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聆聽朗讀音頻:
當你對你自己的無限能量開放了以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副作用,比如說愉快,幸福,興奮,感動,流淚,或類似吃了迷幻藥那樣的欣喜康複。很多人就認為:“啊,我到位了,我得到了,我成就了,我明白了,我解放了,……,”。然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要分享給其他人。這就是把副作用當成了成就了,停留在副作用上麵,他們常常希望重複某些很舒服的副作用上麵,為失去了這些副作用而苦惱,怎麽昨天那麽好的感悟今天就沒有了?一定是自己做的不對了。不是這樣的,這種對暫時的美好感悟的依賴就是本末倒置了。注意,高興,欣喜,愉快,感動,幸福,都是敏感度提升過程中的副作用,你不應該停留在對這些副作用的追求上或維持上而忽視了對自己的無限微妙的注意或品味。
當你有了一些非常好的感悟,肯定是短暫的,不要下定論認為自己開悟了或明白了,而是享受過它們後就放下了對這些經驗體驗的依戀,不當它們一回事,這就是保持疑性的意思。對於一切進展,獲得,成就感保持懷疑的疑性。換句話說就是不要站在某一個跳板而放棄跳入自己的無限。跳板固然美好,但你自己的無限微妙是不可言說的不可想象,比神還要神。不要把好看的門廳當成了天堂而依依不舍。一直保持疑性才能夠讓你越來越深入地注意到無限的微妙,和無限的微妙在一起了。
一開始你可以集中到某個特別的經驗質地上當作跳板,比如集中注意你自己的能量,或“氣”,一開始可以認為是圍繞身體的能量或“氣”,慢慢地就開放成為一切都是自己的能量和“氣”,那邊路上行走的陌生人同樣是自己的能量或“氣”,能被你觀察到的一切都是無限自己的能量印象,沒有例外。你也可以集中到注意一切都是“光”和“聲音”,雖然思想說這是一輛汽車,但你仔細看一下就明白了這所謂汽車的形象就是“光”而已。如果汽車的形象開動了發出聲音來了,這就是聲音能量而已。你會發現光能量和聲音能量就是同一個廣義的能量流,是思想理智分類成兩種不同的能量了。
一開始你也可以集中到觀察時間和空間上,什麽是時間?好像有這東西,但你又無法抓住這樣東西,也無法確定真有這東西,也許就是一種意識上的感覺而不是實在的東西?什麽是空間?好像明顯的在那裏,好像不容置疑的寬廣的感覺。但有時候突然來一下,你會吃驚地覺得一切都不真有距離,這個“空間”突然變得好像比紙張還薄,對了,這就是THAT給你的一種暗示了,這看似巨大的空間其實根本不是實在的空間,而是?無限的無法描述!但你會明白這是什麽的,不需要理性的描述。
你也可以集中到觀察“物體”上開始,眼前看似有一個正在運動的東西。思想理智肯定認為這樣東西獨立於你之外的另外的存在。且慢!你仔細觀察一下,如果沒有你自己的意識效應,怎能觀察到這樣東西?那麽你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樣東西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你自己的意識效應存在。換句話說,沒有主觀的觀察,怎能說有客觀存在呢?那麽,第二個結論就是:這看似的客觀其實就是你的主觀,完全不可分割開來的。它因為你而在,也可以說,你因為它而在。進一步說,它就是你自己,不真有分離。這就是真理嗎?NO,NO,遠遠不是,這僅僅是開始而已。如果你進一步觀察你就會發現,這無法定義為主觀,也無法定義為客觀,這好像是說不出來的能量效應,所謂的“主觀”和被觀察到“物體”都不真是這些情況,而是無限的無法說。
既然眼前的東西就是自己。那麽我可以說,你的存在就是因為我的存在。你也可以說同樣的話,你可以說,明亮先生的存在就是我自己的存在,無二的。那麽到底有多少個你多少個我呢?對於我來說,我唯一可以確定就是我自己的在,無它。同樣地,對於你來說,你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你自己的在,無它。集中到你自己的“在”上就夠了,THAT(即自己)會接手幫你超越一切幻覺的。
我們從小被父母,學校,社會洗腦認為這是一個個體分離的物質世界。你被洗腦認為你自己就是一個小小的靈長類動物行走在巨大的像機器一樣的物質世界裏。你被洗腦認為這是不容置疑的所謂“科學”的世界觀。其實“科學”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把夢幻裏麵的故事當成是實在的了。科學技術在經驗層麵當然是有用的,但這就像在夢裏可以利用夢裏的資源過夢生活一樣的空性。
現在,既然你來到了我這裏,我建議你仔細地看看這所謂的“現實”,你能確定這就是巨大的物質世界嗎?你無法確定!你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經驗”。“經驗”是你唯一擁有的資產。你聲稱擁有萬貫家財,我請你仔細看看,這所謂的“萬貫家財”就是你自己的經驗而已。那麽經驗到底是什麽東西?我們仔細看看經驗,越看越無法確定經驗是什麽東西了,看似明顯地有經驗流過,但你卻無法抓住這樣東西,就像看似明顯有思想念頭升起流過,但就是無法抓住這樣東西。當你仔細觀察了以後,就發現了父母,學校,社會告訴你的一套理論完全站不住腳了。這樣疑性就升起了,這樣就等於你自己無限開放到你自己的無限微妙之中去了。
現在,你終於發現了這個秘密:基本的事實不是外部的物質世界存在,基本事實不是科學規則和定律。基本的事實就是你自己的經驗!
基於上麵這個重要的發現,你能證實什麽呢?你看著這個你唯一擁有的資產:經驗,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你發現沒有一樣東西沒有一種情況超越這個基本的事實:經驗。你能想象出來的任何東西或現象都不超越經驗。你發現所有的社會上流行的理論都是看似合理的假設。也許可能這是物質世界,但是你如何證明這就是物質世界呢?有人說當我用手摸眼前的一張桌子,他摸到了硬感和木頭質地的感覺,摸到了滑溜的桌麵。但這些感覺超越了你自己的經驗嗎?沒有超越,這些感覺通通都是經驗而已,你永遠無法證明在你自己的經驗外麵有一個所謂的“桌子”這樣的東西獨立存在。
你仔細看看,從小你都沉浸在別人告訴你的假設中,學校裏麵教的東西,父母親教的東西,社會上灌輸的理論,哪一樣不是假設呢?通通都是理性的假設,你無法證實這些假設是真正成立了的,你唯一可以確定就是這一切都不超越你自己的經驗。假如突然昏迷過去了,無法說有經驗體驗了,那麽還有這巨大的物質世界嗎?你能確定嗎?
但是你自己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經驗效應。對於我來說,“經驗”和“意識”是同義詞,我常常會換著用的。你自己有意識或經驗效應,卻同時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經驗或意識效應。比如說,你昏迷過去了以後就無法說有經驗體驗了,那麽這看似巨大的世界就類似夢幻一樣找不到了。但是你自己是在的,因為你自己不是一樣需要載體的東西,你自己是無條件絕對的“是”或“在”。
請注意,我不止一次地強調,沒有超越你自己的意識或經驗效應之外的“巨大物質世界”。換句話說,沒有超越主觀的客觀。當主觀找不到了,客觀同步找不到了。其實,從來都沒有實在的物質世界,所謂的“物質世界”僅僅是意識效應中思想理智的假設結論。你除了說這是經驗外,無法說什麽了。
你可以說這是經驗,但不可以說這是“東西”的經驗。因為“東西”這個詞是一種無法確定成立的假設結論。你可以說這是經驗,但不可以說這是“時間”的經驗。因為“時間”這個詞是一種無法確定成立的假設概念。同樣地,你可以說這是經驗,但不好說這是“我這個人”的經驗,因為“我這個人”是假設出來的概念,無法真正確定有“我這個人”在這裏。
品味是非常狡猾的,你認為它是這樣東西,它就不是這樣東西,你認為它是那樣東西,它就不是那樣東西,好像一直跟你玩捉謎藏那樣。如果你獲得了某種超然的感悟,好像到位了,好像可以描述了,不要抓住不放!記得這句話,如果你認為你知道了,這樣的“知道”就是暫時的結論。不要停留在某種看似高明的看法上不放,不要停留在某個看似的“天堂”中不走,因為你自己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你認為美好的情況或不美好的情況。
我今天說的關鍵是什麽?就是不要被無限多樣的副作用吸引走了,自以為到位了開悟了。NO,如果你認為到位開悟了,那麽就等於迷上了看似幸福舒服的副作用而忽視了你自己的無限微妙。比如說吧,在深化的過程會有“上帝的感覺”,會有進入“天堂”的感覺,這夠美好了吧?NO,這才是開始而已,你自己的微妙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你可以想象的程度,包括被稱為“上帝”的感覺和“天堂”美好境界。所以要保持疑性,對一切暫時的感悟,結論,感覺,享受它們但不要把這些感悟當真了抓住不放。
記得,你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你自己的“經驗”或“意識”。“經驗”或“意識”其實也不真的是經驗或意識這些定義出來的概念屬性,而是無限的謎。和這個謎在一起吧,那麽無限的力量就和你同在了,等於你插到了總能量的插座上去了,THAT就會自發自動地下載秘密給你了。也記得,THAT就是你自己,而不是THAT在上麵,你在下麵這樣的邏輯。
【讀者】:先生,如果me昏迷了或無夢深睡了,那這巨大的物質世界包括都不存在了。那me也同時不存在了,那先生有一次從昏迷中醒來,昏迷中是無肉體的?細思極恐,頭腦又暈掉了,先生請解惑,謝謝
【明亮】:現在,當下此刻,你說這是舒服的醒著的情況,有這個ME嗎?有物質世界嗎?有時間空間嗎?如果有這些東西在的話,你還沒有聽明白我的意思。
第二個問題,昨晚夢中的夢我開始納悶夢外到底是什麽情況?也會細思恐極,頭腦昏迷過去的。就像你現在說的那樣。到底有沒有夢內(意識內)和夢外(意識外,或昏迷)這兩個狀態?你說有沒有?
第三個問題,這是“ME的昏迷或無夢深睡”嗎?真是這個稱為ME的人的昏迷或深睡嗎?也就是問,昏迷之前有ME在這裏?昏迷之後ME從有到無消失了?到底什麽是“昏迷”?到底什麽是“有意識”和“沒有意識”之間的差別?
【讀者】:那是根本沒這個me,這個肉體從來沒存在過,隻是有一個觀察的機製,就現出了巨大的物質世界包括me, 昏迷時這個觀察機製沒有,這個巨大的物質世界包括me就未顯現。
謝謝先生,回答完這三個問題,就回到源頭的角度了
先生,我試著回答什麽是昏迷,就是夢經驗的變動,有意識和沒有意識之間的差別也是夢經驗的差別,隻要清楚me從來未真實存在過,一切都通了
【明亮】:這就是敏感度訓練,在不停止角色位置看的同時,一直明白一切都是無限自己的看。當你明白自己是無限的,絲毫不妨礙看似是一個人過一生的樣子,不會為樣子當真。
【讀者】:謝謝先生,最近在換立足點,站在真正的自己的角度,me的噪音小了點,此消彼長,讓路給THAT,讓THAT來掌控生命,用先生的話說,自己明白自己能有多難呢
【明亮】:“ME”僅僅是一種能量效應感覺,就像感覺到一陣風飄過的感覺一樣,並沒有實在的“ME這個人”存在在“ME”的感覺之中。對,醒著和昏迷的差別僅僅是意識或經驗質地不同了,但沒有實在的不同,因為這一切都是你自己,就像無夢和做夢沒有實在的不同,而是你自己的經驗質地不同而已。這不是“ME昏迷”了或“無夢深睡”了,因為這裏從來沒有‘ME’這個獨立的人在這裏。“ME感覺”也是經驗質地的一種,有時候看似有,有時候看似找不到了,卻從來不曾在這裏。
我無法確定“昏迷”是什麽,因為要確定某樣東西,必須首先可以觀察它。如果觀察都不可能(比如無夢中或昏迷中),我怎能想象有什麽“東西”在那裏呢?我是絕對的經驗主義,如果沒有辦法通過經驗來觀察,怎能確定呢?所以,無法確定有“昏迷”這個過程,因為研究昏迷必須要有意識在的前提,否則怎麽研究?但是有意識在了就不是昏迷了,這就是思想理智上永遠無法解決的悖論。這就指向了無限的自己(THAT)是完全超越思想理智上的邏輯合理性的。不要去研究“昏迷”,好好品味當下的經驗質地吧,看看它到底是什麽?當你明白了它是什麽,那麽就不需要研究“昏迷”了。
昏迷前或無夢入睡前就沒有“ME”這個人,僅僅有ME的感覺。昏迷後或入睡後更無法確定有“ME”這個人了,連ME的感覺都找不到了。所以,昏迷或入睡前和昏迷或入睡後沒有本質的差別,都是無限自己(THAT)的意識(經驗)效應在變空性的戲法,這就是廣義的能量流。
【讀者】:謝謝先生,我多讀幾遍,這個卡點一過,人生就更不真實了
【明亮】:這是真實的!但定義這為“人生”是片麵認知,這樣的定義認知不真實。所以,這句簡單的話“人生不真實”非常容易落入一切都是虛空虛假的邏輯陷阱。
【讀者】:帶了me這個濾鏡,就自然帶了定義認知,這個濾鏡使自己陷進來了。有沒有不帶濾鏡的時候啊?
【明亮】: 不需要卸下濾鏡,而是發現過濾和濾鏡都是空性的印象,認知定義不是問題,對認知定義當真了會痛苦的。完全可能在有認知的同時無限超越認知。“超越”這個詞不是停止或消滅認知定義的意思,而是完全不當一切認知定義就是那些回事。這就是難以通過語言形容的微妙了。思想理智就是互相排斥性邏輯,不是這樣就是那樣。無限能量哪樣都是卻同時哪樣都不是,沒有互相排斥邏輯。
【讀者】:在濾鏡下的一切不可能是真實的,所以對濾鏡下的認知定義當真那就是真傻,哈哈,自嘲一下,真傻了一生了,思想理智就是濾鏡下的產物,不能信,真的要承認帶著濾鏡,我什麽都不知道
【讀者】:昨天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不經意的轉頭望向窗外遠方的雲彩,突然一下子沒有了距離感,雲彩好像就在眼前了就是自己了,哈哈真的像先生說的它時不時就會那麽來一下,有次在吸塵頭一抬客廳裏的東西都沒了,都是能量在流動,它又在了,就是了。原來它一直都在的。它玩的不亦樂乎
【明亮】:這就是敏感度自發提高了,能量鬆動了,好跡象。注意到了嗎,這是完全自發自動的,不是你努力做到的。
(寫於2022年2月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