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守丹田”這個詞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了。昨天和幾名網友談到這裏時,交流了一些看法。今天細致談一下我的看法:
1. “意守丹田”的原理
在我的認識裏,中醫和靜坐密不可分,中醫的理論可以非常完美地用於靜坐上。我在靜坐的同時,迷上了中醫,所以對這一點感受至深。
大部分人都了解了,人的髒的五行關係,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構成了相生相克的關係。雖然常言說“水火不容”,可是在人體的五行裏,心火和腎水卻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製約(其他的生克關係亦如是)。
腎中真陽上升,能溫養心火;心火能製腎水泛濫而助真陽;腎水又能製心火,使不致過亢而益心陰。這種關係,也稱心腎相交、水火相濟。
如果從人體陰陽的角度來看,五行中最熱的是心火,最寒的是腎水,如果心腎相交,直接的結果是平衡了陰陽:以心火之熱溫了腎水,腎水因得心火之溫而又能溫煦全身髒腑;以腎水之寒給心火降溫,使其不得過亢。水火各得其需,則全身陰平陽秘。
心腎不交,那就是心火熊熊,沒有腎水製約,則越焚越烈;腎水因無熱源,而越發寒涼。
從百度摘抄一段:如心火亢於上,不能下交於腎,或腎水不足,不能上濟於心,可出現心悸怔仲、心煩、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眩暈耳鳴、腰膝酸軟,或男子夢遺,女子夢交等“心腎陰虛火旺”的證候: 若腎陽虛衰,不能溫化水液,陽虛水泛,則可出現畏寒、尿少、水腫、心悸、心慌等心腎陽虛,水濕泛濫的證候。
這些要是對你太陌生的話,就舉個人人都經曆過的事情做例子:失眠。失眠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就是心腎不交。比如陰虛火旺,火上去了,水無法上濟而失眠。
“意守丹田”的原理,就是主動以意念(心神)交與腎水,實現心腎相交。
2. “意守丹田”的操作
首先要說,各個門派各有所長,有的有“意守丹田”,有的沒有,這個很正常,都對,條條大路通羅馬。
昨天,法眼兄發言說他不主張意守,如果意守,應當“即使守,也不要死守,要似守非守,不即不離,有那個意思就行了”,很有見地。這個也是我的看法。
為什麽要”似守非守“呢?這個亦可以從中醫來解釋。假使意守意念過強,則心火過燒腎水,就是火太旺,直接把水壺給燒幹了。”似守非守“就是以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意守意念過強,則為壯火食氣。
丹田的位置,也是多種說法,但都是在小腹部位。我取關元說,即位於人體中線,肚臍以下三寸處左右的區域(四指寬度為三寸):
【謝法眼兄提醒】
如果有女性,練功出現經期經血量過多,可以去意守“中丹田”。中丹田即“心窩部”,也就是以巨闕穴為中心的一個區域,大概就是胃的位置。巨闕穴位於人體的腹部中部,從左右肋骨相交之處(劍突),再向下二指寬即為此穴。
3. 有欲觀竅,無欲觀妙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其含義的解讀方法眾說紛紜。我的理解是,在靜坐中,如果進入美妙的功境,如胎息,可以不守丹田,感受那種玄妙之境即可,以免畫蛇添足;如果覺得還是有雜念,可以”似守非守“。
為什麽可以無欲觀妙?如果出現胎息,說明你的身體處於非常好的狀態,心腎相交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