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狄金森《知更鳥是我判斷曲調的標準度量》(Fr256)

(2021-12-16 13:03:29) 下一個

(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

 0256. 知更鳥是我判斷曲調的標準度量

(美)狄金森

舒嘯 譯

知更鳥是我判斷曲調的標準度量 -

因為我和知更鳥 - 是同鄉 -

可是,假如我和布穀共享出生地 -

我就會對他深信不疑 -

中午間 - 到處都有熟悉的頌唱 -

毛茛花,是我所期望的綻放 

因為,我們在同一個果園成長 -

可是,假如我是出生在英國,

我就難免對雛菊傲睨自若 -

 

在十月裏 - 隻有堅果才合時宜 -

因為 - 季節隨著它的墜落更替 - 

我被如此教育 -

假如沒有了白雪的畫麵景象

冬天,對於我 - 就是撒謊 -

因為我用了 - 新英格蘭的眼光 -

就連女王,像我一樣洞悉 -

也是在局部當地 -

 

(J285 / Fr256)


譯記:這是首哲理詩:我們對事物的評判出自自己的視角,因而有著其局限性、片麵性,也就未必是“真理”。

每處都有在當地生長興旺的動植物和當地特有的景象。詩人生長於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因而,活躍在那裏的北美知更鳥就成了詩人判斷曲調的標準(第1-2行)。如果她是在布穀鳥終日歌唱的地方,那麽布穀鳥也就會扮演衡量尺度的角色(第3-4行)。

布穀鳥終日歌唱的地方是指英國。在英國詩歌中,布穀是反複出現鳥類。(布穀鳥即杜鵑。“布穀”和英文中的“Cuckoo”均來自該鳥的鳴聲。)

第5行是在講詩人要列舉一些自已熟悉的新英格蘭事物:春天果園裏常見的毛茛花(第6-7行)、夏天開放的雛菊(第8-9行)、秋天標誌季節轉換的成熟堅果(第10-12行)、和冬天的漫漫白雪(13-14行)。

第15行對前麵做了總結:詩人之所以期待著春天的毛茛、夏天的雛菊、秋天的堅果、冬天的白雪,是因為她是用了新英格蘭的視角觀看世界。

第16-17行則推而廣之:英國女王看事情和我也一樣,是從自已當地的角度。

(聖桑《動物狂歡節》之“林中杜鵑”)


Dickinson 原詩:

“The Robin's my Criterion for Tune”

The Robin's my Criterion for Tune —

Because I grow — where Robins do —

But, were I Cuckoo born —

I'd swear by him —

The ode familiar — rules the Noon —

The Buttercup's, my Whim for Bloom —

Because, we're Orchard sprung —

But, were I Britain born,

I'd Daisies spurn —

 

None but the Nut — October fit —

Because — through dropping it,

The Seasons flit — I'm taught —

Without the Snow's Tableau

Winter, were lie — to me —

Because I see — New Englandly —

The Queen, discerns like me —

Provincially —

(J285 / Fr256)

---------------------------------------------------------------------------------------------

英文詩歌選譯

----------------------------------------------------------------------------------------------

 

拜倫(Byron)《西庸的囚徒》(片段)

雪萊(Shelley)《一朵枯萎的紫羅蘭》

丁尼生(Tennyson)《航過沙洲》

惠特曼(Whitman)《大路之歌》(片段)

惠特曼(Whitman)《哦,生命啊!》(-- 紀念 Robin Williams)

惠特曼(Whitman)《致冬天的火車頭》

狄金森(Dickinson)115 首

葉芝(Yeats)《茵尼斯夫裏的湖島》

艾略特(T.S.Eliot)《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

奧登(Auden)《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康明斯(e e cummings)《有一個地方我從未去過》

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死亡也不會占得上風》

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不要溫和地步入那永恒的黑夜》

史蒂文斯(Stevens)《罐子軼事》

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致我最愛的17歲高中女孩》

遵老同學獨舞先生命,玩笑譯“Someone Like You”

----------------------------------------

【改譯】葉芝(Yeats)《當你老了》

【改譯】葉芝(Yeats)《一九一六年複活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今日再重讀此詩,又有體會。
“可是,假如我是出生在英國,
我就難免對雛菊傲睨自若 -”
英國人愛玫瑰,所以這兩句隱隱含著嘲諷英國等級觀念了?胡思亂想。後麵再用“女王”來呼應。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今早被我家Coco“喵”醒,聽見有窗外知更鳥叫,知已經是四點之後。想到此詩,給貓喂食,再迷迷糊糊睡去。因為之前上過Coco當。狄金森怎麽能夠想到此詩的實際用途。
詩是如此小而美。
舒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覺曉的細細品評和鼓勵。

狄金森詩作思辨精邃、想象新奇、意象豐富、遣詞講究,讀起來不得不“小心翼翼”。:-)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這個“provincially ”,與上一篇的“provincial ”,譯詞上的變化非常細致,不得不讚。
第二節的“nut”,“fit”,“it”,“flit”,“taught”,讀來像一顆顆堅果墜地般美妙。而你第二節的韻“宜”,“替”,“悉”,“地”,也相得益彰。
“假如沒有了白雪的畫麵景象/冬天,對於我-就是撒謊-”,倒是應景。
舒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星如雨86' 的評論 : 謝謝星如雨光臨。正是。可惜人們每每不以此為意,於是網絡間平台上多有“真理在握”的形象。哈哈。
星如雨86 回複 悄悄話 詩人的視角在當時受到了地域的限製,但即使放在今天,網絡世界如此便捷的情形下,觀點的局限性、片麵性也依舊存在。
舒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xyz' 的評論 : 感謝小C駐足、鼓勵。譯記中僅是我的理解。或可有完全不同的詮釋。祝好。
舒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ot321' 的評論 : 謝謝點點光臨。哲理詩一般多少要“繞”。問好。
舒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馬哈魚' 的評論 : 謝謝大魚惠顧、鼓勵。冬安。
cxyz 回複 悄悄話 嗬嗬, 還是得看舒嘯的注釋才明白。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這段確實有些難理解,說明哲理性很高!~~ 祝周中愉快!
大馬哈魚 回複 悄悄話 一個故事,譯文更妙!超喜歡,大讚(^_^)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