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博文
明道元年(遼重熙元年)即公元1032年春正月初一(壬申),遼太後登禦正殿,接受遼興宗耶律宗真與群臣的朝拜。正月初四(乙亥),北宋朝廷任命江陵府知府會稽人杜衍為河北都轉運使。當初,朝廷讓杜衍守荊南時,殿中侍禦史郭勸上言說杜衍清廉正直,應當留在朝廷,但當政的太後劉娥不聽。剛好河北缺乏軍費,朝廷便讓杜衍前往經營這事。杜衍到任後,並不增加租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八年(遼太平十年)即公元1030年六月初三(己卯),遼聖宗耶律隆緒在駕崩,太子耶律宗真即位,成為史上的遼興宗,改元為景福。八月初二(丁醜),北宋退休的太子少保致仕馬亮去世。馬亮字叔明,是盧州合肥人,舉進士後出任大理評事兼蕪湖知縣,經兩遷成為殿中丞兼通判常州。常州有個吏民因丟失了官錢,州裏籍沒他的家產也不夠償還,因此逮捕了他的妻兒和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八年(遼太平十年)即公元1030年九月初二(癸醜),宋仁宗趙禎重新設置各路提點刑獄官。九月初四(丙辰),朝廷取消百官轉對(輪流入宮應對)的做法。自從恢複轉對以後,上言政事的人很多,執政大臣不很高興,所以又把它取消了。九月十四(乙醜),樞密副使薑遵去世。薑遵字從式,是淄州長山人,進士及第後出任蓬萊尉,就地被聘為登州司理參軍,接著出任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八年(遼太平十年)即公元1030年春正月十二(丙寅),宋仁宗趙禎任命資政殿學士晏殊代理主管禮部貢舉。正月二十(甲戌),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彰武節度使曹瑋去世。曹瑋字寶臣,是宋初名將曹彬的次子。曹彬曆任武寧(徐州)和天平(鄆州)軍節度使時,都帶上曹瑋,擔任牙內都虞候,補西頭供奉官和閣門祗候。曹瑋沉著勇敢,很有謀略,喜愛讀書,通曉春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七年(遼太平九年)即公元1029年二月十四,北宋朝廷將前樞密使曹利用進一步貶為崇信軍節度副使,結果他在前往貶地的路上自縊身亡。三月二十六(甲申),上密封奏事的人上言,說全國茶鹽課稅虧損,請求重新考慮茶鹽法。宋仁宗趙禎為此征求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使寇瑊的意見,寇瑊說:“這隻是議政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要害而已。河北上供軍糧,全都依賴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七年(遼太平九年)即公元1029年春正月十三(癸卯),樞密使曹利用被罷免,帶著侍中的頭銜出判鄧州。當初,劉太後臨朝,宦官與皇親貴戚頗能左右她,想為自己求福。然而曹利用以勳臣故舊自居,不怎麽搭理他們。禁內降恩時,他經常拒絕施行,所以太後身邊的人大多怨恨他。太後也很怕曹利用,稱他為侍中而不直呼其名。曹利用在太後垂簾前奏事時,有時會用指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六年(遼太平八年)即公元1028年春正月十三(己酉),宋仁宗趙禎罷除兩川在他生辰乾元節每年進貢織佛的做法。同時,朝廷下詔說:“自今以後,如果南郊軍賞有所欠缺,負責的三司官吏將一同被彈劾論罪。”早先,南郊祭祀後朝廷賞賜軍士時,汾州廣勇軍因所得的布帛不如其他軍隊,所以整軍將士喧嘩大鬧,甚至有人揪打守佐,想到堂下搶劫布帛。守佐約定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五年(遼太平七年)即公元1027年春正月初一(壬寅),宋仁宗趙禎首次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為皇太後劉娥上壽,然後才登禦天安殿接受朝賀。正月十八(己未),樞密副使晏殊被罷免。晏殊上疏論奏,說張耆不能出任樞密使;為此忤逆了太後的意旨。又有,當扈從禦駕臨幸玉清昭應宮時,晏殊的隨從拿著他的牙笏來遲了。晏殊非常憤怒,用牙笏打他,結果打斷了隨從的門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四年(遼太平六年)即公元1026年春正月初三(庚辰),遼聖宗耶律隆緒前往鴛鴦濼。正月初六(癸未),遼使蕭迪裏等人到北宋東京(開封)入見。遼聖宗又派人帶著酒水和果品給蕭迪裏他們。宋仁宗趙禎問宰相王曾道:“送酒水和果品的三十多人已到了莫州。可以讓他們前來嗎?”王曾說:“必須阻止他們前來。可以用船兵代替,將酒水和果品轉交給蕭迪裏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聖三年(遼太平五年)即公元1025年十月二十二,宋仁宗趙禎任命宰臣王欽若為譯經使。王欽若兼任譯經使後,開始到傳法院辦事,但在那裏感染了疾病,急忙回歸。宋仁宗親臨問疾,賜給他白金五千兩。十一月三十(戊申),王欽若病故。王欽若字定國,是臨江軍新喻人,父親王仲華侍奉祖父王鬱在鄂州當官。遇到江水暴至,他急忙把家搬到黃鶴樓。漢陽人望見樓上似乎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