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獨步天下】大乘華嚴之:體性常不動

(2022-04-05 13:57:26) 下一個

《華嚴經》第十一和第十二卷都可以跳過。

這兩卷屬於法會中的插曲, 嘉賓講話。

我們直接來到第十三卷。

這時候普賢菩薩說累了, 下去喝杯茶, 上個廁所。

換上了文殊師利菩薩。

 

現在來摘錄幾段文殊的講話。

 

若有見正覺,解脫離諸漏,

不著一切世,彼非證道眼。

若有知如來,體相無所有,

修習得明了,此人疾作佛。

 

見心無所生,當獲大名稱。

眾生無有生,亦複無有壞,

若得如是智,當成無上道。

 

眾生無智慧,愛刺所傷毒,

為彼求菩提,諸佛法如是。

普見於諸法,二邊皆舍離,

道成永不退,轉此無等輪。

 

體性常不動,無我無來去,

而能寤世間,無邊悉調伏。

 

文殊講話, 和普賢風格完全不同, 幹脆利落, 更像金剛藏。

我把這幾段再精煉一下。

 

體相無所有,見心(性)無所生,

二邊皆舍離,體性常不動。

 

把“心”換成“性”更貼切。

同音字, 這個應該是屬於翻譯的問題。

體無相, 當然常。 性恒在, 當然常。 空無邊, 自然二邊皆去。 性無生, 自然常不動。

好啊, 文殊也學會了無影掌。

可以當之無愧的稱之為文殊師利如來。

 

你發現一個規律沒有?

開悟的人, 都在說體和性。

開悟的人, 是不會把相當成敵人的。

而沒有開悟的眾生, 總是在思考如何對付相。

 

眾生無智慧,愛刺所傷毒,

為彼求菩提,諸佛法如是。

 

文殊師利, 智慧第一。 果然是透徹啊。

眾生智慧不足, 所以受, 所以求。 而諸佛法, 都是投眾生所好的方便, 其本身就是受和求。

我曾經說過, 佛法的精髓就是沒有佛法。

去了佛法, 才是佛法。

去了佛法, 就是去了受和求。

 

佛, 非佛, 是名佛。

 

體性恒常在, 無受無得失。

求什麽?

恐懼什麽?

顛倒妄想什麽?

 

謝謝宇宇把如何加入竹林精舍的步驟列出來。

確實常有人問這個問題。

 

璽宇說:“萬事萬物皆由因緣而生滅,萬事萬物皆是相,相中無性,所以有生滅;自性空而無相,所以無生滅,恒在作用。”

嗬嗬, 這就對了。

剛開始難免有些反複, 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宇宇在《安住於虛空》一文後的回帖, 相當精準。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

很明顯, 已入化境。

 

感謝各位弟子們的掛念。

我自然會照顧自己, 大家也自己多保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