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宋係列六:仁宗親政之五:薛奎和王曙相繼去世與宋仁宗另立曹皇後

(2020-12-19 11:04:30) 下一個

景祐元年(遼重熙三年)即公元1034年八月初四(庚申),資政殿學士兼戶部侍郎薛奎去世。薛奎字宿藝,是絳州正平人,父親薛化光善於數術,曾到宋太宗的行宮進獻平定北漢的策略。宋太宗雖然召見了他,但沒有啟用。薛化光回家時剛好薛奎出生。他摸著薛奎的頭說:“這孩子官位必至公輔。”薛奎舉進士時為全州第一名,州裏推薦他和裏人王嚴一道進京赴考,卻讓他位居王嚴之下。薛奎進士及第後出任隰州軍事推官。州民常在僧侶的房舍聚賭。一天,強盜殺了佛寺的寺奴,搶了錢財離去。剛好一個賭徒進入佛寺,不小心把受害人的雪弄到身上。巡邏士卒於是將他捕送州衙,結果那人被逼打成招。隻有薛奎獨自感到懷疑,要州裏暫緩定刑;後來果然找到殺人真凶。薛奎接著改任儀州推官。他曾派轄區民夫運糧到鹽州;遇上久雨,穀粟麥子因浸水而腐爛。薛奎請求轉運使盧之翰,將民夫送回本州,再想法償還損失。盧之翰十分憤怒,要上奏彈劾他。薛奎不緊不慢地說:“用兵已經很久,百姓因轉運軍餉而非常疲勞。如今幸好兵食有餘,怎能因穀麥的陳腐而陷百姓於困境!”盧之翰的氣這才消解,於是將這一損失全都奏請免除。薛奎不久改任大理寺丞兼莆田縣知縣。任上他曾請求蠲免南閩國時向百姓征收的鹹魚稅和蒲草錢。

後來薛奎升遷殿中丞兼長水知縣,接著改任永州知州。州裏有個錢監,每年都得調用三百士兵開采鐵礦,而錢監的收入還不抵開采費用。薛奎奏請讓民眾自己開采,而後百姓賣給官府的鐵增倍。不久他升遷太常博士。宰臣向敏中推薦他為殿中侍禦史,出任陝西轉運使。西夏主趙德明上言,說延州的蕃落入侵他的地盤黑林平。宋仁宗下詔讓他按察這事。薛奎檢查了郡裏的簿籍,發現趙德明曾奏請假道黑林平,證明那地盤並不屬他所有。於是朝廷移送文檔給他,趙德明隻好認了。沒多久,薛奎因舉薦失當而被免職。幾個月後,朝廷又起用他為通判陝州,接著改任他為尚書戶部員外郎兼淮南轉運副使,不久升遷江、淮製置發運使。他派人疏通漕河和廢置三堰,以便糧餉運輸。朝廷為此進位他為吏部員外郎。他父親去世時,朝廷起複(終止服喪)他,提擢為三司戶部副使。他因和戶部使李士衡爭論事情,所以被改任戶部郎中、直昭文館、延州知州。

趙德明兒子趙元昊繼任後,每次派官吏到京師請求供奉和賜予時,他的官吏總要趁機購買禁物,隱瞞關稅,牟取奸利。薛奎察得這一事實,於是請求將蜀道的絲縑布帛留在關中,再轉給他們。薛奎接著升遷吏部,被提擢為龍圖閣待製兼代理開封府知府。他為政嚴格敏察,斷案從不寬貸,所以宋仁宗更加器重他。出使契丹回來後,他升遷右諫議大夫兼代理禦史中丞。薛奎上疏談論選擇人才、求得大治、崇尚節儉、屏退聲色等十來件事。劉太後臨朝稱製時,契丹使者蕭從順請求謁見太後,並說南使(即宋使)到契丹時都見到太後,而契丹使者前來卻見不到。薛奎當時任館伴,反駁他說:“皇太後垂簾聽政,即使本朝的群臣也不能見到她。”蕭從順這才沒話可說。有人進讒指責薛奎透漏禁中的談話,朝廷為此改授他為集賢院學士兼並州知州,又改到秦州。秦州駐有重兵,經費經常不足;薛奎在那裏為政,務必從事儉約,還教導民眾水耕,嚴格商錢的計算。年中州裏積累了穀粟三百萬,征算時又餘出三千萬,他還通過檢核民間隱瞞的數千頃田產,為此征得穀粟和飼料十多萬。宋仁宗加他為樞密直學士兼益州知州。秦地民眾與夷人部落數千人上書羅列薛奎的政績,請求讓他留在秦州。宋仁宗下達蓋有禦璽的詔書褒獎勸諭,但沒有答應。成都有個民婦訴訟她兒子不孝。薛奎了解真相時,兒子說:“因為家貧才無以奉養。”薛奎拿出自己的俸錢給他,告戒說:“如果再不奉養老母,我將不寬貸於你!”後來他們母子相好如初。他曾在夜裏請客飲宴;有人報告說戍卒殺人,城裏人都散走。薛奎秘密派人捕殺了那戍卒,而坐客全不知道。他遇到事情十分持重明決,大多都是此類。

宋仁宗召他任龍圖閣學士兼代理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使,接著任命他為參知政事。宋仁宗告諭他說:“先帝曾覺得愛卿可以重用。朕今天啟用愛卿,是先帝的意願。”很快又升遷他為給事中。宋仁宗曾跟輔臣說:“臣下事奉君上,很少有善始善終的。”薛奎說:“保終之道,隻有臣不以為然。”於是曆數了唐朝開元和天寶時的事(即安史之亂)答複。宋仁宗也覺得有理。不久他升遷尚書禮部侍郎。太後拜謁太廟時,想穿戴天子的袞服和皇冕。薛奎說:“太後一定要如此穿戴,將如何向祖上下拜?”極力表示反對,但太後最終沒有聽取。當太後駕崩時,宋仁宗哭著跟近臣說:“太後病得不能說話了,還多次拉著自己的衣服,好像有什麽事要交待。這是為何?”薛奎說:“就是因為她的袞服和皇冕。如此穿戴豈能到地下去見先帝!”宋仁宗恍然大悟,最終用皇後服飾將她下斂。薛奎趁機上言請求驅逐內侍羅崇勳等人。當時二府(中書和樞密)大臣大多都被罷免。薛奎因有哮喘病,多次請求辭職;宋仁宗於是改任他為戶部侍郎、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省。宋仁宗還下手書將禁中的藥方賜給他。病稍好些時,薛奎入宮晉見。很快他又疾病發作,這時病故。朝廷追贈他為兵部尚書,諡號簡肅。

薛奎生性剛直,從不苟合,遇事敢於直言。宋真宗曾多次宴請大臣,甚至有人醉酒。薛奎諫道:“陛下即位之初,勵精圖治,日理萬機,而很少宴幸。如今天下誠然平安無事,而陛下宴樂無度,大臣多次因醉酒而失去威儀。這並非尊重朝廷的做法。”宋真宗很讚許他的進言。當他成為參知政事後,謀議無所避諱。有時不很如願,他回家後會歎息感慨,吃不下飯,說:“我實在仰慚古人,俯愧後世!”薛奎尤其有知人明鑒,範仲淹、龐籍、明鎬還是吏部候選官員時,薛奎就認為他們今後將成為公輔。歐陽修和王拱辰都是他的女婿。薛奎沒有兒子,將侄兒當作後嗣。

九月初六(壬戌),有彗星出現在張宿和翼宿之間。

次日,樞密使兼吏部侍郎、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王曙去世。王曙字晦叔,是隋朝東皋子王績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河汾一帶,後來東遷成為河南人。他進士及第後,經兩調成為定國軍節度推官。鹹平中年,他中舉賢良方正科,策論入等,朝廷因此升遷他為秘書省著作佐郎兼定海知縣。回朝後,他出任群牧判官,並考察收集了古今的馬政,寫為《群牧故事》六卷呈上。為此他升遷太常丞兼判三司憑由理欠司。因為舉薦進士失實,朝廷將他降為監盧州茶稅。不久他經兩遷出任尚書工部員外郎兼龍圖閣待製。王曙不久作為右諫議大夫出任河北轉運使,但因部屬官吏受賄,他又被降為壽州知州,不久改任淮南轉運使兼勾當三班院,接著成為代理開封府知府。後來他作為樞密直學士出任益州知州。他在益州為政嚴苛,對盜賊繩之以峻法,大多處以死刑。有個士卒在夜裏告發他的部隊將要作亂,王曙立即看出他騙人,當場殺了他。蜀人將他比作前蜀帥張詠,號稱“前張後王”。後來他入朝成為給事中。宋仁宗被立為皇太子時,王曙和李迪同時被選為兼太子賓客。他又因禮部貢舉失實,被罷黜官職。後來他再次成為給事中兼群牧使。王曙妻子是寇準女兒。寇準罷相被貶斥後,王曙也被降為汝州知州。寇準再次被貶時,王曙也被貶為郢州團練副使。朝廷後來起用他為光祿卿兼襄州知州,又改到汝州。接著他再次成為給事中兼潞州知州。州裏有個被判處殺人的囚犯,已經定案,隻有王曙獨自感到懷疑。後來提點刑獄杜衍前來,事情果然得到辯白。王曙為此著作《辨獄記》以警戒官吏。

王曙後來改任河南府和永興軍。不久朝廷召他出任禦史中丞兼理檢使。理檢置使就是從這時開始。玉清昭應宮發生火災後,朝廷將守衛的人關進禦史監獄。王曙擔心朝廷提議花大錢修複昭應宮,因此上言說:“從前魯桓公和魯僖公宮廟發生火災,孔子認為魯桓公和魯僖公親人已經沒了,宮廟理應被毀。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發生火災時,董仲舒認為高廟不應位於皇陵旁邊,所以遭災。魏崇華殿發生火災,高堂隆以台榭宮室為戒,覺得朝廷不必修複,但文帝(其實是魏明帝曹叡,文帝的兒子)不聽,翌年,崇華殿再次發生火災。如今所建的宮殿並非順應經義,發生災變似乎是上天的預警。臣希望陛下去掉那地方,取消各個禱祠,以順應天變。”宋仁宗和劉太後全都感悟,因此減免了守衛者的罪過,接著又下詔,將不再修繕昭應宮的決定告諭天下。王曙又請求讓三品以上官員建立家廟,恢複唐朝的舊製。接著他作為尚書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不久因病請求罷免,改任戶部侍郎、資政殿學士、陝州知州,後來改到河陽。他又再次出任河南府知府,升遷吏部。宋仁宗召他出任樞密使,拜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過了一個月,他因頭上長疽,這時病故。宋仁宗追贈他為太保和中書令,諡號文康。

王曙為人方正嚴肅,端莊持重,有大臣之體。他常說人臣怕的就是不懂節儉;當他顯貴時,深為抑製自己。王曙也喜歡佛教,平時隻吃蔬食,十分淡泊。當初,錢惟演留守西京,歐陽修和尹洙是他的下屬。歐陽修等人喜歡遊宴。王曙後來接替錢惟演,曾厲色地警戒歐陽修等人說:“你們縱酒過度,難道就不知道寇萊公(寇準)晚年的災禍嗎!”歐陽修起身答道:“就我所知,萊公隻是因年老而不知退位而已!”王曙默然無語,但最終也沒生氣。當他成為樞密使後,首先推薦了歐陽修等人,將他們安排在館閣。王曙留有文集四十卷,《周書音訓》十二卷,《唐書備問》三卷,《莊子旨歸》三篇,《列子旨歸》一篇,《戴鬥奉使錄》二卷,文集《兩漢詔議》四十卷。

他兒子王益恭靠門蔭成為衛尉寺丞,也淡於名利,多次請求解除官職。王曙剛出任參知政事時,在西京修建府第。建成後,王益恭寫信給他,陳述知足的道理,勸王曙謝絕政事,退居府第。但王曙沒有及時引退。王益恭服完父親的喪製後,便在司門員外郎的位置退休致仕。

八月初八(甲子),出現月犯南鬥(月亮靠近南鬥宿)的天象。同一天,宰臣呂夷簡等人上表請立皇後。

參知政事宋綬覺得宋仁宗年歲漸長,而天下太平無事,便擔心他會逐漸沉湎於宴樂,所以上言說:“駕馭屬下的關鍵有三個:麵臨大事時注重守常,正當機要時貴在果斷,策劃大謀時先要保密。能守常則奸佞無法更移,能果斷則邪惡無由迷惑,能保密則不會事變。這是安危的關鍵,希望陛下常常念及。至於朝務清平,深居閑宴,自然可用聲味以調節六氣,靠節宣以順應四時;愛護和保養陛下自身,使之不至於損傷,以此常保平和。那將是無疆的福祉。”

八月十二(戊辰),宋仁宗感到身體不適。兩天後,他任命王曾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樞密使。

當時南京留守推官奉符石介寫信給王曾說:“主上即位十三年,不好遊獵,不近聲色,恭儉的仁德馳名於天下。隻是正月以來,聽說主上廢黜郭皇後,寵幸尚美人,宮庭傳言,說主上逐漸有失仁德。自七八月以來,這些傳聞愈加嚴重,還說倡優婦人,在宮內朋黨淫亂,無時不在飲樂,以致主上的聖體經常不適。這不得不讓天下人憂慮。現在變異屢次出現,人心憂危;白氣貫穿雲霄,凶災連年不斷。這是天地神靈向朝廷顯示戒警。相公從前出任元台,如今位冠樞府,社稷的安危全在相公身上。當此之時,應當立即以此為諫。諫止則已,諫不止則相公就必須辭去樞衡的重任,也許這樣能開悟聖聽,感動主上的內心。如果忘卻管仲害霸的言論(管仲言: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以為嗜好和欲望都是細小閑事,不想為此極力諫諍,那麽將開啟亂階,到時將後悔莫及。”

八月十五(辛未),因為月犯南鬥(月亮靠近南鬥宿)的星變,宋仁宗宣布大赦,避免在正殿上朝,減少禦膳,並拿出內藏庫錢優賞在京將士。他還下詔讓輔臣到延和殿閣奏事,朝廷各司的事,暫且讓輔臣處置。次日,他下詔說:“讓淨妃郭氏出居於外,美人尚氏作為道士搬到洞真宮居住,將楊氏安排到另外住宅。”詔書還說:“長秋之位不可久虛,當求德門,以正內治(皇後位置不能長久空虛;應當尋求仁德之門以端正中宮的內治)。”

自從郭後被廢之後,尚、楊二美人日益得寵,每晚都陪睡侍寢,以致宋仁宗身體吃不住,有時累日不肯進食。朝廷內外無不憂懼,因此全都歸罪二美人。楊太後為此極力進言,但宋仁宗不忍心將她倆趕出去。入內都知閻文應早晚侍候宋仁宗,也不斷進言。宋仁宗不勝其煩,隻好點頭答應了。閻文應馬上命令宮人用氈車載著二美人出宮。二美人哭著不肯走,閻文應擰著她們的臉頰罵道:“你們不過宮婢罷了,還有什麽話好說!”驅趕著她們上車。次日,宋仁宗不得已,隻好降下了這道詔書。

八月十八(甲戌),司天上言,說彗星不見了。

八月二十九(乙酉),殿中侍禦史龐籍和左司諫滕宗諒,都因為談論宮禁中的秘事,而且失實,被貶斥出朝:龐籍改任廣東轉運使,藤宗諒改任信州知州。

九月初三(己醜),群臣上表請宋仁宗登禦正殿上朝,恢複平常禦膳。表章上了三次,宋仁宗才答應。九月初六(壬辰),群臣上表請求宋仁宗雙日不用視朝,如同先帝那樣。他也答應了,並下詔給中書和樞密院,說如果雙日有理應上奏的事,也允許他們到便殿請求應對。

九月十一(丁酉),宋仁宗身體康複,因此登禦正殿上朝,並恢複平常的禦膳。

範仲淹去擔任睦州知州後,不到半年,改任到蘇州。蘇州近期發大水,民田無法耕種。範仲淹發動民夫疏通五河,引導太湖水注入大海,招募遊手好閑的人參與這些工程。然而尚未竣工,朝廷又改任他到明州。轉運使上言,說範仲淹治水頗有頭緒,希望將他留下完成這些工程。九月十四(庚子),朝廷下詔恢複範仲淹蘇州知州的職位。

同時,太子少傅晁迥參與太清樓的宴會後,宋仁宗又召他到延和殿閣應對,問他《洪範》中的雨暘(雨天和晴天)感應。晁迥引經據典,詳細對答說:“近年災變頻繁,這是上天用以警戒陛下。希望陛下修繕王事,滿足天心,或許即可轉亂為祥。”接著他敬獻斧扆、慎刑箴,大順、審刑、無盡燈等五篇頌歌。很快他疾病發作,不省人事。醒來後也拒絕醫藥,穿戴好冠服後安靜地去世,終年八十四歲。宋仁宗下詔為他取消一日朝會,追贈他為太子太保,諡號文元。

晁迥字明遠,世代都是澶州清豐人,但從他父親晁佺開始,搬家到彭城(徐州)。晁迥進士及第後出任大理評事和嶽州錄事參軍,又改任將作監丞,稍後升遷殿中丞。他因誤判囚徒死罪,被褫奪兩個官資。不久他再次出任將作丞,監徐、婺二州稅,不久升遷太常丞。宋真宗即位後,聽從宰相呂端和參知政事李沆的推薦,提擢晁迥為右正言兼直史館。他曾獻上鹹平新書五十篇,又獻上理樞一篇。宋真宗召他策試後,任命他為右司諫兼知製誥,主管尚書刑部。

宋真宗北征時,讓雍王趙元份留守京師,並為晁迥加右諫議大夫,出任開封府判官,進位他為翰林學士。沒多久,他出知審官院,成為明德和章穆二園陵禮儀使和同修國史。他還負責大中祥符元年(1008)的禮部貢舉。宋真宗東封泰山和西祀汾陰時,讓他和和太常寺詳細製定程序儀注。他經累遷官至尚書工部侍郎。出使契丹回來後,他上呈了北庭記。宋真宗為此加他為史館修撰兼知通進銀台司。他還敬獻玉清昭應宮頌,他兒子晁宗操相繼獻上景靈宮慶成歌。宋真宗說:“晁迥父子同獻頌歌,這是搢紳(腰帶插牙笏,意即大臣)大臣間的美談。”

史書修成後,宋真宗提擢他為刑部侍郎,進位為翰林承旨。當時朝廷正恨重視禮文的事,詔令大多出自晁迥的手筆。他曾在夜裏被召進宮應對後,宋真宗讓內侍舉著蠟燭送他回歸翰林院。當時正值盛暑,宋真宗免除了他的宿直(在宮中值夜),讓他每三五日到翰林院來一次就行了。晁迥謝辭,說這不符合慣例。宋真宗於是讓他秋後再回來當值。不久他升遷兵部侍郎。他因年老請求分司西京的散職,宋真宗特拜他為工部尚書、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禦史台;還賜他一個兒子在河南當官,就近照顧他。

宋仁宗即位後,升遷他為禮部尚書。他在台省六年,累次上表告老。宋仁宗於是讓他在太子少保位置退休致仕,給他全額俸祿。一年四季還給他跟翰林學士一樣的賞賜。天聖中年,晁迥八十一歲;宋仁宗召他到太清樓飲宴,免去他覲見天子的舞蹈禮儀。晁迥兒子晁宗愨任知製誥,侍從一同參與宴席。晁迥坐在禦史中丞的南麵,宋仁宗賜給他和宰臣一樣的禦書飛白體大字。宴席結束後,宋仁宗給他優厚的賞賜,進位他為太子少傅。晁迥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晁迥善於吐納養生之法,通曉佛教和道教書籍,靠經傳進位,自成一家之說。他生性開朗樂觀,寬容簡樸,行為正派,從不屈服於權貴。他任官處事,從未夾帶私人情感去傷害他人。宋真宗多次稱讚他為好學長者。翰林楊億曾認為晁迥起草的任命製書沒有過分的褒獎,深得替朝廷代言的大體。晁迥也喜歡更正經史中的疑義,標注檢括字類,沒有一天停止學習。他不喜歡術數;有人跟晁迥談到術命的事,他說:“自然之分是天命。樂天不憂是知命。推理安常是委命。何必逆著計算非自然的事?”他著有翰林集三十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錄十卷,以及耆智餘書、隨因紀述、昭德新編各三卷。

尚、楊二美人出宮後,宋仁宗讓參知政事宋綬當麵起草詔書,其中有“當求德門,以正內治”的話。後來他身邊侍從引薦壽州茶商陳氏的女兒入宮,宋仁宗一見鍾情,就要立她為後。宋綬諫道:“陛下想讓如此低賤的人正位中宮,不是和前些日子的詔書前後矛盾嗎?”過了幾天,樞密使王曾入宮應對,又上奏反對納陳氏為後。宋仁宗說:“宋綬也這麽說。”宰相呂夷簡和樞密副使蔡齊相繼論奏諫止,加上侍禦史知雜事楊偕和同知諫院郭勸又再次上疏,宋仁宗最終罷免了陳氏。

九月十八(甲辰),宋仁宗下詔立宋初名將曹彬的孫女為皇後。郭後被廢黜後,宋仁宗才聘曹後入宮。次日,他任命宰相李迪為冊禮使,參知政事王隨為副使;宋綬負責撰寫冊文,並書寫冊寶。有司部門奏請在冬至日舉行冊禮。監察禦史裏行孫沔上言,說莊獻太後(即宋真宗的劉後,曾在宋仁宗即位頭十多年垂簾聽政)三年的喪製尚未解除,請求等到終製後再舉行;秘書丞餘靖也以此上言,但宋仁宗都沒有答複。

九月二十(丙午),出現熒惑犯南鬥(火星靠近南鬥宿)的天象。

九月二十六(壬子),宋仁宗下詔將楊太後居住的宮殿命名為保慶宮,自今以後稱楊太後為保慶皇太後。

要想知道宋仁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