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禾山師陰禪師,
僧問:“王子未來登,誰人當治化?”
師曰:“閫外不行邊塞令,將軍自致太平年。”
曰:“恁麽則治化之功猶不當。”
師曰:“亦有當。”
曰:“如何是當?”
師曰:“十方國土盡屬於王。”
問:“久久尋源,為甚麽不見?”
師曰:“為步數太多。”
曰:“恁麽則不覓去也。”
師曰:“還同避溺而投火。”
問:“如何是佛?”
師曰:“承當者不是好手。”
這一段非常有意思,尋覓不當,不尋覓也不當。我們常說不向外求,或者無所求。為什麽師陰禪師會說不尋覓是避溺而投火呢?其實不是求於不求的原因,就好比佛弟子常常分成要修與無修派。尋的人,求的人,修的人,自然是還沒有了悟本來麵目。但是不尋,不求,不修的人,也不一定了悟本來麵目。在沒有悟道的情況下,不尋,不求,不修,是一種刻意的選擇,其本質與尋,求,修無異。所以依然是不當。
潭州雲蓋山證覺景禪師,
僧問:“國土晏清,功歸何處?”
師曰:“銀台門下不展賀。”
曰:“轉功無位時如何?”
師曰:“王家事宛然。”
曰:“如何是閫外底事?”
師曰:“畫鼓聲終後,將軍不點頭。”
我們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時候, 有一位大大有名的人物, 叫做老子。 老子的學說和思想是無為而治。在《道德經》中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是道家的老祖宗, 所以道家是講究無為而治的。
師陰禪師曰:“閫外不行邊塞令,將軍自致太平年。”
覺景禪師曰:“畫鼓聲終後,將軍不點頭。”
那麽, 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無為而治嗎?
不是, 無為是開悟後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表現。
無為, 無無為,不可兩頭搖啊, 搖來搖去, 就是避溺而投火。
新羅國大嶺禪師,
僧問:“古人道,隻到潼關便即休。會了便休,未會便休?”
師曰:“隻為迷途中活計。”
曰:“離卻迷途,還得其中活計也無?”
師曰:“體即得,當即不得。”
曰:“既是體得,為甚麽當不得?”
師曰:“體是甚麽人分上事?”
曰:“其中事如何?”
師曰:“不作尊貴。”
問:“如何是一切處清淨?”
師曰:“截瓊枝寸寸是寶,析旃檀片片皆香。”
問:“如何是用中無礙?”
師曰:“一片白雲繚亂飛。”
隻到潼關便即休。可是何處是潼關呢?
截瓊枝寸寸是寶,析旃檀片片皆香。何處不是?
如何到長安?延茂禪師說:“坐地到長安。”
如何到潼關?我說:“休即到。”
如何過得深坑?敬慧禪師說:“不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