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一切都是上天的賦予,而不是我們要爭取什麽,那麽你就不會有焦慮,因為你焦慮它,它也會到來,你不焦慮它,它也會到來。如果我們能夠明白,人是具有那種先知先覺的自性和神性的,你就不會為你的認知所困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求無涯,殆也。這種先知先覺趨利避害的本能也是與生俱來的。先知先覺並不指的是我們能掐會算,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最善變的是人心,可以不變的仍然是人心。我們最終追求的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不變的。我們表麵看起來在追求不動產,在追求固定資產,其實他背後都是在追求一個不變的東西而已。莊子“齊物論”的“齊”,指的是“不變為齊”。那麽才是不變的?《齊物論》篇,南郭子綦對他的弟子顏成子遊進行開示,其中有兩句話特別關鍵,也特別傳神。第一句是&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體道和悟道是有認知論和方法論的,認知論是首先破除我們那種認知障礙,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我們所學的東西,都是用來消除已有的這種認知障礙的,這種後天給予我們的這種認知障礙的,那麽具體的方法論是什麽呢?在莊子內篇中兩次提到“敢問其方?”。第一次是在莊子《齊物論》篇,第二次是在莊子《人間世》篇。第一次是在莊子《齊物論》開篇,顏成子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樹挪死,人挪活,莊子逍遙遊篇,就是圍繞一個“遊”字展開的。逍遙遊才是解脫之道。不僅莊子《逍遙遊》篇是圍繞“遊”字展開的,在莊子33篇中多次提到“遊”字,皇帝遊乎赤水,登昆侖之丘而南望,天根遊於殷陽,莊周遊於雕陵之樊。孔子西遊於衛,子貢遊於楚,則陽遊於楚,諄芒將之遊,東至大壑,知北遊於玄水之上等等。都是在講一個“遊&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大鵬鳥飛到九萬裏高空,在俯瞰這個世界的時候“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看到這個世界,都是一種氣流的推動而已。在這氣流的推動中,每一個個體不管是野馬還是塵埃,根本不能夠左右得了這個全局,根本不能夠左右得了這個“勢”。所以莊子說”道不可致,德不可致,仁可為也“。人為的一切都是徒勞的,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上一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們常常說的高人,在莊子33篇中無非是以下四種。以技載道者,以身載道者,以神載道者,以及以無禦道者。像解牛的庖丁,捶鉤的丈人,還有削木的梓慶,他們是以技載道者,梓慶在木架上雕龍刻鳳,讓人歎為觀止,讓人覺得是鬼斧神工。捶鉤丈人能夠80歲了不失毫芒,做出的兵器堪比莫邪寶劍。解牛的庖丁對文慧君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也“。我隻不過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無欲無求最像神,但是人要有那種鴻鵠之誌,要有那種衝天之誌。那鴻鵠之誌和我們的欲望有什麽區別呢?我們的欲望是對於身外之物的追求,是有所憑借有所依賴的,而莊子《逍遙遊》篇開篇就告訴我們大鵬鳥的那種衝天之誌,它是要突破這種時空的限製的,要突破天地這個大時空的限製,這是淩雲之誌,這是衝天之誌,這種誌向,它是一種神欲,是無所待的精神,這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水靜猶明,而況精神乎?人如果能夠靜下來,他就能夠照見一切,就能夠做得非常周全,就能夠解決我們很多的實際問題,但是,我們被這個物欲的世界牽製的太多了,受到的羈絆太多太久了,以至於我們不能自拔,想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談何容易?其實“我”就是一切的根源,我們回到我們自身上找,才能找到根本,無非就是以下幾點造成了我們千頭萬緒理不清。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很多推斷是在求證已經存在東西 金石有聲,不考不鳴,孰能定之。雖然萬物有靈,仍然是有待於來喚醒它的靈性的,這個靈性就是我們的神明,立之本原,知通於神。想喚醒我們的靈性,隻有回歸到我們的自身,做到獨立守神,不受外界的幹擾,不受外界的影響。如果我們根據外部的條件去做出判斷,去做預判的話,那都是錯誤的,都是適得其反的,因此莊子說“言者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人人生而,神、靈,每個人都是有神通的。隻不過是被我們後天的認知所束縛了,就像莊子外物篇講到那隻白龜,它能夠托夢給宋元君,卻躲避不了餘且的漁網。智能七十二鑽,卻不能避gu刳腸之患。所以莊子總結: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當我我們被認知困住了的時候,我們的神通就一定有局限性。莊子《大宗師》篇,第一段最後總結“且有真人,後有真知”。也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