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2-08-02 04:26:30)
莊子文中介紹了三位這樣高人。齧缺,王倪,被衣。齧缺是許由的老師,而齧缺的老師是王倪,王倪的老師是被衣。齧缺有一次去問道於他的師爺被衣。被衣說“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首先調整你的身姿,集中你的視覺,然後“天和將至”。所謂的“天和將至”就是完全什麽都沒有,隻有達到無為、無形、無用的時候才能與天下和。莊子說“與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們看一些闖關的節目,有的參與者他是一氣嗬成直達終點,中間沒有任何的停頓,還有一些景區建的水麵浮橋,有人在上麵走,一路輕盈,好比蜻蜓點水一般,都是沒有絲毫猶豫的,一旦有一點點的猶豫,那一定是失敗的。一定是失足落水的結局。天生萬民必授之職,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氣嗬成地完成,再比如練習滑板遊泳拳擊等等這些運動和比賽,如果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我們做什麽,不做什麽,一切都要講究機緣。都是機緣巧合,也就是剛剛好、恰恰好。莊子《應帝王》篇說:天根遊於殷陽,適遭無名人而問焉。這裏麵用了一個“適遭”,適遭,就是恰好遇到,正好遇到。也就是說真正和你有緣份的人,真正你要做的有緣份的事情,都是恰好碰到了。隻是到了那個節點而已。在莊子《在宥》篇,也兩次遇到了“適遭”這個詞,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如果你喜歡下棋,你會發現你身邊都是下棋的人;如果你喜歡釣魚,你發現身邊的朋友都是喜歡釣魚的人;如果你喜歡喝酒,你發現你身邊都是喜歡喝酒的人。。。。所以你看到什麽遇到什麽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遇到問題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去求爺爺告奶奶,隻需要問問你自己就可以了,所以莊子說“道不可問”。莊子《知北遊》篇那個小聰明“知&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一個人如果得道了,是不是他就沒有任何欲望了呢?是不是他不應該具有什麽欲望呢?老子說:強行者有誌。這個強行者有誌的“誌”指的是情誌。如果我們隻是強行地去改變什麽,去強行地與外在世界對抗,強行地與自己對抗,試圖用堅強的意誌來戰勝一切,然而老子同時也說“強梁者不得其死”。你越是這樣,最終越是一團糟。莊子也把這叫做“欺德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生命的意義是探索生命的本源,而生命的本源是什麽?世界的本源是什麽?如果我們用邏輯思辨去推敲的話,你會發現越推敲越糊塗,我們遇到令我們驚訝的事情,或者令我們唏噓感歎的事情,都會說“我的天呐”。那這個“天”是什麽?天是星星嗎?是日月嗎?是雲彩嗎?是雨嗎?顯然都不是。那到底“天”是什麽?我們說不清楚。不僅僅我們說不清這個&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7-22 03:22:33)
齧缺去問道他的老師王倪,你知道萬物是同本同源、同本同宗的嗎?你知道萬物是不同的嗎?你得道了嗎?你開悟了嗎?王倪回答他:吾惡乎知之?我怎麽知道,王倪四問四不知。王倪被問了四個問題,但是四個問題都是回答”我怎麽能夠知道”。這是得道人的特征,我們經常去問某個人你得道了嗎?,你開悟了嗎?其實當你開悟的時候,你看誰都是開悟的,以道觀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7-22 03:11:13)
閱讀 ()評論 (1)
自古以來,得道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的,是心心相印。通過不言之教讓對方直接開悟的。這樣的方式非常少。所以很多師傅找徒弟用了一生,可能都沒有找到真正的徒弟。包括莊子也隻有一個弟子叫zhi且,莊子大宗師篇就講到,得道的女偊如何去傳道的。 她(他)傳道給卜梁倚的方式就是持而守之,這個持而守之就是心法,是讓卜梁倚能夠靜下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們上一講講到,孔子晚年也是得道之人,隻是孔子死後,儒分為八。莊子三十三篇裏麵孔子連續48次出場,因此講莊子總是離不開孔子。我們咋讀上去,好像莊子在揶揄孔子,實際上莊子用心良苦,試圖把孔子的精神,被雪藏的孔子的精神發揚光大而已,一路是在抬高孔子的。孔子第六次問道於老子的時候,老子說:丘,得也。老子說,孔子,你得道了。在《寓言》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