壺。其中一隻壺的奶油立刻浮上來,漂浮在水麵上;另一隻壺的小石散了出來,沉在水底,然後佛陀說:“好了,年輕人,我所能做的就是這樣囉!現在你把那些巫師,術士通通請來唱誦祈禱:‘哦!石頭浮上來,浮上來。哦!奶油,沉下去,沉下去!'讓我看看會發生什麽事。”
“噢!您在開玩笑吧,這怎麽可能呢?石頭比水重,隻會沉到水底,不會浮上來,這是自然的法則;而奶油比水輕,隻會浮在水麵上不會沉下去,這也是自然的法則呀。”

佛陀說:“年輕人,你對自然法則了解不少。但你尚未體驗這個自然法則:如果你父親一生的所作所為都像石頭一樣重,那他必定會往下沉(墜入惡道),誰能讓他上升呢?如果都像奶油一樣輕,他必定會上升(進入善道),誰能拉他下去呢?”

我們越早體驗自然法則,並依照自然法則生活,就能越早脫離痛苦。(注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eston 回複 悄悄話 去印度走一趟, 或者網上看看Ganges River附近的葬禮, 你的看法會有變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