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宋係列五:劉後聽政之十:宰相張知白去世與發運使張綸主管鹽政

(2020-12-03 16:30:07) 下一個

天聖六年(遼太平八年)即公元1028年春正月十三(己酉),宋仁宗趙禎罷除兩川在他生辰乾元節每年進貢織佛的做法。

同時,朝廷下詔說:“自今以後,如果南郊軍賞有所欠缺,負責的三司官吏將一同被彈劾論罪。”早先,南郊祭祀後朝廷賞賜軍士時,汾州廣勇軍因所得的布帛不如其他軍隊,所以整軍將士喧嘩大鬧,甚至有人揪打守佐,想到堂下搶劫布帛。守佐約定要給他們很好的布帛,事情才稍微靜了下來。城中因此戒嚴,並派兵包圍了廣勇營。轉運使孫衝剛好前來。他下令解除包圍和戒嚴,設置酒席,演奏音樂,隻是將廣勇軍的首惡十六人斬首;這事件才得以平息。當初,守佐把和亂兵約定的事上聞朝廷,朝廷於是下詔發給他們很好的布帛。使者到了潞州,孫衝催促他回去,說:“因為作亂而得到想要的東西,這等於是誘導他們作亂。”最終留下布帛沒有發給士兵。

有人上言提點刑獄官隻是增添煩擾而已,無益於公事。正月二十二(戊午),朝廷下詔說:“各路提點刑獄的朝臣和使臣,將自己的公事交割給轉運使和副使;並讓轉運司逐條將因此裁省的事務奏聞朝廷。”從此撤銷了提點刑獄的官職。

正月二十四(庚申),黨項人入侵邊界,但被邊帥帶兵擊破。

正月二十八(甲子),遼聖宗耶律隆緒下詔,讓州縣長吏鼓勵農耕。這月,遼聖宗前往混同江。

二月,初六(辛未),同知禮院王皞上言說:“諡號是行為的表征。近日臣僚去世時,即使官品足夠擬定諡號,但他們的子弟知道自己的父祖並無特別的優良記錄,擔心在定諡之際,有人會斥責他們的謬誤乖戾,所以都不請求諡號。臣私下覺得諡法自周公以來,代代傳承,是不能更改的法典,專門用以彰揚良善和貶抑惡行;身歿之後,是非一目了然,這樣才可以懲惡勸善。如今如果任憑他們躲避諡號,那麽為惡的人將肆行而怙惡不悛。所以臣想請求,今後凡有臣僚謝世,不必等候本家請求諡號,全都讓有司部門確定。如此一來,那麽隱藏罪惡而毫無操行的人就會有所警戒。”朝廷聽從了。

二月十五(庚辰),京師(開封)刮大風,白天也陰沉晦暗。

二月十七(壬午),工部尚書兼平章事張知白去世。張知白字用晦,是滄州清池人,幼年時就好學,進士及第後經累遷官至河陽節度判官。鹹平年間他上呈奏疏,談論當今要務。宋真宗感到奇異,於是召他試舍人院,然後任命他代理右正言。他進獻所著《鳳扆箴》,然後出任劍州知州。一年多後,宋真宗召他試中書,加他為直史館,當麵賜給他五品官服,讓他判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開拆司。

江南發生幹旱時,他和大臣李防分路前往安撫。回來後,他出任代理管勾京東轉運使事。周伯星出現時,司天將此事作為祥瑞上奏,群臣也都跪伏在閣門稱賀。張知白覺得人君應當敬修仁德以應上天,而星宿的出現或消失無關緊要,並趁機陳述治國的要道。宋真宗跟宰臣說:“張知白可算是心在朝廷。”東封泰山後,宋真宗進位他為右司諫。張知白又上言說:“鹹平中年,河湟(今青海東部)未平,臣曾請求取消郡國進獻祥瑞的事。如今天下平安無事,神靈和佑祝一道來臨。臣希望將泰山的各個瑞圖安放在玉清昭應宮,並將副本收藏在秘閣。”

陝西發生饑荒時,宋真宗命令張知白前往按巡。很快他出任鄧州知州。當關西流民進入鄧州境內時,張知白不但開放倉庫糧食,還招募州民獻出穀粟賑濟他們。宋真宗提拔他為龍圖閣待製兼知審官院。他經兩遷官至尚書工部郎中,並出使契丹。張知白覺得朝廷設置官職時,注重朝內而輕視朝外,於是援引唐朝宰相李嶠的建議,改任台閣大臣去主管藩郡,並自己請求外任。宋真宗不答應,讓他糾察在京的刑獄案件。但他再三請求,宋真宗隻好任命他為青州知州。回京師後,他請求出領國子監。宋真宗說:“張知白難道對繁忙的政務感到疲倦?”宰臣說:“張知白曆任朝廷內外,從未為自身謀劃過。”宋真宗於是升遷他為右諫議大夫,代理禦史中丞;不久拜他為給事中兼參知政事。

南郊大禮告成後,張知白升遷尚書工部侍郎。當時同列王曾升遷給事中,班次依然在張知白之上。張知白內心不滿,累次上表辭職。王曾也一再請求自己位列張知白之下,宋真宗於是為張知白加金紫光祿大夫,再次出任給事中兼判禮儀院。王曾被罷免後,歸還私第,辭去官職。當時王欽若為相,張知白經常和他意見相左,因而稱病辭職。宋真宗於是罷免了他,改任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大名府知府。當王欽若罷相,出任分司南京(即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時,宰相丁謂因曆來厭惡王欽若,便改任張知白為南京留守,想讓他報複王欽若。張知白到任後,反而待王欽若更為優厚。丁謂十分惱怒,又改任張知白為亳州知州,遷兵部。

宋仁宗即位後,進位張知白為尚書右丞和樞密副使,以工部尚書的身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會靈觀使、集賢殿大學士。當時進士唱名及第,朝廷賜給中庸篇;中書呈上該書,宋仁宗於是請張知白朗讀。當他讀到修身治家之道時,必定要反複陳述。

張知白在相位時,對朝廷名器(官職)非常慎重,絲發無私。他常以過盛過滿為戒,雖然身居顯貴,卻清約得猶如寒士。然而他體質曆來羸弱,加上天天憂慮畏懼,因此更加虛弱。這期間,他突然在中書省感到頭暈,隻好坐著車輿回歸私第。宋仁宗親臨探病時,他已經不能說話了。這時他病故,宋仁宗為他取消上巳節的宴會,追贈他為太傅和中書令。禮官謝絳建議諡號文節,但禦史王嘉言進言說:“知白守道徇公,當官不撓,可謂正矣,請諡文正。”王曾說:“文節已是美諡了。”因此沒改。王嘉言是宋太宗時翰林學士王禹偁的兒子。

張知白九歲時,他父親在邢州去世,在一座佛寺下殯。當遼軍入侵河北時,那裏的寺宇大多頹敗,他父親的殯地已無法辨認。張知白進士及第後,徒步前往尋找。他找到那破敗佛寺的殿基,恍然覺得認得這地方,於是開始挖掘,果真見到他父親的衣衾,都能辨認。眾人無不感歎他的誠孝。張知白曾經過陝州,和通判孫何相遇,在路旁看到一座古碑,上麵有數千言文字。回來後,張知白幾乎全都記得。天聖中年,契丹大規模閱兵,聲言遼聖宗要到幽州圍獵,朝廷為此非常憂慮。宋仁宗征求二府(中書和樞密)的意見,大家都說:“必須儲備穀粟,訓練王師,以備不測。”張知白說:“不用如此。契丹和我們修好並非太遠的事。他們現在這麽做,無非是因為主上剛剛親政,想試探朝廷而已。我們豈能自己生釁!如果還有疑慮,不如趁著如今黃河決口,派兵以防洪為名,對方也不會因此擔憂。”沒多久,契丹果然離去。張知白沒有兒子,把他兄長的兒子張思當作後嗣。張思官至尚書工部侍郎,後來在該位置退休致仕。

二月二十三(戊子),遼國燕京留守蕭孝穆請求在拒馬河和宋境接壤的地方設置戍長,加以巡邏。遼聖宗同意了。

三月初一(丙申),日食。三月十三(戊申),劉太後臨幸兄長劉美的府第。左司諫劉隨上奏勸諫;太後采納了他的建言,此後就不再前往。

三月十七(壬子),朝廷任命張士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張知白病故後,宋仁宗一直在考慮取代他的人選。宰相王曾推薦呂夷簡,樞密使曹利用則推薦張士遜。太後覺得張士遜位居呂夷簡之上,所以想用他。王曾上言說,輔相應當根據才能,而不應當問地位。太後於是答應啟用呂夷簡。呂夷簡因此奏事,說張士遜在宋仁宗即位前在壽春府侍奉最久,且有純懿的仁德,請首先啟用他。太後嘉許他的謙讓。

次日,朝廷任命薑遵為樞密副使。薑遵長於吏事,為政強調嚴猛,所誅殘的人很多,時人號稱他為“薑擦子”。太後派內侍到永興軍營建浮屠寶塔時,薑遵為了迎合太後的意旨,居然將那裏漢朝和唐朝的碑碣都拆毀了,當作磚瓦修建寶塔,還親自監督工程。寶塔蓋成後,他就得到召用。三月二十四(己未),朝廷任命範雍為樞密副使,班次在薑遵之上。

三月二十七(壬戌),朝廷開始修建西太一宮。

這月,遼聖宗在長春河停留。

夏四月初四(戊辰),朝廷下詔,讓審官垸、三班院、吏部流內銓、軍頭司,各自前來應對各司辦理的公事。自從宋仁宗成為皇太子以來,都是由輔臣到資善堂參決各司事務,到這時才開始將事情交還給有司部門。

四月十三(丁醜),朝廷借貸種子和糧食給河北複業的流民,並蠲免當年的租賦。

四月十九(癸未),朝廷讓龍圖閣待製燕肅和直史館康孝基,一同商議如何減免三司每年科率的上供物。所有中都每年要用的百貨,三司根據庫務積儲的多少,將短缺的數字下達諸路;諸路則根據風土所宜及民產厚薄而議價購買,稱作科率。諸路自己缺乏的需求,也科率於民。然而需求有緩有急,東西也變得有輕有重,所以上方急須的東西,輕的反而變重,賤的反而變貴;因此這成為妨礙民眾的弊病。燕肅等人受命後,建議京師庫務所積可供兩年的,請不要再讓諸路科買。朝廷下詔準奏。

次日一早,有一顆大如鬥的流星,自北麵流至西南,光亮照地,響聲如雷。四月二十六(庚寅),因為星變,宋仁宗決定齋戒內居,不視事五日,並為畿內死刑犯降罪一等,將流放以下的全都釋放。他還取消各項土木工程,並派人賑濟經過京師的河北流民。

當時朝廷讓僧侶和道士到文德殿舉行驅災祈福的襘禳儀式,殿中侍禦史李紘上奏說:“文德殿是布政會朝的地方。如果每次出現災異,馬上就讓身穿緇黃的和尚道士在其間念念叨叨,那將如何以示朝廷內外!”

右司諫劉隨因為星變上言說:“皇家本支正在繁衍,然而除了定王之外,尚未冊封。臣希望選擇賢良,采用唐朝的先例,增廣嗣王和郡王的封邑,以滿足祖宗的意願。”

監察禦史鞠詠逐條上呈應變的五件事,又說:“退休的太子少保致仕晁迥,雖然年老,然而頗有器識。陛下應當征求他的意見,必定有所裨益。”

五月初一(乙未),交趾(今越南北部)入寇邊境。朝廷下詔讓廣南西路轉運司征發谿峒的丁壯前往抵禦。當時文思使焦守節任邕州知州。他派人進入交趾,用利害關係勸諭他們。交趾王李公蘊為此上表謝罪。

這期間,遼聖宗到永安山避暑。

五月十六(庚戌),宋仁宗下詔說:“溫、鼎、廣等州每年進貢柑子,但不得以貢餘(進貢剩下的)為名,贈送給近臣。”起初,王曾曾向宋仁宗進言,請求取消貢餘。宋仁宗說:“進貢已經夠辛勞了,何況貢餘!”因此下令取消。

樞密副使薑遵上言說:“鹹陽平民元守亮每年進貢梨子,而朝廷給他的賞賜,經常比梨子的價值高出一倍。元守亮以此在他的裏中誇耀,並趁機淩辱弱小。臣請求斷絕他的貢獻。”宋仁宗說:“朕不知道元守亮竟敢恃此橫行。”五月十七(辛亥),他下詔取消了元守亮的進貢。

六月初三(丙寅),朝廷取消戎、瀘諸州的穀稅錢。

後周虢州防禦使柴貴是周世宗的弟弟,他的孫子柴肅自己向朝廷陳訴,並請求當官。宋仁宗問王曾說:“柴肅真是柴氏的後裔嗎?”王曾答道:“看到過他出示的柴貴任命告身,檢驗後覺得可信。”宋仁宗說:“周世宗開拓疆宇,最終是為了我們國家;朕豈能忘記他的後裔!”於是任命柴肅為三班奉職。

秋七月初一,遼聖宗任命南院大王耶律迪裏為上京(今內蒙巴林左旗)留守;四天後他到平地鬆林狩獵。

七月初二(乙未),朝廷任命開封府推官兼監察禦史館陶人王沿為河北轉運副使。王沿上言說:“本朝製定的軍事政策,跟古時不同。和契丹通好已有三十年,而西北兩邊還經常屯駐重兵,坐著消耗國力,卻不知道到底是為什麽。臣請求訓練河北的丁壯,讓他們取代食用軍糧的禁軍士卒,取消招募新的廂軍(不作戰的役兵),讓多餘的士兵從事屯田。這樣實行多年之後,多餘的士兵將會逐漸減少,而河北的丁壯也將都成為精兵。

“古人‘刑平國用中典(語出《周禮·秋官·大司寇》,意即治理太平國家時采用普通的刑典)’。而近來靠敕令治罪,大多偏重。法律用絹估(用絲絹納稅)贖罪的,敕令則以緡錢代替;法律判處剃頭腳鐐從役的,敕令則將他們黥麵發配為卒。近來諸州上言,說被發配充軍的太多,造成衣食不足。希望不要再發配充軍到他們那裏的有七十多州。就法律而言,他們皆不至於此;這都是因為敕令的繁文無視道理的結果。臣希望削去敕令的繁文而使用正常的法律;以錢定罪的,都采用絹估;黥麵發配充軍的,改為剃頭腳鐐。這正是所謂‘勝殘去殺,無待百年’(語出《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意即用道義感化殘暴的人,就可以免去死刑)。”

七月十九(壬子),江寧府及揚、真、潤三州江水泛濫,損壞了官府和民間的廬舍。朝廷派使者前往安撫賑恤。

八月初三(乙醜),朝廷下詔免去河北遭受水災的州軍秋稅。當初,宋仁宗跟輔臣說:“近來派內侍前往邊緣地區視察水災,聽說有龍堵在海口,所以河水無法流通。可以派官員到那裏致祭。”王曾說:“邊郡多次發大水,都是因為《洪範》所謂不潤下(沒給下民帶來恩惠)的明證。海口恐怕並非是龍堵塞在那裏,陛下應當寬減百姓的租賦以應答天災。”所以有了這道詔書。

八月十二(甲戌),朝廷讓淮南、江浙、荊湖製置發運使張綸兼任秦州知州。張綸在天禧末年任發運副使。當時鹽課(食鹽課稅)連續十年虧損,張綸因此奏請免除通、泰、楚三州鹽戶拖欠的稅,官府協助他們購買器用,並優惠購買他們的鹽。於是每年鹽課增加了數十萬。朝廷重新在杭、秀、海三州設置鹽場,每年又從那裏得到三百五十萬鹽課。張綸在任三年,增加上供大米八十萬。他在江、淮超過六年,為民興利除害,做了很多好事。張綸生性喜歡施與。見到很多漕運士卒凍死在路上時,他歎道:“這是有司部門的過錯。這樣怎能體現主上的仁慈?”因此拿出自己的俸錢,購買了一千多絮襦,提供給無法自存的窮人。

八月十三(乙亥),黃河在澶州的王楚埽決堤。

八月十六(戊寅),朝廷任命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學士劉筠為廬州知州。劉筠三次進入翰林,本來有望進入兩府(中書和樞密)。當他隻成為翰林承旨時,頗不樂意,曾稱疾不出。有人跟劉筠開玩笑說:“服清涼散一定會病愈。”兩府大臣出門即可用清涼傘,所以暗指如當上兩府他病就好了。劉筠先前曾任廬州知州,因為喜歡那裏,便在城中修築了住宅,還在架閣裏珍藏朝廷前後所賜的禦書。宋仁宗曾為他題寫飛白體禦書:“真宗聖文秘奉之閣”。當他再次到廬州上任時,馬上開始營建墳墓,預作棺柩,自己銘刻墓誌銘。他生病後搬到書閣居住,兩年後在那裏過世。

劉筠字子儀,是大名人,舉進士後成為館陶縣尉。當朝廷下詔命令知製誥楊億讓候選人校核太清樓藏書,試他們的文才時,楊億提擢劉筠為第一;劉筠因此作為大理評事出任秘閣校理。宋真宗北巡時,任命他為知大名府觀察判官事。自邊境罷兵以來,國家安閑,宋真宗留意篇章書籍,開始召集諸儒考察談論文章,修撰一代之典。劉筠因此參與修撰圖經及《冊府元龜》。人們都佩服他的精敏。宋真宗將要到汾脽(即汾陰)祭祀時,屢次得到嘉雪。於是他召劉筠及監察禦史陳從易到崇和殿賦詩,並多次表示讚賞。禦駕西巡時,宋真宗又讓劉筠編纂士訓。當時各地進獻符瑞,宋真宗正熱衷於禮文的事;劉筠多次獻上賦頌。當《冊府元龜》落成時,宋真宗進位他為左正言、直史館、修起居注。劉筠曾生病,宋真宗允許他告滿病假;期限到了又為他續假,總共三百日;還每次下詔延續他的俸祿。

不久朝廷升遷他為左司諫兼知製誥,加他為史館修撰。後來他出任鄧州知州,又改到陳州。回朝後,他負責糾察在京刑獄,並知貢舉,接著升遷尚書兵部員外郎。他又請求出任鄧州,但尚未赴任時,朝廷就進位他為翰林學士。當初,劉筠曾起草丁謂和李迪罷相的製書。後來朝廷又將丁謂留下,讓劉筠另外起草製書;但劉筠不肯奉詔。於是宋真宗另召晏殊起草。劉筠自翰林院出去時,在樞密院南門遇到晏殊;晏殊側麵而過,因為內心有愧而不好意思跟他作揖。宋真宗長久生病,所以丁謂逐漸專擅大權。劉筠說:“奸人用事,我一天都呆不下去了。”於是請求補任外職。朝廷因此讓他帶著右諫議大夫頭銜出任廬州知州。

宋仁宗即位後,升遷他為給事中,再次召他為翰林學士,並在一個多月後拜他為禦史中丞。先前,三院禦史言事時都得先告知中丞。劉筠在禦史台中張榜,說今後禦史自己言事,不用先告知中丞或知雜。他自天聖二年知貢舉以來,多次因病告假,接著又進位尚書禮部侍郎、樞密直學士、穎州知州。朝廷召他回來後,又讓他知貢舉,進位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直學士、同修國史、判尚書都省。宋仁宗祭祀南郊時,他出任禮儀使,他請求在太廟留宿齋戒那日,取消到玉清昭應宮的朝享;待到大禮落成後,才再預備鑾駕到那裏舉行恭謝。宋仁宗聽從了。劉筠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劉筠自景德以來就身居文翰之選;他的文辭善於對偶,尤其工於為詩。劉筠最初是翰林楊億賞識提拔的,後來和楊億齊名,時人號稱楊、劉。他先後三入禁林(即翰林),又三典貢部;朝廷靠策論升降天下士人的做法就是自劉筠開始。他生性不和人苟合,臨事明達,為治崇尚簡約嚴明。然而晚年時他為陽翟的同姓富人奏求朝廷恩澤,清議為此對他頗有非議。劉筠著有冊府應言、榮遇、禁林、肥川、中司、汝陰、三入玉堂等共七集。他有一個兒子,但很早就去世了,田產和廬舍在他死後沒入官府。名臣包拯年輕時,頗得到劉筠的知遇。當包拯顯赫時,奏請讓劉筠的族子為後嗣,又請求朝廷歸還籍沒的田產和廬舍。這是後話。

八月二十四(丙戌),朝廷錄用唐朝張九齡的後裔。張九齡九代孫張錫,將張九齡的任命告身及唐明皇的批答獻給朝廷。宋仁宗跟輔臣說:“張九齡是唐朝名相,應當表旌他的後裔。”當即授張錫為國子四門助教。

九月初七(己亥),朝廷下詔說:“京朝官任內,五人同罪,奏舉者減一任資曆。”

九月十一(癸卯),宋仁宗到西太一宮祭奠。次日,他下詔說:河北遭受災害,將桑田典當給他人的民眾,當家必須將桑田歸還他們,等待年景豐登時再償還借貸。

九月十三(乙巳),朝廷派使者到諸路去負責修繕兵械。

次日,朝廷任命太常少卿兼直昭文館陳從易為左司郎中,與兵部郎中兼集賢院修撰楊大雅並為知製誥。自從景德(1004)之後,文士以奢侈靡逸相尚,而陳從易獨自守節不變。他和楊大雅關係特好,兩人都好古和注重操行,無所阿諛附從。天禧初年,楊大雅任提點淮南刑獄,在按巡時經過金陵境上,遇到大風,他的船傾覆,帽冠和官服全都喪失。當時丁謂出鎮金陵,派人送給他一套官服,但楊大雅推辭不受。權臣王欽若也不喜歡他。這時朝廷正商議如何矯正文風弊病,所以同時進用了他倆。楊大雅初名楊侃,為避宋真宗原來的名諱(趙元侃),所以改名。

九月二十(壬子),遼聖宗前往中京。北德寽勒部節度使耶律延壽請求出去視察諸部,並賜給旗鼓。遼聖宗聽從了。這月,準布諸部酋長大多歸降遼國。

冬十月二十三(甲申),朝廷免除福州百姓拖欠官莊的十二萬八千緡錢。當初,王氏占據福州時,有一千多頃田,稱作官莊。太平興國中年,北宋發放證券,將官莊交給民眾耕種,隻是每年征收租賦而已。天聖二年(1024),發運使方仲荀上言說:“這是公田,賣了可以得到厚利。”朝廷於是派屯田員外郎辛惟慶負責此事,總共賣了三十五萬多緡錢。朝廷下詔暫時減免緡錢的三分之一,期待買田的民眾三年內償還。監察禦史朱諫覺得這樣會傷害民眾,所以表示反對。朝廷下詔又為貧弱的買家寬鬆限期。到這時福州知州章頻又為此上言,所以朝廷下詔全都蠲免了。

遼魏王耶律色軫的孫媳婦背地裏指斥遼聖宗,她丈夫為她隱瞞。這期間,事情泄露,耶律色軫受到牽連,遼聖宗籍沒了他的家產。同時,遼聖宗告諭燕城將士說:“如有敵兵前來,總管在城的東南備戰,統軍使守衛城的西北,馬步軍準備野戰,統軍副使負責修繕壁壘和訓練士卒。大家各自必須對本職認真負責。”

十一月初五(丙申),遼太子耶律宗真納妃蕭氏。她是駙馬都尉蕭克迪的女兒。同時,遼聖宗任命耶律求翰為北院大王。

十一月十二(癸卯),北宋翰林學士宋綬等人呈上所撰《天聖鹵簿記》十卷。當初南郊大禮時,宋綬攝理太仆卿,在玉輅陪同。宋仁宗問他有關儀物的典故,他對答得非常清楚。宋仁宗因此讓他召集官員撰寫此記。宋仁宗閱覽了《天聖鹵簿記》後,讚歎它的詳細齊備。

十一月二十七(戊午),京西上言,說那裏穀價每鬥十錢。十二月初三(癸亥),宋仁宗到西太一宮祭奠。

十二月初七(丁卯),朝廷賜已故杭州處士林逋諡號和靖先生,並贍養他的家庭。林逋臨終賦詩,其中有“茂陵它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的句子。他死後,州裏將此事奏聞。宋仁宗為他的謝世嗟歎惋惜。當初,林逋曾客居臨江,後來曾任代理三司使的李諮正參加進士考試,尚未知名。林逋說:“此人是公輔的才器。”當林逋去世時,李諮剛好擔任州守。他身穿素服,和林逋的門人一道安葬了他。

這期間,遼聖宗下詔說:“兩國舅及南北王府都是國家的貴族,低賤的庶人不得出任本部官員。”這年,遼國選拔了進士張宥等五十七人。

也在這年,甘州和三佛齊國都派人到北宋納貢。

要想知道宋遼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