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祐二年(遼重熙四年)即公元1035年五月初七(庚寅),集賢校理李照上呈《九乳編鍾圖》。
六月初五(丁巳),宋仁宗趙禎下詔說,不得推薦初任幕職而尚未經過考課的官員。
六月初九(辛酉),因親自到南郊祭祀,並升侑宋太祖和宋太宗二聖及宋真宗為不遷之主(神主牌位永遠不回遷出太廟),宋仁宗派人到太廟祭告。
左司諫商水人姚仲孫上言說:“臣聽說議政的人想改製雅樂,認為舊樂音律太高,要裁減就下。然而或許會因為改製未得其中精髓,所以減損必定會產生誤差。臣聽說那人的所作所為,大多都十分詭異。譬如煉白石當作磬,鑄中金當作鍾,又想用三神、五靈、二十四孝為樂器的裝飾。臣雖然愚昧,私下有所疑問。還希望陛下特詔予以取消,隻使用舊樂。”宋仁宗想考究李照音術的是非,所以沒有聽從。
先前,太常寺的鍾磬每十六枚為一佺,而四個清聲相承而不擊打。六月十三(乙醜),李照上言說:“十二律聲已經齊備,其餘四清聲隻是鄭、衛的糜樂。請在編懸的樂器裏隻保留十二中聲,去掉四清磬鍾。那樣哀思邪僻的音聲就無由而起。”翰林侍讀學士馮元等人反駁說:“前聖製訂樂法,並非從一處選取法則;所以有十三管之和,十九管之巢,三十六簧之竽,二十五弦之瑟,十三弦之箏,九弦和七弦之琴,十六枚之鍾磬;從中各自取義。哪有隻憑一個律呂(竹管製成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的長短確定音的高度),就專門定下十二之數!鍾磬是八音之首,絲竹以下受而為均;所以聖人對它們尤其用心。《春秋》號樂,總言金奏;《詩頌》稱美,實依磬聲。此二器不是能輕易更改的。況且聖人既以十二律各配一鍾,又設置四清聲以附正聲之次;他們的用意就是為十二律中的夷則,南呂,無射,應鍾這四個宮音而設的。五音中,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他們不相陵則稱作正,迭相陵則稱作慢。這是百王不易的法則。音聲中重大的為尊,輕清的為卑;卑者不可加於尊者,古今都是一個道理。所以辨別音聲的尊卑,跟事與物無關。為何這麽說?事為君治,物為君用,所以事和物不能尊於君。惟有君、臣、民三者則自有上下之分,不得相互超越。因此四清聲的設置,正是為了臣、民相避,以此定為尊卑。今天如果隻采用十二鍾,互相考擊;到了夷則以下四管為宮音時,必然導致臣民相越,上下交戾,那麽就導致了陵犯之音。這就是它不可行的原因。鍾磬十六音律,都是來自周、漢諸儒的學說及唐朝音典的記載。要將它們減損為十二音律,惟有李照見到其中的好處。臣認為還是依照舊製來得方便。”宋仁宗下令暫時采用十二枚為一格,並下詔說:“待到有精通音律的人來時,再考究另外的四鍾,協調音聲的清濁。有司部門也可另外建議,奏聞朝廷。”
六月十五(丁卯),朝廷拿出內藏庫的一百萬?絹,交給三司購買軍儲。六月十七(己巳),宋仁宗聽從中丞杜衍的推薦,任命都官員外郎曹修睦為侍禦史。曹修睦是已故工部員外郎曹修古的弟弟。兩天後,宋仁宗登禦崇政殿,召輔臣前來欣賞新樂。
六月二十三(乙亥),朝廷頒行《一司一務敕》及《在京敕》。同時,鎮寧州上奏,說入寇那裏的蠻人請求投降。
秋七月初一(壬午),遼興宗耶律宗真到黑嶺遊獵。他順便經過祖州的白馬山,見到他養母齊天後的墳塚荒涼汙穢,也沒有影堂及灑掃的民戶,為此感到惻然憐憫,流下了眼淚,身邊侍從也都落淚。他於是下詔,讓上京留守耶律讚寧和鹽鐵使郎元化等人在祖州的陵園內選塊好地,改葬齊天後,並按照他母親宣獻太後園陵的影堂修建齊天後的影堂。
遼興宗也為樞密使蕭樸進封魏王。蕭樸很快就去世了,被追贈為齊王。
七月初三(甲申),宋仁宗下詔特賜已故前相寇準諡號為忠湣。
七月十七(戊戌),群臣請求為宋仁宗上尊號為景祐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仁孝德。表章上了五次,他才聽從。
七月十九(庚子),侍禦史曹修睦上言說:“李照所改的曆代雅樂,頗為迂腐荒誕,而費用又很大。臣請求將李照交付有司部門彈劾,立案調查。”宋仁宗覺得李照所製作的鍾磬頗與眾音相諧,所以隻是不讓他繼續增造,並下詔告諭他和群臣修好和睦。同時,杭州知州鄭回上言,說鎮東節度推官阮逸頗為通曉音律,並呈上他所撰寫的《樂論》十二篇,連同十三個律管。宋仁宗下詔讓阮逸盡快趕赴宮闕。
七月二十七(戊申),朝廷廢置西京洛陽的采柴務,開放山林給民眾,官府收取十分之一的賦稅。
八月初一(壬子),宋仁宗下詔減輕強盜法。八月初三(甲寅),他在紫宸殿設宴,首次使用音樂。八月十八(己巳),他任命李照為同修樂書。
八月二十(辛未),宋仁宗開始采用宰相王曾的進言,下詔說:“自今以後,凡是薦獻景靈宮,朝享太廟,郊祀天地時,都必須同日接受誓戒。” 八月二十三(甲戌),宋仁宗臨幸安肅門的炮場,檢閱禁軍演習作戰。八月二十六(丁醜),他從禁內拿出《景祐樂髓新經》六篇賜給群臣。
八月二十八(己卯),宋仁宗任命右諫議大夫兼兗州知州孔道輔為龍圖閣直學士。當時有位近臣獻詩百篇,執政大臣請求任命他為龍圖閣直學士。宋仁宗說:“這詩雖多,卻不如孔道輔的一句進言。”因此任命了孔道輔。議政的人因此知道去年貶斥孔道輔果然不是宋仁宗的本意。
也在這天,宋仁宗首次任命朝臣為江浙、荊湖、福建、廣南等路提點銀銅坑冶鑄錢公事。他們的俸祿和恩賜和提點刑獄官相同。
九月十五(乙未),宋仁宗下詔讓司天監製作百刻水秤,用以測候晝夜。
九月十七(丁酉),宋仁宗因李照成功製作新樂,所以任命他為刑部員外郎,賜給他三品官服。李照從五月開始建造,到八月為止,製作了金石七懸;然而李照自己監造的新樂笙、竽、琴、瑟、笛、篳篥等十二種樂器,卻都不能施用。宋仁宗下詔隻保存大笙和大竽二種而已。李照說:“今天的篳篥就是《豳詩》裏的所謂葦管。《詩經》說:‘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冽。’況且今天的篳篥,伶人稱作葦子。它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於是製作大管篳篥作為雅樂。議政的人都對他嗤之以鼻。
同時,工部郎中兼天章閣待製劉隨去世。劉隨字仲豫,是開封考城人,進士及第後出任永康軍判官。永康軍沒有城牆,總是砍伐巨木作為柵欄,壞了就換上另外的木頭,所以極為消耗民力。劉隨於是下令環城種植十萬株楊柳,連成一排,作為永康軍界限,所以不再驚擾百姓。有個縣令受賄後用刑獄案件做交易;事情敗露後,轉運使李士衡托人為縣令向劉隨求情,但劉隨不肯。李士衡非常憤怒,於是上奏指責劉隨為政苛刻,不應從政。朝廷因此將他罷免,也沒得到調任的機會。當初,西南夷人賣馬給官府,但苦於地方官吏的不斷索賄。劉隨為他們將官吏繩之以法。劉隨被罷免時,好幾百夷人到轉運使那裏上訴,問道:“我們的父母官在哪裏?”事情傳到朝廷後,他才得以調用。
劉隨後來改任大理寺丞兼詳斷官。李溥因貪贓失敗後,株連了些權貴。有司部門迎合上頭的旨意,不想徹底追查。劉隨請求再次彈劾他,李溥終於抵罪。翰林學士晁迥推薦劉隨為通判益州。呂夷簡安撫川峽時,又上言說他很有才幹;所以宋仁宗將他從太常博士位上改為右正言。幾個月後,他被指控說,曾在開封府發解巡捕官任上,不能明察投考的舉人,私下將試策的詞句相授,因此被降為監濟州稅,稍後又改任通判晉州。回朝後他升遷右司諫,成為三司戶部判官。劉隨在諫官任上多次言事,曾經說過:“今天的要務就在納諫,其餘隻要守常安靖而已。”他又上奏說:“近年水旱災害頻繁,得歸咎執政大臣忿爭不和。請朝廷明察王欽若等人爭論的事,為他辨明曲直。”他又趁機談到星變,上言說:“皇家的宗室本枝繁衍,而除了定王之外,還沒人得到冊封。希望陛下挑選賢能,采用唐朝的先例,增廣嗣王和郡王的封號,用以慰籍祖宗的意願。”當時朝廷下詔給蜀中,讓他們挑選優伶前來補充京師的教坊。劉隨覺得為這些低賤的優伶下詔,會有辱詔書的尊嚴。他又彈劾江、淮發運使鍾離瑾,指控他載著幾十船的奇花怪石,送交禁中及賄賂權貴。他還累次上疏指責前相丁謂的奸邪,說他不應遷徙到內地。他還說:胡則是丁謂的黨羽,既然因罪被貶到陳州,就不應當再為他複職。前相王欽若死後,朝廷下詔在茅山塑造他的身像,和仙官並列。劉隨上言說:“王欽若貪贓納賄,無所忌憚。考察他的行為,豈能算是神仙?朝廷應當明察他的虛妄。”他又上言說:“李維作為詞臣請求換取武職,這並非是鼓勵清廉和氣節的做法。”他先後多次上疏,做了不少論奏。
宋仁宗日益熟悉天下大事後,劉太後還不不肯歸政於他。劉隨請求軍國平常的事務,應當專門秉承宋仁宗的旨意,又進諫說太後不應多次臨幸外家,因此太後很不高興。剛好劉隨請求外任,朝廷就任命他為濟州知州,改任起居郎。不久,他升遷尚書刑部員外郎,入朝兼任侍禦史知雜事。他又上言說:“近年來有些朝臣心存僥幸,到處請托,有時利用入宮應對之際,哭著祈求恩典。有的政績微小,卻炫耀賣弄,想邀功取賞。也有藩翰之臣,位尊職重,表章不遜,索求無厭。朝廷的按察部門,安然無事般地在旁觀望,將寬容奸佞作為當官大體,將敬業盡職當作追求名譽;以巧詐為賢能,以恬退為笨拙。以至貪殘的人吞食財貨,老病的人不知止步。請陛下采取儆戒之法。”朝廷為此下詔告戒朝廷內外。
沒多久,劉隨出任代理同判吏部流內銓,根據平常規定辦事,因此吏部官吏無法徇私為奸。不久他改任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鹽鐵副使。出使契丹時,他因腿腳麻痹,不能對遼主下拜。回來後,他因此被有司部門彈劾,朝廷削去他一個官資,改任他為信州知州,又改到宜州。後來他經兩次升遷出任工部郎中兼應天府知府。接著宋仁宗召他回朝出任戶部副使,很快又提擢他為天章閣待製。但進位不到十天,他就病故了。劉隨與孔道輔和曹修古同時擔任言事官,都以清廉正直聞名。劉隨臨事明銳,敢於作出決定。在西蜀時,人們稱他為“水晶燈籠”。當初,他出使契丹歸來後遭到貶斥,官府還沒收了他從契丹得到的十五匹馬。他病故後,宋仁宗憐惜他貧窮,賜給他家六十萬錢。
九月二十二(壬寅),宋仁宗登禦崇政殿考察新樂,並下詔讓大臣前來觀賞。九月二十四(甲辰),他賜給鄭州五頃學田。
當初,各個親王官邸分散在都城。朝廷也禁止他們互相往來,除非朝謁或扈從禦駕祭祀,親王們不得私自會見。九月二十九(己酉),宋仁宗下詔在被大火燒毀的玉清昭應宮舊址修建宮殿,讓十位親王聚居,並賜名為睦親宅。同時,宋仁宗還讓中丞杜衍等人淘汰三司不稱職的胥吏。
這期間,遼興宗前往長寧澱。
同時,參知政事宋綬呈上他編修的《中書總例》四百一十九冊。宋仁宗下降詔褒獎曉諭。先前,宰臣呂夷簡奏請讓宋綬編修此書,後來他又跟人說:“自從我決定編修這中書總例以後,即使一個平庸之輩加以實施,他都能成為宰相。”
冬十月初一(辛亥),朝廷再次設置朝集院,用以接待回到京師辦事的外地官員。
次日,蔡州上言,說左武衛大將軍分司西京石普去世。石普的祖先是幽州人,自稱是唐朝河中節度石雄的後裔,後來全家徙居太原。他祖父石全曾在後周任鐵騎軍使,父親石通曾在趙光義(即後來的宋太宗)的晉王官邸任職。石普十歲時就在官邸中當差,靠謹慎信用得到親信,補任寄班祗候,經兩遷成為東頭供奉官。賊人邢橐駝和賈禿指等數百人寇掠永興諸縣時,朝廷命令石普帶兵前往捕捉。他將這些盜賊全都捕獲,為此升遷內殿崇班兼帶禦器械。西蜀的李順叛亂時,石普作為西川行營先鋒,與韓守英和馬知節誅斬李順,鎮壓了叛亂。他接著升遷西京作坊使兼欽州刺史。李順餘黨重新入寇邛蜀,自稱邛南王。石普作為西川都提舉捉賊使,再次帶兵出討。當時蜀民自我懷疑,很不自安,大多都想幹脆重新淪為盜匪。石普因此飛馳入朝,當麵向宋太宗陳述說:“蜀亂是由於賦稅征斂過於苛急,導致農民失業。朝廷應當稍稍加以減免,使百姓能夠生存。那樣,西蜀將不討而自平。”宋太宗答應了。石普當天就趕回西蜀,到那裏後張榜告諭,百姓無不心悅誠服。賊寇平定後,朝廷賜給他白金三千兩、襲衣(一套官服)、金帶、鞍勒馬。他經累遷成為洛苑使、富州團練使、延州緣邊都巡檢使。羌人酋長乜羽內寇,石普帶兵追殺了他。
石普還扈從宋真宗巡幸大名府。當王均叛亂時,宋真宗任命他為川峽路招安巡檢使,輔佐雷有終率領諸將進討。到了天回鎮,賊兵出來拒戰,石普率領前陣力戰,擊破了他們。賊兵退保益州,王師圍城數月不下,石普於是修繕車炮,又派兵挖鑿地道攻城。城破之後,王均在半夜突圍,由南門逃遁。石普帶兵追擊,直到富順監。王均自殺,餘黨全都被平定。他接著升遷冀州團練使,朝廷賜給他黃金三百兩和白金三千兩。依照慣例,正任不兼帶禦器械,但宋真宗特地以此任命石普。
契丹侵犯邊境時,石普出任保州兵馬鈐轄兼北麵行營押策先鋒,與契丹先後在廉良城和長城口交戰,斬首和俘虜很多,還繳獲眾多兵器甲胄。不久朝廷改任他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靈州失守時,朝廷增兵防衛關中,為此改任石普為永興軍副都總管。當時軍製疏鬆,凡是號令進退及招呼將佐或會合別處時,都得派人騎馬飛馳相告。石普上疏請求說:“臣以前帶兵時,總是砸破一枚錢幣,與另外的將領各持半枚,用作相合的符信。”宋真宗為此設置了傳信牌,用長六寸和闊三寸的漆木,腹背刻字而中間分開,設置內齒,可以吻合;上麵又穿了兩個小竅門,裏麵放了筆墨和紙劄;每次臨陣時則讓主將分別持有;傳令時則書寫命令藏在裏頭,係在軍吏的脖子上;到了對方那裏,兩半漆木合契即可。石普又獻上《禦戎圖》,請求設置塹壕,作為敵馬的陷阱。他還將設計許多的作戰器械獻給朝廷。宋真宗接著改任他為莫州總管。
當初,契丹南侵,在望都打敗宋軍。後來諜報說契丹又要大舉入寇。宋真宗親自謀畫軍事,將手詔出示給輔臣。手詔說:
“鎮、定、高陽三路兵馬必須到定州會合,在唐河兩岸設立大陣,建立柵寨堅守,再根據賊寇的距離遠近出擊。敵兵疲憊時則先鋒出去挑戰,騎兵居中,步卒環繞周圍,隻和敵寇短兵相接而已,不要遠離隊伍。
“又有:分兵由三路進發:派六千騎兵進駐威虜軍,由魏能、白守素、張銳率領;派五千騎兵進駐保州,由楊延昭、張禧、李懷岊率領;派五千騎兵進駐北平塞,由田敏、楊凝、石延福率領;用以抵擋賊兵鋒芒。遼兵剛來時不要輕易出戰,待到他們氣衰,然後背城作戰。如果他們往南越過保州,與大軍遭遇,則讓威虜的王師與楊延昭會合,迫使他們腹背受敵。如果他們沒有進攻定州,縱兵南侵,則再次與北平的田敏合勢,進入契丹地界,截取他們的輜重,然後讓雄、霸、破虜方麵的王師,互為聲援。
“命令孫全照、王德鈞、裴自榮帶兵八千進駐寧邊軍,李重貴、趙守倫、張繼旻帶兵五千進駐邢州,扼守東西路。契丹如要逃遁,則令定州大軍與三路騎兵會合出擊。同時命令石普統軍一萬待在莫州,由盧文壽和王守俊監軍;敵騎一旦北去,石普軍則往西直趨順安軍,發動襲擊,截斷西山之路。如果河冰已合,敵兵由東路撤回,則令劉用、劉漢凝、田思明帶兵五千會合石普和孫全照,成為掎角之勢,並命令石保吉帶兵一萬鎮守大名府,用以聲張軍勢。”
宋真宗還繪製了地圖授給諸將。幾個月後,他敕令輔臣說:“北邊已經駐有大軍,而邊鎮上奏說:‘敵人沒來挑釁,我們聚集如此龐大部隊,很浪費軍費,民力如何支撐得了?’朝廷必須有所計劃,用以控遏敵寇。可以在靜戎和順安軍的地界,先開墾營田和河道;這樣既可以扼守黑盧口、三台、小李路,也可以開通漕運到邊境。必須利用這一機會,讓大軍疏通整治,讓河道流到軍城。敵寇如要阻擾工程,可以合兵出擊。”宰相李沆等人說:“設險製敵,可以給邊境的防守帶來很大好處。”宋真宗於是下詔,派內侍閻文慶與靜戎和順安知軍事王能和馬濟監督此事,讓石普改駐順安的西麵,與威虜軍的魏能、保州的楊延昭、北平的田敏互為掎角。
內侍馮仁俊在莫州掌有禦劍,和石普不和。宋真宗說:“不要過分追究馮仁俊,免得讓將帥過分驕橫。”於是隻是將馮仁俊召回而已。他又命令石普率領所部進駐乾寧軍,不久又升遷他為冀州團練使,改任本州總管。後來禦駕巡幸澶淵。當時大將王繼忠已陷身契丹,契丹人想要請和,便通過王繼忠派人持信箭寫信給石普,通過他上密表給宋真宗。澶淵和約達成後,宋真宗升遷石普為容州觀察使。後來宋真宗任命向敏中為鄜延路都總管,石普為副總管。西夏王趙德明向朝廷納款時,宋真宗準備降下製命。石普上言說:“朝廷不應授他為押蕃落使,讓他總製下屬羌部。那樣他將愈益強橫而無法控製。”朝廷於是隻讓趙德明兼管內蕃落使。
沒多久,宋真宗改任石普到並代路,賜給他公使錢二千五百緡。石普援引先例,說以前的公使錢是三千緡,但樞密院說沒有那樣的先例。石普又上言,說李漢超鎮守河朔時,朝廷每年給他的數以萬計,而如今並代的駐軍人數很多,這筆錢不夠犒軍。但宋真宗不聽。不久朝廷先後改任他為桂州觀察使和鎮州路總管,接著升遷他為保平軍節度觀察留後,讓他奔赴本鎮。宋真宗祭祀汾陰後,回來時經過陝西。石普請求他在城中稍作停留。宋真宗因此賜詩給他,並讓他扈從禦駕到西京洛陽。不久他官拜河西軍節度使兼河陽知州,又改到許州。石普在那裏修築大流堰,引進河水通漕到京師。他還上呈《軍儀條目》二卷和《用將機宜要訣》二圖。當時各地正崇尚符瑞,而石普卻請求取消全國各地的醮設(設置祈福消災的道場),說這樣每年可節省七十餘萬緡錢,能補充國用。他因此忤逆了宋真宗的意旨。
大中祥符九年(1016),石普上言,說九月下旬將發生三次日食;又說:“有商人自秦州過來,說嘉勒斯賚(即唃廝囉)暗中想要報複曹瑋。請求朝廷將臣所獻的陣圖交付曹瑋,可使曹瑋必勝無疑。”宋真宗覺得石普說得有點過分,而樞密使王欽若又加油添醋,指責石普想以邊事幹預朝廷。宋真宗因此十分憤怒,命令知雜禦史呂夷簡彈劾石普。定案後,宋真宗召集百官前來驗證:結果九月下旬沒有日食。石普被指控私藏天文禁書,案件交給百官議處,結果認為他罪當死,但建議官當(官當是指官吏犯罪可以官品抵刑)。宋真宗於是下詔將他除名,貶往賀州,並派人將他押送到流放地。宋真宗跟輔臣說:“石普出身微賤,生性輕率急躁,索求不已。他既沒有文化,而又要假手他人著述,用以揣摩時事。聽說在關押期間他經常思念幼子,時時淚下。可允許他帶上家小前往。”石普剛到賀州,宋真宗就改授他為太子左清道率府副率,到房州安置,並增派房州駐兵一百人守護他。稍後朝廷恢複他為左千牛衛將軍。他妻子上表請求讓石普出領小郡,宋真宗於是升遷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宋仁宗即位後改任他到安州,升遷左屯衛大將軍;接著又改任他到蔡州。石普又因在保任方麵失職,被降為本衛將軍。後來他曆遷左千牛和左領軍衛大將軍,朝廷又起用他知信陽軍,改任到光州。石普又因私用孔廟的錢,被貶為太子左監門率府副率,送到滁州安置。最後他帶著左衛將軍分司西京的頭銜,朝廷給他一座官第,讓他到蔡州居住,不久又升遷他為左武衛大將軍。這時他在蔡州病故。
石普為人倜儻而有膽略,凡是參預討伐,一旦得知敵寇所在,總是立即飛馳前往。他兩次平定蜀盜,大小經曆了數十戰,總是衝鋒陷陣和與賊兵角鬥;眾人無不推崇他的勇敢。他也頗通兵書、陰陽、六甲、星曆、推步(推算天象曆法)之術。宋太宗曾說:“石普性格剛直桀驁,與諸將很少合得來。”然而因他勇猛善戰,所以總是厚待他。石普後來因罪被廢黜後,每當宋太宗忌日,總要攜帶全家到佛寺進齋上供,成為常規。
要想知道宋仁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