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五:貞觀盛世之七:魏徵一使平嶺南與唐太宗兼聽則明

(2017-06-24 09:56:52) 下一個


唐太宗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正月十七(辛醜),天節將軍燕郡王李藝占據涇州反叛,但很快就失敗身死。六月初一(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去世。


九月初一(庚戌),日食。九月十二(辛酉),唐太宗派使者到各州去巡視農田歉收的程度,了解情況,並適當賑濟那些農戶。同時,他將中書令宇文士及貶為殿中監,並讓禦史大夫杜淹參豫朝政。中書令和仆射以外的官員參豫政事,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杜淹推薦刑部員外郎邸懷道給唐太宗。唐太宗問他邸懷道的具體才能,杜淹答道:“隋煬帝將要臨幸江都時,曾召見百官,詢問他們是走是留。邸懷道那時擔任吏部主事,隻有他一人反對南巡。這是臣親眼見到的。”唐太宗說:“愛卿稱讚邸懷道做得對,但自己為何沒有諫止?”杜淹答道:“臣當時沒有擔任重任,又知道勸諫沒用,徒然冒死,沒什麽好處。”唐太宗說:“愛卿明知隋煬帝不聽勸諫,為何還要在他的朝廷任職?既然在他的朝廷任職,又為何不諫?愛卿在隋朝出仕時,還可以說位置卑微。但後來在王世充那裏任職,位置可算尊貴顯赫了,為何也沒有勸諫?”杜淹說:“臣在王世充那裏沒有不肯勸諫,隻是他沒有聽從罷了。”唐太宗說:“王世充如果賢惠而且納諫,也不至於亡國。如果他殘暴而拒諫,愛卿卻為何沒遭到殺身之禍?”杜淹答不上來。唐太宗說:“今天你的位置可算得上尊貴親任,可以直諫了吧?”杜淹說:“願意盡力死諫。”唐太宗笑了起來。


九月二十二(辛未),幽州都督王君廓謀反,但在中途死掉了。王君廓是並州石艾人。他少年時逃亡成為盜賊,聚眾一千多人,在長平一帶劫掠,後來又進逼夏縣。李密派人去招撫,王君廓因此投奔了李密。他不久又率眾歸降唐朝,曆次升遷後任右武衛將軍,經過累封後成為彭國公。他跟從大軍討平劉黑闥,朝廷因此命令他鎮守幽州。剛好遇上突厥入寇,王君廓打敗了他們,俘虜和斬首了二千餘人,還繳獲五千匹馬。唐高祖李淵非常高興,征他入朝,賜給他一匹禦馬,讓他從殿庭上乘馬而出,並跟侍臣們說:“朕聽說藺相如叱喝秦王時,雙目出血。王君廓先前出擊竇建德時,將要出戰,被李靖製止。王君廓發憤大喊,眼睛以及鼻耳同時流血。如此壯烈的氣魄,哪裏比不上古人。所以不能用常例獎賞他。”又賜給他錦袍金帶,讓他回去鎮守幽州。不久又因為誅殺反叛的廬江王李瑗有功,他又被提為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朝廷並將李瑗的家室賜給他,加授他為左光祿大夫,賜給他一千段布帛,增加實封到一千三百戶。王君廓在幽州時,驕橫放縱,經常不守王法,唐太宗因此征他入朝。他的長史李玄道是房玄齡的堂外甥。他托王君廓帶信給房玄齡。王君廓私下打開信看,但又不認得草書,便懷疑他告發自己。王君廓入朝時經過渭南,找機會殺了驛站的官吏逃跑,準備投奔突厥,結果被鄉野百姓所殺。


嶺南酋長馮盎和談殿等人互相攻擊,長久都沒有入朝。嶺南各州都奏稱馮盎反叛,先後有十來道奏折。唐太宗命令將軍藺謩等人征發長江和嶺南的幾十州兵馬去討伐他。魏徵諫道:“中原剛剛平定不久,嶺南不但遙遠,而且還有瘴癘,不能進駐大軍。況且馮盎造反的事實並未成立,不宜為此興師動眾。”唐太宗說:“前來告發的使者絡繹不絕,怎能說他的造反事實並未成立?”魏徴說:“馮盎如果真的造反,必然會分兵占據險要,攻掠州縣。如今告發他的都已連續好幾年了,而他的兵馬還沒離開他的境界,這明顯是沒有造反。嶺南各州既然懷疑他造反,陛下又不派使臣前往安撫,他當然害怕被處死,所以不敢前來入朝。陛下如果派親信使臣向他表示誠意,他必定因為避免了災禍而喜出望外,因此可以不用出兵就征服了他。”唐太宗因此決定罷兵。冬十月初六(乙酉),朝廷派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掩持節前往慰問和曉諭。馮盎於是派他兒子馮智戴跟隨使者入朝。唐太宗說:“魏徵讓我送一個使者去,就安定了嶺南,勝過十萬大軍。這樣的功勞不可不賞。”因此賜給魏徵五百匹絹。


十月十八(丁酉),因為全國饑荒嚴重,唐太宗下詔給自己減少膳食。十一月十一(己未),朝廷下詔,允許十九歲以下的子弟跟隨父兄到任所居住。


十二月初四(壬午),左仆射蕭瑀受到某事的牽連,被免除了官職。


十二月三十(戊申),利州都督李孝常等人謀反,被處死。


當初,李孝常因入朝辦事,留在京師。他與右武衛將軍劉德裕以及他外甥統軍元弘善和監門將軍長孫安業互相解說符瑞和天命,因此密謀帶領宿衛禁兵作亂。長孫安業是皇後的異母兄長。他嗜酒過度,秉性無賴。父親長孫晟去世時,他弟弟長孫無忌和長孫後都還年幼,長孫安業不想照顧他們,把他們都送回到舅家。當唐太宗即位後,長孫後一點沒把舊怨放在心裏,反而對他恩禮有加。當他造反的事情被揭露後,長孫後還痛哭著一再為他求情說:“安業的確罪該萬死。然而他對臣妾不好這事,天下人都知道。今天陛下要將他處以極刑,大家一定都已為是臣妾所為,恐怕也會成為聖朝的負擔。”因此長孫安業被減免死刑,流放到巂州。


有人誣告右丞魏徵為他的親戚徇私。唐太宗讓禦史大夫溫彥博調查這事,結果發現沒有證據。溫彥博跟唐太宗說:“魏徵辦事不留形跡,總是盡量避嫌。他內心雖然無私,但也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唐太宗於是讓溫彥博批評魏徵,還交代他說:“自今以後,辦事應當留下形跡。”另一天,魏徵入宮謁見,跟唐太宗說:“臣聽說君臣一體,應當互相竭誠相待。如果君臣上下辦事都得留下形跡,那麽國家的興亡就難以預測了。因此臣不敢奉詔。”唐太宗又驚又喜地說:“朕已經後悔了。”魏徵下拜了兩次,說:“臣有幸得以事奉陛下。希望陛下讓臣成為良臣,而千萬不要成為忠臣。”唐太宗問道:“忠臣和良臣還有區別嗎?”魏徴說:“稷、契、皋陶,和大舜君臣協心,一道享受尊榮,所以說他們是良臣。龍逄、比幹,當麵頂撞,宮廷力爭,結果身誅國亡,所以說他們是忠臣。”唐太宗聽了很高興,賜給他五百匹絹。


唐太宗神采英武,為人剛毅,群臣進見時,經常舉止失措。唐太宗知道後,每次召見奏事的官員,總要對他們和顏悅色,希望聽到他們的規諫。他曾跟公卿們說:“人想要見到自己的形狀,一定得靠明鏡。君主想要知道自己的過失,一定得靠忠臣。假如君主剛愎自用,以為自己就是賢主,那麽他的臣下將隻懂得阿諛奉承,順從旨意。這樣一來,君主失去了他的國家,臣下又豈能獨全!像虞世基他們那樣,為了保住自己的富貴,靠諂媚事奉隋煬帝。結果隋煬帝被弑殺,虞世基他們自己也被殺了。你們都應當以此為戒。朝政有任何得失,千萬不要不肯盡言!”


有人上奏建議,將原秦王府的舊兵,全部授予武職,加入宿衛行列。唐太宗跟他說:“朕以天下為家,惟賢是舉。難道除了舊兵之外,就沒有可以信任的人了嗎!你的這番意思,並不能讓朕廣布仁德於天下。”


唐太宗跟公卿大臣們說:“從前大禹鑿山治水,而民間沒人誹謗他,是因為天下同利的緣故。秦始皇營造宮室,而人們怨聲載道,是因為損人利己的緣故。靡麗珍奇,固然是人們的自然欲望,然而一旦放縱不已,危亡就會立馬來到。朕想營造一座宮殿,材料和工具都已備好,但鑒於秦朝的教訓而取消了。王公以下的大臣,都應當體諒朕的這番心意。”因此二十年間,朝廷始終保持樸素的風氣,唐太宗也從不穿戴錦繡,致使官府和民間都很富足。


唐太宗跟黃門侍郎王珪說:“國家設置中書省和門下省的本意是,讓他們互相監察。中書省下達的詔敕也許會有差錯,門下省就應當立即駁正。人們的看法,互有不同。如果都能來回爭辯,務必做到辦事恰當,舍棄自己的意見,聽從別人的見解,能有什麽壞處!近來有人為了護己之短,跟別人結怨。但也有人為了避免結怨,明知對方不對也不糾正。這樣做是順了一人的人情,卻成為兆民的深患。這是亡國的政治。隋煬帝那時,朝廷內外的官吏,都是互相順從,一團和氣。當時,大家都覺得自己很明智,禍不及身。當天下大亂後,家國兩亡。即使其中有人僥幸免禍,也無不遭到時論的貶斥,留下的汙點永遠不會磨滅。你們大家都應當徇公忘私,千萬不要步他們的後塵!”


唐太宗跟侍臣說:“朕聽說西域的胡商得到寶珠,剖開身子藏在裏頭。有這樣的事嗎?”侍臣說:“有的。”唐太宗說:“人們都說他們愛寶珠而不愛自己的身子。接受賄賂以身試法的官吏,以及因為窮奢極侈而亡國的帝王,他們可笑的程度跟這些胡商有什麽兩樣?”魏徵說:“當年魯哀公跟孔子說:‘有個健忘的人,搬家後居然把妻子給忘了。’孔子說:‘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夏桀和殷紂都把自己給忘了。’也是一樣的道理。”唐太宗說:“是的。朕和你們應當努力相互輔助,不要讓後人恥笑!”


青州有人謀反,州縣逮捕了他的黨羽,以致監獄人滿為患。唐太宗下詔派殿中侍禦史安喜人崔仁師覆去調查此事。崔仁師到了青州後,全部解除了犯人的枷鎖,給他們食物,還讓他們沐浴,並加以寬慰。徹查後,隻治罪了其中的魁首十來人,把其他人都放了。崔仁師回來匯報後,朝廷又派敕使準備前往最後判決。大理少卿孫伏伽跟崔仁師說:“足下平反的人太多。一般人誰不貪生怕死。我擔心那些被判罪的人不甘心,也許會誣告足下,所以深為足下擔憂。”崔仁師說:“但凡斷獄時,都應當以公平仁恕為本,豈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明知冤枉而不為之伸雪!萬一自己能力有限,誤放了個把人,那麽用我的生命換取十個無辜的囚徒,我也心甘情願。”孫伏伽慚愧地退下。唐太宗派的敕使到青州後,重新審訊了在押囚徒。大家都說:“崔公公平仁恕,沒冤枉任何好人,也沒濫施仁慈。請求盡快處死我們。”竟然沒一人有不同的說法。


唐太宗喜歡騎馬射箭,孫伏伽勸諫道:“天子居則九門(九重大門),行則警蹕(鳴鑼清道),不僅僅是為了尊嚴,也是為了社稷民生的考慮。陛下喜歡自己騎馬射箭,用以取悅近臣。這是陛下少年還是封王時的作為,並非今天作為天子應該做的事。這既不能安養陛下的聖體,又不能成為後世的典範。臣私下覺得陛下不該這樣。”唐太宗聽了很高興。沒多久,他就任命孫伏伽為諫儀大夫。


隋朝選拔官員時,都是在十一月將候選人集中在京師,到春天就結束了。人們覺得時間太倉促。到這時,吏部侍郎觀城人劉林甫上奏,請求朝廷四季聽選,隻要有空缺就可以根據考核選拔補缺的官員。朝臣們都覺得這樣方便。


唐朝初年,士大夫在動亂離散之後,都不願出來當官,所以官員不夠。尚書省下文給各州,讓他們找人赴選。州府和朝廷詔使經常在州裏就填寫赤色文牒,當場任命填補官員。此時,這一做法全都取消了。朝廷下令讓候選人都到尚書省選選。這年,來了七千多人。劉林甫隨才銓敘,使得候選人各得其所,得到當時人們的稱讚。因為關中的米價昂貴,朝廷下詔,首次派人到洛州開辟第二選區。


唐太宗跟房玄齡說:“官場關鍵在於得人,不在員多。”於是命令房玄齡精簡政府各個部門,隻留下文武官員六百四十三名。


隋朝秘書監晉陵人劉子翼,頗有學問和操行,性格剛直。朋友有過失時,他經常當麵指責。李百藥常說:“劉四雖然老是罵人,但人們從來不記恨。”這年,朝廷有詔令召他入朝,但他用母親年老為理由,沒有應召。


鄃縣縣令裴仁軌讓看門人幹自己的私事。這事被禦史糾察後,唐太宗要殺他。殿中侍禦史長安人李乾祐諫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有的,並非陛下能夠獨專。如今裴仁軌犯了輕罪,而陛下就要采用極刑,臣擔心天下人將因此手足無措。”唐太宗聽了很高興,於是免了裴仁軌的死,並任命李乾祐為侍禦史。


唐太宗經常談到關中人和山東人,語氣似乎對二者有所區別。殿中侍禦史義豐人張行成跪著上奏道:“天子以四海為家,不應當有東邊和西邊的區分。這些說法隻怕會讓人覺得陛下心胸狹隘。”唐太宗很欣賞他的話,厚賜了他。從那時起,每有大政,他總要請張行成參預議事。


當初,突厥變得很強大時,敕勒族各部落都分散了,有薛延陀、回紇、都播、骨利幹、多濫葛、同羅、仆固、拔野古、思結、渾、斛薛、結、阿跌、契苾、白霫等十五部,都居住在漠北地區,風俗大抵與突厥相同。薛延陀是敕勒中最強的部落。


西突厥的曷薩那可汗勢力那時正十分強大,敕勒各部落都臣服於他。曷薩那征稅無度,各部落無不抱怨。曷薩那殺了他們的一百多渠帥,結果敕勒人相率反叛,共同推舉契苾哥楞為易勿真莫賀可汗,居住在貪於山北麵。他又任命薛延陀部落的乙失缽為也咥小可汗,居住在燕末山北麵。當射匱可汗的兵馬重新振作起來時,薛延陀和契苾兩個部落都去掉了可汗的名號,向他稱臣。


回紇等六個部落在鬱督軍山的人,都往東去歸附始畢可汗。統葉護可汗的勢力開始衰落,乙失缽的孫子夷男率領部落裏的七萬多家人,去依附突厥的頡利可汗。頡利可汗的政權混亂後,薛延陀與回紇和拔野古等部落也都相率反叛。頡利可汗派他兄長的兒子欲穀設帶領十萬騎兵前往討伐。回紇酋長菩薩率領五千騎兵,和他們在馬鬣山開戰,結果擊潰了突厥人。欲穀設逃走,菩薩追至天山,突厥的部眾多數都被他俘虜。回紇人於是名聲大振。薛延陀又攻破突厥四個設的人馬,頡利可汗也無法製止。


頡利日益衰敗,國人紛紛離散。又遇上大雪,平地都有數尺積雪,羊馬大多都死了,民眾也陷入大饑荒。頡利可汗擔心唐人會利用他的可悲處境,帶兵進入朔州境上,便揚言要去會獵,其實是為了防備唐人的入侵。鴻臚卿鄭元璹出使突厥回來,跟唐太宗說:“戎狄的興衰,可以專門從羊馬的狀況看出來。如今突厥民饑畜瘦,這是即將敗亡的征兆。臣估計他們堅持不過三年。”唐太宗覺得有理。多數大臣都勸唐太宗趁機出擊突厥,唐太宗說:“剛和人家結盟就背棄,是沒有信用;利用人家的災難,是沒有仁義;乘人之危以取得勝利,是沒有武力。即使他們的部落全都反叛,牲畜也所剩無幾,朕終究不會出兵攻擊他們。一定得等到他們有罪之後,朕才出討。”


西突厥的統葉護可汗派真珠統俟斤與高平王李道立一道來到京師,獻上一萬釘寶鈿金帶,和五千匹馬,用以迎娶公主。頡利可汗不希望唐朝和他和親,便多次派兵入寇,又派人跟統葉護說:“你迎娶唐朝的公主,必須經過我國的境內。”統葉護可汗因此十分擔憂,所以最終沒有成婚。


貞觀二年即公元628年春正月初三(辛亥),右仆射長孫無忌離職。當時有人秘密上表,聲稱長孫無忌的權勢和得到的寵信都太過分。唐太宗將奏折給他看,說:“朕對愛卿非常淡然,毫無猜疑。但不把自己聽到的事講出來,那麽君臣間的想法就無法溝通。”他又召朝廷百官入宮,跟他們說:“朕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所以把長孫無忌當作兒子般看待,並非他人所能離間的。”長孫無忌自己也害怕樹大招風,便堅決要求遜位,皇後又拚命為他請求,唐太宗隻好批準了,改任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唐太宗還讓兵部尚書杜如晦代理侍中,總監東宮的軍事。


同時,朝廷設置了六司侍郎,作為六尚書的副手;並設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


正月初五(癸醜),吐穀渾入寇岷州,但被都督李道彥擊退。


正月初九(丁巳),唐太宗改封漢王李恪為蜀王,衛王李泰為越王,楚王李祐為燕王。正月二十二(庚午),他讓刑部尚書李靖代理中書令。


唐太宗問魏徵:“人主怎麽做才算明,怎麽做才算暗?”魏徵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從前唐堯不恥下問,向下民了解情況,所以得知了有苗氏的罪惡。虞舜目明耳聰,能夠看到和聽到四麵八方的東西和消息,所以共工、鯀、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所以有望夷宮的災禍。梁武帝偏信朱異,自取台城的恥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才導致了彭城閣的事變。所以人君如果兼聽廣納,那麽權貴之臣就沒有機會蒙蔽他,而下情也就得以上通。”唐太宗說:“講得太好了!”


唐太宗跟黃門侍郎王珪說:“開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答應賑濟災民,而讓百姓到崤山以東討飯。到了隋朝末年,天下的糧食儲蓄可供五十年。隋煬帝仗恃他的富足,貪得無厭,最終失去了天下。隻要讓倉庫的存糧足以對付災年,其餘的還有什麽用處!”


二月,唐太宗跟侍臣說:“人說天子至尊,沒什麽事讓他畏懼。朕可不這麽想。朕上畏皇天的監督,下懼群臣的注視。整天兢兢業業,還擔心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徵說:“這的確是達到大治的關鍵。希望陛下慎始慎終,那就好了。”


唐太宗跟房玄齡等人說:“為政沒什麽比至公更重要了。當年諸葛亮將廖立和李嚴流放到南夷。諸葛亮去世時,廖立和李嚴都非常哀傷,甚至還有因此而死的(李嚴不久就死了)。不是諸葛亮的至公能有這樣的事嗎!還有,高熲身為隋朝宰相,不但辦事公平,也認識治國大略。隋朝的興亡,取決於他的存沒。朕羨慕前代的明君,你們也不能不效法前代的賢相!”


要想知道唐太宗後來的情況,請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亙古未見的筆名 回複 悄悄話 一部中國古代史,論治國及武功,唐太宗絕對是帝王中的第一人!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讚,唐太宗治國有方.有膽識,有勇有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