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陽光明媚起來,早上布穀鳥在婉轉清脆地歌唱,不管外麵的雪還在不在,2019年春天已經在梳妝打扮整裝待發了!而我,夏天裏活蹦亂跳的一隻蟲,剛剛從冬眠中睜開半隻眼:歐耶,外麵好亮,我該起床了!
這個時節就是折騰南瓜冬瓜的時節。自從那日發現冬儲的大冬瓜不幸遇難後,我連續兩天一直處於忙碌折騰南瓜的狀態。洗刷削蒸煮攪後,大多裝袋冷凍留待後[
閱讀全文]
湖北是魚米之鄉,對大米有著深厚的情感。除了米飯還把它做成各種美食像米粑粑和糍粑.
汽水米粑粑的鐵鍋大概有一米的直徑。鍋的正中有一個飯碟大的凹陷,四周是平的。等鍋稍微燒熱,就要往平板上加米漿。每兩坨米漿要連在一起,這樣才算是一個米粑粑。等鍋放滿,師傅會向鍋中間的凹陷裏加上水,蓋上鍋蓋,往爐子裏加一大把刨木削。溫度立刻升高,底馬上煎出一[
閱讀全文]
默默無聞的土豆被文學城的幾位大俠背書,頓時身價百倍,城友爭先恐後購買土豆,超市大有賣斷趨勢。由此可見宣傳的重要性。特別進入網絡時代,一夜竄紅已成可能。這也應證了老祖宗說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平凡的土豆可以挺直腰板大聲說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聽說還有大獎,為了追趕潮流和拿大獎,連夜翻箱倒櫃獻上存貨,不知資格夠不?
家裏大人小孩都喜歡吃土[
閱讀全文]
一直認為有些美食是不可複製的。考究的用料代代相傳的手藝讓那些美食曆盡時代的變遷,依然在人們心中留有一席之地.五芳齋湯圓就是一例.來加多年一直沒做湯圓,怕抹去心中的那份美好記憶。越簡單的美食,對食材的要求就會越高。好的食材決定了最終的味道品質。五芳齋的湯圓都是手工做的更接近北方的元宵。據師傅們講湯圓的原料長期有固定的出處,糯米來自省[
閱讀全文]
一個城市的蘇醒,自溫熱鮮香的早餐開始。香港“食神”蔡瀾曾說:“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處於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我將之冠上‘早餐之都."每天早上,一句簡單的“你過早了冇",就是武漢最簡單的親切滋味。武漢豆皮是武漢過早的一道華彩。在武漢如若提起老通城,可謂無人不知。形狀方而薄、色澤金而黃、味道香而醉,一盤[
閱讀全文]
昨日多倫多又迎來了暴風雪。學校關門。一直到現在還在下!雪!多倫多降大雪漫全城。這是今年第三次stormwarning了.
小孩堆的雪人
這就是加拿大,我們還有啥可抱怨的呢?
漫天風雪的日子,正好有個理由在家上班了。手上事不多,偷閑做些簡單的吃的。
刀切饅頭
500克麵粉,250克水,5克yeast,用麵包機揉2次發酵2倍大,取出手工揉排除氣體,杆成薄片卷起[
閱讀全文]
武漢人把早餐叫過早。過早對於武漢人來說一向都很重要,所以過早一向都是內容豐富,品種繁多.麵窩是武漢特有的,麵窩和熱幹麵一樣,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
麵窩是武漢特有的,傳說創始於清光緒年間,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一名叫昌智仁的攤販,看到賣燒餅生意不景氣,就想辦法創製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複琢磨,他設[
閱讀全文]
記憶中的味道,實際是家鄉的味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論人在何方,家鄉的味道已深入到你的骨髓裏.讓你想起曾有的那種美好,那種溫暖。在外的人對家鄉思念的情愫往往都是寄予在這些家鄉的美食上.湖北伢鍾愛的地方特色主食——臘肉炒豆絲.豆絲的吃法有很多,可炒著幹吃,也可做成湯豆絲濕吃;還可以炸著吃。湖北伢愛豆絲,隻要是豆絲,怎麽做都覺得香[
閱讀全文]
武漢人的口味偏重,大都喜歡重油、好辣、濃鬱的口味,就好比武漢人直爽的性格,熱情潑辣.
"重油燒梅”在武漢可是響當當的一塊招牌。重油燒梅的皮子白得瑩潤,少有的輕薄,軟塌塌的在碟子裏看起來弱不禁風,筷子提起來又放下去卻難以使它破損分毫。非常薄的麵皮裏麵裹著糯米、香菇碎丁、肉末等,封口的時候捏出一個形狀,蒸熟後外形精致如花瓣,餡料[
閱讀全文]
夫妻肺片是一道四川名菜,通常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為主料,進行鹵製,而後切片。再配以紅油和複合醬油澆在上麵。其製作精細,色澤美觀,質嫩味鮮,麻辣濃香,非常適口。夫妻肺片裏麵根本沒有肺片用的碎片諧音。就是把各種牛下水混合在一起的一道菜。
我鹵了牛腱和牛百葉。
紅油我前麵的貼有做法
複合醬油做法:將醬油1Cup,老抽2大勺,冰糖3大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