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生活瑜伽:我失去了那位我喜歡的漂亮女孩放不下怎麽辦?如何處理男友的不堪行為?》

(2022-06-23 21:26:55)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生活瑜伽:我失去了那位我喜歡的漂亮女孩放不下怎麽辦?如何處理男友的不堪行為?》
【問】:說說今早醒來前的夢,做了被追殺的夢,醒來發現夢中的追殺者,報複社會和女性的因果邏輯,夢中的白天,黑夜,夢中我的害怕,恐懼,夢中的卡車,卡車的運動都是整個夢能量,不在我之外。這次的夢真的在經驗時很驚險,甚至醒來發現自己的姿勢是夢中逃跑躲避的姿勢,哈哈哈,現在不怕了,那會兒醒了還是驚心呢。
【答】:這樣的從夢中醒來的體驗就是有效的自我能量品味和察覺,察覺到所體驗到的情況通通都是無限自己的能量印象,而不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情況。這就是自我察覺到了空性了。也就是說察覺到了自己的效應的空性了。當你注意多了,就會發現連當下此刻的經驗質地質感都類似昨晚的夢境一般的空性,沒有差別。
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情節僅僅對於思想理智來說是真實的,但是你自己是無限能量,無限超越思想理智的解釋機製,所以,雖然不否認這樣的真實感覺,卻可以同時明白這看似的真實感覺本身就是空性的質地質感,不是實在的情況。
【問】:您的文章裏說啦,夢也隻是概念定義,它和白天經驗並無本質的不同與明確的界限,還有一位我尊敬的老師回答一個問題時(問題是做的夢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嗎?) 回答是: 是的,做夢時,你就在那裏。 這句話印象深刻,也在品味。
【答】:“做夢”僅僅是一種思想理智上的定性,其實這無法被確定為“夢”這回事,這是你自己的奇跡,可以說這類似於夢,但不可以確切定性為是“夢”這樣的東西或情況。當下此刻也是一樣的,你能確定當下此刻不是夢嗎?無法確定。你能確定當下此刻就是夢嗎?無法確定。就像昨晚夢中的夢你也無法確定那是夢或不是夢。這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看你自己會有印象的,然後你自己的思想理智會解釋這些印象為“我這個人活在我的世界之中”。這就是故事化了,把無限的自己解釋為就是這樣的情況了。
對,做夢的時候,你就在那裏,因為你就是夢,並非你之外生出來了一個稱為“夢”的場景。你自己就是意識能量,意識能量可以反應出類似夢一般的感覺。
【問】:您說,"我"和"你"不存在,隻有"它"即自己存在,我永遠無法進到別人經驗裏,因為經驗到了也就是我自己的經驗,不會超出自己。 不過我還是在白天這個更深的"夢"裏疑惑關於"別人"的自己,您似乎文章裏說不要設想別人的經驗。但是我覺得既然我是個幻覺的存在,而我有所謂夢經驗,那我見到的每個人也都有個自己,和我怎麽是同一個自己呢?雖然我看到的他們的身體是我的能量印象,可是他們的夢經驗,怎麽表達呢,我永遠無法確定,怎麽能說是我自己That呢?"您"的存在和"我"的存在怎麽是同一個呢?我們既然永遠無法確定彼此真的在,也不能否認啊。我是很信"別人"也在,也有自己的世界。 如果別人在,那怎麽能說是同一個自己呢?
【答】:No, 你不是幻覺存在。思想理智把“我感”解釋為有一個“我這樣的人”活在這裏,這樣的解釋定性才是幻覺,“我感”不是幻覺,而是能量體驗而已,認定“我感”之中裝有“我這個人”才是幻覺假設。經驗體驗不是幻覺,但是把經驗體驗解釋成為實在發生的故事情節,當真定性有“我這個人活在我的世界”之中了,這樣的當真定性才是幻覺。
這裏沒有一個“你這個人”見到了“其他人”,可以說這裏有覺知效應,但覺知效應並非出自於“你這個人”的覺知,而是反過來,覺知效應中貌似出有”你這個人“的印象來了,覺知中貌似出有“其他人”的印象來了。這些印象都是非個人的覺知效應中貌似出來的空性印象。並非真有“你這個人”和“其他人”,隻能說有覺知效應。
覺知是同一個,在這非個人的覺知效應中貌似出來有“ 你這個人”和“其他人”的同步能量印象,卻不真的意味著有獨立存在的“你這個人”和“其他人”存在。就像昨晚夢中沒有“夢你”和“夢別人”獨立存在,卻不否認體驗過貌似有我和別人的感覺效應一樣。
你問:雖然我看到的他們的身體是我的能量印象,可是他們的夢經驗,怎麽表達呢?我永遠無法確定。
你能確定這是“他們”嗎?就像昨晚夢中你無法確定夢裏的“他們”就是實在的他們這些人獨立存在一樣,當下此刻的“他們”真的就是你認為的“他們這些人”嗎?無法確定!對於你來說,這所謂的“他們”僅僅是光線,色彩,色差,晃動的印象而已,是思想理智假定這些光影就是“他們這些人”了,然後假定出他們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意識了。NO,你是無法做這樣的確定的。
你不需要表達他們的夢經驗,你隻要發現這裏隻有你自己的能量效應,這就夠了。所謂的“他們的經驗”依然還是你自己的經驗,如果沒有你自己的經驗體驗,怎能還有“他們的經驗”呢?是不是在他們出現之前,必須你自己已經在了?這就是絕對的“自在”了。因為你自己的“在”,一切都相應地“在”了。一切的“在”就是你自己的“在”,是同一個《在》,英文說:BEING。很多人怕死,因為怕死了以後自己離開了,世界還繼續獨立於自己而在,誤以為“世界拋下俺不管了”,這是幻覺假設。如果你不在了就沒有任何其他在了,沒有任何情況會拋下你而獨立存在,因為唯一的在就是你自己的在。當你發現了這個天大的秘密,害怕和遺憾就變成了荒謬可笑的玩笑了。
你問:“我們既然永遠無法確定彼此真的在,也不能否認啊。我是很信"別人"也在,也有自己的世界。 如果別人在,那怎麽能說是同一個自己呢?”
是的,你無法否認“別人的在”在思想感覺上看似是真實的,你隻能證明你自己的“在”先於其他一切的在。這樣的證明不是物理意義上的證明,也不是心理意義上的證明,而是不需要費力的自我發現。你自己的在是甩都甩不掉的基本存在感,那麽,其他人的在不就是你自己的在嗎?哪裏還有兩個不同的在。當你落入昏迷之中,那麽就無法確定自己的“在”了,還能確定有“世界宇宙“的在?還能確定有一切其他的”在“嗎?無法確定了。即使當下此刻醒著,你也無法確定任何情況是成立的,你隻能感受到光,色,光線差異,色彩差異,但是你就是無法真正確定它們是任何獨立存在的東西。這就是《無限無法確定》。連《無限無法確定》這句話本身都無法確定成立。
即便你假設有”其他人的在“,但是這樣的假設必須建立在你自己的“在”之上。你自己的在才是先決條件。沒有你自己的在就不可能有一切的在,那麽,你自己的在是什麽呢?好好品味一下吧。所以,我不斷地把你拉回你自己。當你明白了你自己,那麽一切都明白了。“其他人”就不是其他人了,“世界宇宙”就不是世界宇宙了,而是你自己了。
並非你自己先明白,然後去幫助其他人明白。你會發現這樣的邏輯荒謬絕倫。但是當你誤以為自己就是渺小的一個人的時候,會覺得幫助他人明白是有意義的事情。
【問】:昨天看到一個在天橋上乞討的人,他隻要現金,而我沒有,但我想支持到他就把一包薯片想給他,沒想到他聲音不友好的說: 不要,拿走,我不吃。 於是我又很尷尬的拿走薯片。邊走還邊思考他的感受,想法,他的因緣果報啥的。在不遠處站立了一會兒,想是否找地方給他兌換點紙幣。又一回頭,他似乎在往我這個方向看。我和他,怎麽說呢,我們是同一個自己的夢幻嗎?他那裏也有That自己所具備的一切吧? 還有呀,我就不是唯一的了,我身邊每個貌似的人也都是一個和我平等的that,擁有和我一樣的力量,那就像公約數一樣,我還是要考慮別人呀,怎麽自由呢?
【答】:不要去分析別人的感受想法,而是集中到你自己上,看看什麽是你要施舍的動機?你認為“他是一個需要施舍的可憐人”,這才是基本的思想理智上的假設出來的情況,這樣的假設是實在情況嗎?你能確定嗎?你不能。就像昨晚夢中你無法確定夢中看似存在的乞丐就是獨立存在的乞丐那回事。當然了,你可以給他錢,也可以給他其他東西,這不重要。身體就是意識能量本身,身體會自發自動地做出某些動作,或幫助,或不幫助,都是同樣價值的,不會因為身體幫助了就創造了更高的價值了,也不會因為沒有幫助就減少價值。你明白在經驗中的一切都是無限總能量,同一個總能量的自發自動。有時候看似這樣,有時候看似那樣,其實是無限的《大相同》。察覺你自己的思想理智上的定性解釋才是關鍵,而不是猜想那位乞丐的想法。
你說:“我們是同一個自己的夢幻嗎?他那裏也有That自己所具備的一切吧? 還有呀,我就不是唯一的了,我身邊每個貌似的人也都是一個和我平等的that,擁有和我一樣的力量,那就像公約數一樣,我還是要考慮別人呀,怎麽自由呢?”
NO, 這裏沒有“我們”這回事,這是同一個自己的總能量。就像電影中的看似存在的100個人真的就是實在的100個人活在電影之中嗎?不是,電影中一個人都沒有,電影就是光電效應,這光電效應就是我說的非個人的《自己》或《自己能量》。
你的問題源自於把“自己”看成了經驗之中的“人形”的自己了,認為有一個“我這個人的自己”裝在人形的能量印象之中了。不是這回事,人形之中不裝有任何的“人”。不但在你自己的身體之中不裝有稱為“我”的人,在其他人的身體之中不真裝有實在的”其他人“。
你看看,在你的問題中你提到“每個貌似的人”。既然這是“貌似”的,就不是實在的,就像昨晚夢中的”人“是貌似的,而不是實在的人一樣。所以,雖然你用的詞匯用對了,但是你還沒有深刻明白為什麽要說“貌似”或“看似”這樣的詞匯。
既然一切人形都是貌似的能量印象,除了是印象外什麽都不是,既然一切看似的“身體”都是貌似的印象,那麽,還有“和我平等的THAT”這個邏輯嗎?連“平等”這個詞都失去了意義,因為“平等”這個詞是假設有很多東西實際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既然根本沒有一樣東西獨立存在,怎能說“平等”呢?當你超越了”分離“和”平等“這對概念了,你就差不多明白了。
NO, 雖然看似這裏有很多“其他人”,但是這僅僅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就像夢裏看似有很多夢裏的其他人,卻不是實在的其他人,而是你自己的意識能量印象。也就是說是你自己的意識光芒投射出來的空性印象。沒有任何人擁有任何力量,一切力量都是無限超越“人“的自己的固有力量。當你把你自己看成是經驗中的”人“,當你把”別人“看成是經驗中的別人,在這樣看法下,怎能感受到自由呢?
【問】:還有關於男朋友,昨天"我"又因為感覺不到他的關心與在乎就想和他分開,可是又下不了決心,害怕失去,害怕愛別離,舍不得,又愛又恨的。對了,之前我居然看到他在社交APP上和別人聊一些很"不堪"的內容,我當時不能接受,後來因為想到一切都是自己,一切都隻是能量震蕩,好像善惡就沒那麽刺痛我,所以我還是和他交往著。 關於這個發生,我的問題是,善惡我可以選擇不去分辨嗎? 我是不是在縱容? 我是不是要果斷一點,這段緣分不了的話,是否會影響我遇到更合適的"人"?
【答】:不等於說明白一切都是自己就不可以和經驗中的“男朋友”分開了。如果受不了當然可以分開的。如果有舒服感覺也可以不分開。但這些動作依然是無限總能量在自發自動,並非由“你這人”和“他這個人”控製的。所以,看情況了,分開來可以,不分開來也可以,如果實在不舒服的厲害了,身體會自發自動地分開的。一般人以為決定是思想理智做的,其實不是,在思想理智做決定之前你的身體已經知道了該怎麽辦了,因為你的身體就是無限智慧總能量貌似出來的能量印象,它無比的聰明,比思想理智要聰明多了,思想理智不是驅動力。經驗中發生的事情身體都會自發自動的處理的,不需要擔心。順其自然。當你明白了你自己的無限開放,那麽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一種內在的安寧,分開或不分開完全不影響這樣的安寧,身體在適當的時候會自發自動處理的,你會察覺到這樣的自發自動的。這就是吸引力和自信。奇跡會發生的。
你問:“我的問題是,善惡我可以選擇不去分辨嗎? 我是不是在縱容? 我是不是要果斷一點,這段緣分不了的話,是否會影響我遇到更合適的"人"?
這比你想象的要無限微妙。在經驗範疇當然可以選擇善惡的,但是同時,注意,同時你會明白看似的“善惡選擇”其實就像昨晚夢裏的善惡選擇一樣是完全空性的,看似發生了,等於沒有發生一樣。你會允許身體去按照經驗範疇的普通邏輯看似地選擇善惡的同時明白一切都是總能量的自發自動,善不是實在的善,惡不是實在的惡,選擇也不是實在的選擇,完全就像夢幻情節一樣的飄過。看似做選擇了,選擇了之後沒有任何糾結,即使出現了糾結,連糾結都是OK的,不當真了,這就是連”當真“都不當真的奇妙。佛教經典中提到“不寐因果”,是差不多的意思。你不刻意否定經驗中的因果關係的同時對因果關係是“不寐”的,不寐就是不當真不在乎的意思,就是看一切因果關係為空性的意思。所以,你可以盡管做選擇盡管避開不方便的情況的同時,完全不妨礙你不當真認定有實在的善有實在的惡。
我從來沒有說在經驗範疇中善惡不分。不要擔心,你是不會故意傷害別人的,你是不會在日常生活中失去基本的判斷能力的。關鍵是什麽?關鍵是不當真,把看似的”善“不真認定為善,把看似的”惡“不真認定為惡,立場的堅持沒有了。你明白一切的動作都是你自己無限能量的自發自動。即使有時候出現了看似的錯誤行為,也依然是無對無錯的自發自動。當你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的自發自動就會越來越深刻明白了,那麽你的一舉一動都是OK的,正確的。無限總能量的自發運作是沒有“犯錯”這回事的。
所以,善,不是因為你的意願刻意做出來的,刻意營造的善不是真善。真正的“善”就是你明白了你自己,你明白了當下此刻什麽都不是而是你自己,這樣的發現才是真正的“善”。自己對自己的一切動作不可能不是善的。同樣,這樣的發現才是真正的愛而不是片麵地認為自己是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樣的膚淺理解上的愛。
你問:“我是不是要果斷一點,這段緣分不了的話,是否會影響我遇到更合適的"人"?
如果實在仍受不了了,你的身體就會自然而然和那個身體分手的,看似是分離的你的身體和他的身體,其實不是實在的分離,而是無限智慧總能量的同一同步顯現效應。身體不真的是身體這樣的實體物質而是無限智慧總能量本身,身體會自動地做出選擇的,這個身體的形象跟那個身體的形象是分手還是不分手往往在思想理智下決定之前就已經做選擇了,不是“你這個人”的選擇,也不真是“你的思想念頭”的選擇,而是無限智慧總能量自發自動的選擇,雖然一切發生看似偶然,其實必然。所以不必擔心,讓身體自發自動做選擇吧,身體的選擇不真出自於“身體”這塊肉體,而是無限總能量的整體效應。請注意到:忍受不了和因此的分開,這看似是有因果關係的,其實是同一個能量的同一同步自發自動,並非實在的有因果邏輯。
【問】:想請問先生是否對中國古代聖賢多少有些了解,我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比如說,陽明先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也是開悟了的,開悟了就不是一個人的開悟,那聖賢,佛,耶穌……他們之間是……還是他們沒有之間這一說,我不太能問清楚,但是其實還是覺得他們是不同的,是貌似的不同嗎?他們是同一個? that的顯現嗎?他們現在在哪裏,無處不在嗎?在我之中嗎?最後一個"在我之中"嗎?覺得自己好自大呀。如果沒有我,確實沒有這一切概念的存在,沒有這些疑問的存在,然而怎麽能說他們是我的顯現呢?他們不是有自己的顯現,有自己的功德嗎?
【答】:你的這些問題,還是圍繞著思想理智上假設出有“他們”和“他們之間”這回事。不要分析“他們”和“他們之間”,而是看看當下此刻你自己到底是什麽。他們的在都是因為你自己的在而在的,沒有你自己的在能有他們的在嗎?假如你不在這裏,哪裏還有佛,耶穌,明亮先生,陽明先生?隻是因為你自己的在才有他們的在,所以他們的在就是你自己的在。這裏沒有“之間”這回事,因為這裏沒有兩樣東西,“之間”的邏輯就是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幻覺假設。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自在”,也就是釋迦牟尼說的《本然自性》。釋迦牟尼的最關鍵道理就是三個字:觀自在。他不要你去關心別人或他們的事情,而是好好地察覺一下當下此刻你自己到底是什麽。
你問:但是其實還是覺得他們是不同的,是貌似的不同嗎?他們是同一個? that的顯現嗎?
當然了,在感覺印象上肯定是感覺到“不同”的,但是這“不同”的感覺發生在哪裏?發生在你自己的意識場之中,你自己的意識場就是你自己的“在”,而不是和其他人共有的意識場。就像昨晚夢境意識場那樣,你能說昨晚夢境意識場是和夢裏的100個人分享的意識場嗎?不能這樣說!因為夢裏的“你”和夢裏的其他100個人都是你自己的意識場,夢裏不真有“你”和“其他100個人”,整個夢意識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夢意識,不是兩樣分開的東西。
所以,“不同”僅僅是一種空性的感覺,不真意味著有很多“不同的東西或物體”存在。這裏隻有你自己,這裏隻有無限超越一切的你自己,同時卻不妨礙感受到“不同”和“變化無常“的感覺,這些感覺是空性的,你自己無限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感覺和所感覺到對象,所以不要把感覺當真了。
在這裏,我要不厭其煩地強調:感覺本身是實在的,感覺本身就是你自己的智慧能量效應。但是感覺出來的結論或解釋內容是思想理智附加上去的結論或解釋內容,這些結論或解釋內容才是幻覺。比如說吧,你自己不是幻覺,但是思想理智 把你自己解釋成為一個裝在某個身體裏麵的小小的人和“我”,這樣的解釋結論才是幻覺。
看似的不同,其實等同於是《大相同》,卻不妨礙看似或感覺到不同。或者說,《大相同》總是看似出無限的不同和差異的形象來,卻沒有實在的不同和差異。這就是《空也是色》的奇跡。並非有一個“空”和“色”的情況在對立,並非有一個差異的情況和一個大相同的情況對立起來。沒有這樣的矛盾的。
那些佛,耶穌,聖賢,王陽明,老子,莊子,是不是你當下此刻直接的經驗體驗?不是的!他們都是聽來的或讀到的信息,他們都是思想理智提供的曆史敘述或宗教敘述而已,不是你當下此刻直接的經驗體驗。隻有直接品味當下此刻你自己直接的赤裸裸的經驗體驗,才有可能發現你自己的偉大秘密。不要關心那些聽來的佛啊,耶穌啊,聖賢啊,老子這類的故事傳說,而是集中到你自己直接的赤裸裸的經驗體驗上,看看到底當下此刻是什麽?到底這是怎麽回事?就算你聽到了佛,耶穌,聖賢這些概念故事,他們不真的發生在千年前的曆史上,這些故事敘述依然是當下此刻思想理智效應敘述給你的情況,思想理智的運作或敘述不可能發生在昨天或未來,隻能發生在當下此刻。所以,就在當下此刻你就可以清晰地察覺到了思想理智敘述的內容,察覺到了就等於超越了思想理智敘述出來的情況,發現思想理智敘述出來的情況是非常片麵的概念描述。關鍵是察覺到思想理智的敘述依然發生在沒有時間沒有距離的當下此刻,就這樣,你不再關心思想理智敘述出來的內容,而是可以直接品味思想理智作為無限自己的能量效應的脈動或震蕩。
【問】:我有位我尊敬的老師,他也說自己悟到一切是空性的,而且說每個人有無限可能。很用心支持每個人成長突破,"致良知"。 先生怎麽理解良知呢?是that嗎? 陽明先生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聖賢在世間傳授的道理都是為了我們生活的更美好吧?可是這樣也算是改夢嗎?還是說不執著,這樣善的追求也是好的吧?
【答】:我不知道什麽是“良知”這個概念,那是王陽明編織出來的方便概念。也許說的就是我說的《明白》吧,他說的“良知”可能有他的其他意思,隻能去問他了。但是我是不用“知”這個名稱概念的,因為“知道”這個概念太容易被誤解為思想理智上的理解,這不是思想理智上的理解,《明白》不是一種可以學習得來的知識,而是類似於直覺。《明白》是超越理性知識的自己明白自己。
無善無惡心之體:意思就是你自己作為無限開放的能量本身是無限超越“善”和“惡”這對概念的,或者說,“善”或“惡”概念僅僅是思想理智範疇的片麵局限的概念立場,其實不真成立。
有善有惡意之動:意思就是,在“意識”或“思想理智效應”中把無限不是善不是惡的自己局限片麵地解釋成為有善有惡的分別了。這樣的局限片麵解釋不真的會無中生有地形成了實在的善惡區分,而是幻覺出了善惡區分。注意,善惡分別是思想理智範疇的幻覺立場。
他說的“意之動”就是思想理智的運作機製,或者說就是參照係統運作機製在運作的意思,而無限智慧能量並無可以確定的參照係統或參照物。
知善知惡是良知: 我不清楚 “良知”這個概念的意思是什麽,這個用詞是很容易被誤解的。還是按照我的說法吧,思想理智範疇的善惡分別是可以明顯地察覺到的,你可以清晰地察覺到思想理智在判斷這是好的那是壞的,也許這就是他說的“良知”吧,注意,關鍵是察覺到善惡分別這樣的思想理智運作機製,而不是當真相信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察覺不是知識積累意義上的知道,這就是為什麽他說是“良知”並非普通的知道。察覺就是你自己能量上固有的察覺能力,固有的就是不需要特別通過學習來獲取的能力。當你察覺到了思想理智的分辨運作,就等於已經超越了思想理智定性出來的善惡概念區分了。察覺即是超越。這就是釋迦牟尼說的: 知幻即離。
為善去惡是格物?我不清楚 “格物”這個概念含義的含義是什麽。我不想去猜測他的意思,但是可以按照我的說法說一下。如果你真認為這是善,那麽你就定義你的行為是“為善”了。其實,一切行為都是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並非有善或惡的概念標簽,隻不過思想理智這樣去定性而已,思想理智的定性相當於夢幻裏麵的定性定義,不真成立。所以,不真有什麽善可以為,也不真有什麽惡可以去除,這些都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類似昨晚夢裏麵的故事情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社會上公認的惡人都認為自己做的是善事,比如當初希特勒就認為他的思想主義就是不可質疑正確的,是為德國人民做的善事。不同的人的善惡概念標準不同,無法確定有穩定的參照係統。如果有人要追求絕對的善惡標準,那就等於鑽入了思想理智的死胡同中不可自拔了。某人的惡就是另外一個人的善,某人的善就是另外一個人的惡,爭論不休。看看宗教紛爭吧,不同宗教的善惡標準不同,看看社會製度吧,不同社會製度的善惡標準不同,紛爭從來沒有停止過,有時候矛盾無法調和就導致血戰,大家都說為了正義而戰,你說荒謬嗎?
你問:“聖賢在世間傳授的道理都是為了我們生活的更美好吧?
不是!不是!他們說的道理就是要你發現這不是“我”也不是“我們”也不是“生活”,這是稱為自己的無限開放自由的智慧能量,他們指出的是:這是早已經是的大圓滿,沒有更好這回事。如果有“更好”這回事,言下之意就是認為當下此刻不夠好了,這樣的認識定性是荒謬絕倫的幻覺認知。這從來不是“你這個人”也從來不是“你的生活”,怎能有更好這回事?這是你自己自然而然的固有完美。
不是為了改夢,因為這連“夢”都不是,我不知道這是什麽。我常常用夢來形象比喻,讓你發現當下此刻是類似夢一般的空性。這不真的可以定義為“夢”這回事。這是什麽?不知道,無法定義,但是我明白這是超越定性超越概括的自己。沒有什麽需要改變的,因為這不是問題。根本沒有問題,怎麽需要改變呢?它會自發自動地騷動,這是無任何驅動的騷定,改變的欲望都是幻覺欲望。
【問】:本來無我,“我”感覺到有我以及我的貪嗔癡對“我”就是有我,對“本然無我”貪嗔癡即是無我,現在學非二元很容易層次混淆的,美其名曰:“有我即是無我”
【答】:“貪嗔癡“是世俗佛教說的概念。我這裏說的是ATI YOGA,遠遠超越世俗宗教範疇。但是ATI YOGA不適合不太成熟的一般人。ATI YOGA從能量上看自己,無限超越“我這個人”的範疇,所以我們不談個人缺陷,不談個人概念範疇的貪嗔癡。當你超越了“個人”,就等於超越了“貪嗔癡”這些概念,一切看似的發生都是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了,沒有任何人在這裏負責了。ATI YOGA強調的是超越幻覺認知定性而不是改善現狀。但是請注意這樣的道理不適合對成熟度不高的一般人說,因為如果思想理智上不自覺地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人,那麽這個人當然是要負責的。否則的話,一邊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小的人,然後這個小小的人自稱不再負責了,這就等於給三歲孩子一把機關槍胡亂掃射,亂套了。
【問】:我感是無我,我執取也是無我,無論我的情緒執念多深也是無我的,那是對“佛性”“般若”“非二元”層麵講的,沒有深刻“證到”“有我即是無我”那麽“有我就是有我”
【答】:注意,這不是“有我”和“無我”的對立鬥爭。注意,這也不是“有二”和“非二”的對立鬥爭。但是大部分敏感度不高的人會在這樣的思想理智概念範疇選邊站隊,好像選擇了“無我”和“非二元”就成功了,好像堅持“無我和非二元”的立場越堅決徹底就越明白了,NO,完全不是這回事!讓我再說一遍:完全不是你認為的這回事。關鍵不是在兩個對立麵之間選一麵站隊,而是徹底超越任何對立麵,“有我”?OK,空性的,“無我”?OK,空性的,某刻你會突然發現根本不在意“有我”還是“無我”,某刻你會根本不在乎“有二”還是“非二”,根本沒有可以堅持的徹底絕對的立場。這樣,你就開始品味到你自己的無限神奇了。
當然,上述這些話對於你來說可能是費解的,因為往往解讀上述這段話的是思想理智效應。思想理智總是要得到一個確切的結論:1)無我即是無我 2) 有我即是有我,3)無我即是有我,4)有我即是無我。
這四種說法都是不真成立的概念陳述。隻不過思想理智會不自覺地喜歡在這些選項中選擇。但是無限自己會察覺到思想理智的運作,察覺到了就等於超越了這些思想理智的選擇運作。超越了思想理智範疇的諸多概念,我們就不關心“有我”還是“無我”了,我們明白了一切都是同一個自己,無其他,連“我”或“二”這個字都不必要說了,
你看看釋迦牟尼最原始的經文,他可從來沒有強調“非二元”,而是後來的人們把釋迦牟尼的道理理解為“不二法門”這樣的概念描述,往往充斥了誤解。
釋迦牟尼所說的就是似是而非的句子,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中無色。思想理智能理解嗎?思想理智肯定理解不了,因為這是不符合思想理智的邏輯合理性的。
釋迦牟尼所說的就是:非二,也非非二。非我,也非非我。
然後思想理智就納悶了,到底是“有二”還是“無二”呢?都不是!都不是!思想理智是無法想通的,但是你是可以明白的,因為你不需要思想理智的幫助就會明白你自己的。你自己無限超越思想理智效應。你自己被思想理智要厲害無限倍。
【問】:這就是為什麽佛教上千年各祖師總講某類人“文字禪”“口談般若”“無修證”的良苦用心,非二元這裏隻是講無論發生什麽都是本然無我,但從不涉及我感“體驗”上針對執取“有我”的消除,悟性不夠深入“本然無我”並不能淡化我感“體驗”和粗糙我感能量的“束縛”,所以無數“修行人”就是在踐行這些“自淨其意”,並非他們不明白“非二元”實相
【答】:對!無論發生什麽都是本然無我。就是我說的,無論發生什麽都是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沒有對,沒有錯,看似偶然,其實必然。而且這裏沒有某個“者”在驅動,也沒有某個“者”可以負責或控製。如果有驅動或控製這回事,我就不說“自發自動”了,而是說某某上帝在驅動了。
關於“淡化”,哪裏有淡化的需要?當你發現一切的作為都是自發自動的,就如昨晚夢裏故事的自發自動,感覺上可以很強烈,那就是空性的強烈感覺,沒有需要經驗體驗的“淡化”的要求。但是對於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故事情節的當真和在乎會逐漸淡化的,也就是說,依附和排斥會逐漸淡化了,而不是經驗感覺上需要淡化。
【問】:正如身體有一種虛弱不調和的感覺,自淨其義如同調理保養,這身體體驗感也是幻,這個兔角無需除嗎,咋講的就不是一個層麵的東西[Lol],講修行就是“修”的這個,就是“身心感受層次”,就是佛法講的“報身”,非關“法身”,法身圓滿無缺也就是非二元反複講的這個“東西”
正如明白非二元了,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該鍛煉鍛煉,能說這些體驗都是幻,沒必要搞這些嗎,“修行”也是同理,身心是一個複雜的機器由於過去熏染累積了很多“負能量”,靜坐持咒念佛製心一處淨化會讓這個身心係統更愉悅,這怎能說是除妄想求真呢
【答】:“身體虛弱不調和”就像昨晚夢中的身體虛弱不調和一樣是完全空性的印象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去看看醫生吃吃藥,或出去旅遊一下放鬆一下都是可以的,或待在家裏調養身體當然是可以的,但是無論日常生活中具體做什麽都不妨礙你察覺到這一切都猶如夢幻一樣的空性。察覺到空性的同時不妨礙在故事情節層麵采取任何行為去處理身體的事情,你同時也察覺到了“處理”也不是出自於“你這個人”的處理,而是無限意識能量在自發自動地處理,也就是說,是身體自己在照顧身體自己。因為身體也是無限總能量的印象,無限總能量當然可以自發自動地處理好一切事情的,作為無限總能量本身,身體比你想象的要聰明無限倍,不需要“你這個人”的擔心。
任何體驗不是幻覺。什麽是幻覺?比如說當思想理智把體驗到的情況當成是“實在的身體”了,這樣的定論才是幻覺。身體不舒服這樣的感覺就是空性的感覺而已,不是幻覺,但是當思想理智真的認為“有一個身體“這樣的實體物體遭受到”不舒服“的待遇了,這樣的定性才是幻覺。所以,並非可以概括地說一切都說幻覺。這是社會上人們普遍的誤解。
真正的”修行“不是你這個人的修行,也不是身體去修行,而是發現一切都是空性的能量印象,身體是空性的能量印象,”你感”或“我感”也是空性的能量印象,並非某個人在時間之中修行,而是發現“人”和“時空“通通都是空性的猶如夢幻一樣的空性秀。這樣才是修行了。
如果你假設自己是一個人去修行,那麽修來修去都在夢幻裏麵修,行來行去都在夢幻故事裏麵行。“人的修行”這樣的邏輯恰恰就是最基本的幻覺認知。但是不要擔心,你可以從這樣的假設開始,然後某刻你會找不到那個“人”的,然後你會突然發現所謂的“修行”其實就是無限智慧總能量的自發自動。
你說:“身心是一個複雜的機器由於過去熏染累積了很多“負能量”,靜坐持咒念佛製心一處淨化會讓這個身心係統更愉悅,這怎能說是除妄想求真呢”
NO, NO,“身心”什麽都不是,這裏沒有實在的“身”也沒有實在的“心”,也沒有實在的“我“存在於”我感“之中。這類似於昨晚的夢幻泡影中看似發生的情節,完全空性。看似有,其實抓不住摸不著的。
看似複雜的機器不是真複雜不是真機器,而是看似出來的空性能量印象,就像看一場電影一樣,電影中的描述的複雜情況通通不是實在的複雜情況,而是光電投射的效應。
空性的“身”和空性的“心”是不可能積累“負能量”的。這是不可能的。一切能量都是無限自己的神聖能量效應,而不是負能量,也不是身和心。如果你陷入這些世俗膚淺的宗教教條就很難聽明白我在說什麽了。NO, 不是讓”身心係統愉悅“,哪裏有實在的身心這樣的係統存在啊?愉悅會有的,這是無限自己在能量上的放鬆。去他媽的“身”和“心”,你自己無限超越這些個體局限的幻覺定性,你自己無限超越”身“,你自己無限超越“心”。“身心”概念是思想理智效應編織出來的幻覺概念。你不需要”身心“怎樣怎樣,就已經是絕對無條件的愉悅了,因為你發現了你自己的無限開放了。
這樣的提問代表了普通佛教徒的普遍理解情況。
【問】:怎樣才能發現這一切猶如夢幻一樣的是空性的,難道不是有目的的去修為才能發現這一切都是空性嗎?
【答】:怎樣才能發現?我無法告訴你“怎樣”,因為沒有既定的套路。就像我無法告訴你“怎樣從夢中醒來”一樣。能量敏感度提高了,就自然明白了。
【問】:比如你信鬼,就可能見鬼。意識就是你自己 你當真什麽,什麽就貌似成“真”的反饋給你。 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說我信有錢,錢就會反饋回來呢?看到這段文字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幫忙解答一下哈
【答】:是的。如果你追求錢,確實會有時候錢到手了。但是如果你對錢當真了,那麽到了手的錢也會丟失,然後就會因為對錢的執迷當真而痛苦。但是如果你深刻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能量貌似出來景象,不擔心有錢沒錢,反正明白一切都是自己,連“錢”都是自己。當你完全放心安心了,那麽什麽奇跡都會發生,該來錢的時候錢就會自動變出來,何止錢了,什麽都可能發生。
耶穌說過:如果你敲門,門會開。如果你要什麽,什麽確實會出現,但是如果你執迷於所要的東西,那麽意識能量就會跟你玩遊戲了,到手的東西都會消失,然後你繼續追求,追求到了,然後又會消失,這樣就等於落入了執迷的循環之中而痛苦非凡。我不是說你不可以追求,在某刻你會超越追求的,因為一切都是自己,深刻明白自己的無條件充實圓滿。
【問】:既然都是無限的我自發自動的演繹,哪有麻煩,哪有問題,哪有需要解決的存在!!!就跟著玩,隨心自在的玩轉劇情,管它是什麽,都一樣!
所以連「麻煩」都不是麻煩,無法確定,連「解決」都不是由個人意誌決定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同步呈現的,哈哈哈哈,「語言」已經盡力了
【答】:是的,麻煩自動升起,然後解決自動出來了,看似麻煩被解決了。其實這是同一同步的能量效應,不是兩件分開的事情。看似有因有果,其實不真是因果關係。
【問】:很多老師都說要充分感受你的感受,要去接納……”,我也有被指導嚐試穿越過那些感受去看看怎麽樣,尤其是我抗拒一些諸如恐懼、反感等等小我思維邏輯判定而做出強烈反應時,老師會說不要動,不要行動,看著它,受著……,接納它,一段時間之後會如何,當然它慢慢消失了不見了過去了,(恐懼,反感等),思維邏輯說:看,空性的吧![偷笑],關鍵“不要動很難”
【答】:不是“不要動”,而是允許一切的“動”,發現一切的“動”或“反應”都是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而不是“你這個人的動作”。比如麻煩來了,思想念頭肯定升起來抱怨了,然後身體會做出某些相應的對付動作,你察覺到了麻煩的升起是自發自動的,你察覺到了思想念頭的升起是自發自動,你察覺到了身體的反應也是自發自動的,從麻煩,到念頭,到身體的反應其實是無限自己的能量的同一同步的自發自動,而不是好幾個分開的因果關係事件,也就是說你察覺到這是同一個總事件,這個事件就是“你自己”!這件事件是完全自發自動的,沒有對沒有錯,就像突然刮起一陣風那樣沒有對沒有錯,完全自然的自發自動。無論念頭敘述什麽,無論身體的反應是什麽,這一切終將隱退,取而代之的下個總能量的自發自動的能量脈動。你不要把你自己定位於這看似的能量脈動中的一個渺小的環節,而是把你自己看成是整個能量脈動本身,也就是說,麻煩是自己,念頭是自己,身體的應對還是自己,而不是把麻煩當成外麵的威脅,隻把念頭和身體的動作當成自己,這樣就片麵局限了。
如果僅僅是保持“不要動”,依然還是假設了你自己是那具“不可以動”的身體或思想念頭,這樣就局限片麵了。無限能量當然會自發自動的,怎能控製某個情況“不要動”呢?一切控製的欲望源自於思想理智上的片麵認知。
【問】:看了明亮先生的文章,我不禁想起六祖慧能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麽時見本來麵目。還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徹悟時說的第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一通百通!
【答】:是的,都是一個意思,說法不同而已。比如當我說“自發自動”,和我說“完全空性”,和我說“一切皆自己”,這三種說法看似不同,其實說的是一回事。當你深刻明白了“自發自動”,就等於明白了“完全空性”,就等於明白了“一切皆自己”,這不是三件不同的事情。
【問】:當我們以為隻有感受那個感受才能釋放掉它時,如果說隻是感覺那個感受,我覺得挺好的,但有一個釋放的目標出現了,就是思想在定性(把緊張當真了),非如此不可,原來的無限被限製,原本自由被障礙!
【答】:對,你察覺到了這樣的隱性思想假設:認為有東西或情況需要釋放。並非先察覺然後下一個動作是釋放,而是察覺就是釋放了。沒有任何負麵的東西或負麵的情況需要釋放掉你才能輕鬆解放。而是發現“負麵的東西”或“負麵的情況”恰恰就是思想理智假設出來的幻覺東西或幻覺情況,其實沒有這樣的東西或情況在這裏,根本沒有什麽需要釋放出去。比如說當你感受“煩惱”的時候,思想理智假設有“煩惱”這個情況需要釋放出去,其實不是,“煩惱”恰恰就是思想理智對某種情況的定性的反應,因為思想理智認為某種情況不應該發生卻發生了,所以就反應成“煩惱”了,但你察覺到沒有任何情況不應該發生,一切發生都是神聖的能量自發自動,自發自動都是OK的,那麽,這“負麵情況”就不是負麵情況了,相應的“煩惱”反應就不可立了,也就是沒有情況需要釋放了。
你說的很好。關鍵是察覺“負麵情況”不是所定性為的負麵情況,完全不是所定性出來的情況。那麽“煩惱”也不是所定性出來的情況。既然根本不是所定性出來的情況,那麽還有什麽需要釋放掉呢?反之,如果你要把負麵情況釋放掉,或把煩惱釋放掉,就等於還認定負麵情況是成立的,就等於還認定煩惱是成立的。其實它們通通不成立。
【問】:社會上教導我們要往上爬,爭取好生活才會沒煩惱,所以當有困難苦惱時,就會覺得是失敗的,因為跟父母社會教導的邏輯不同,這也是很有趣的
【答】:可以爬的。能買大房子住,為什麽不可以?能吃到好吃的東西為什麽不吃?能賺到錢為什麽不賺?一切都是OK的,隻不過不要偏執地認為某個情況是必須的,不要偏執地認為某個行為是必須的,沒有絕對必須的,也沒有絕對不可以做的。
買大房子住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無限自己的總能量。“大房子”不是實在的大房子,“住”不是實在的住。吃好吃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無限自己的總能量。所吃的不是東西而是能量印象。賺錢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無限自己的總能量,都是TA的自發自動,沒有錯誤。但是如果偏執地假設“你這個人必須住上大房子才幸福”這樣就當真了。如果偏執地假設“我這個人必須賺到多少錢的份額才算成功幸福“,這樣的條件設定就是幻覺當真了。並不是說身體不可以去賺錢。很多社會上流行的理解是誤解,導致了很多信男信女們認為隻要過清苦的生活就會離大徹大悟近一點,這是誤解。
所以這是微妙的,並非賺錢是錯誤,當把“賺錢”當成了“我這個人”的目標和意義了,這樣的認知定性會產生偏執苦惱。當你發現連“錢”和“賺”都是無限智慧總能量自發自動貌似出來的,那麽無論賺多少錢,或賺得到錢,或賺不到錢,都是無限總能量的神聖的貌似出來印象,和“我這個人”無關,和《明白》無關,那麽就輕鬆了。
【問】:先生這樣講就明白了,一直不太理解到底能否追求,隻要是不偏執就好了
【答】:對,但是,思想理智上常常會為“賺錢”或“財富”建立各種要求和條件,你能察覺到這些思想理智上建立起來的要求嗎?察覺到了就等於超越了這些條件和要求。
比如說吧,這個被稱為“明亮先生”的身體也是賺錢的,和普通人沒有兩樣,但是我沒有設立任何要求和條件,能賺到就賺,不能賺到也OK。“賺”是身體的自發自動,錢匯進來也是自發自動的。這不是“明亮先生在賺錢”,而是自發自動的能量效應。
當你放下了“我賺錢”這樣的理性假設,那麽,身體就自由了,反而錢不少賺,哈哈。
【問】:明白了,我是有點偏執,一直希望從修行中獲得好處,例如生活更安穩,希望能變得趨吉避凶
【答】:這當下此刻已經是《大圓滿》,既然已經是大圓滿,怎能還能榨出“好處”來?隻不過思想理智看不出這是大圓滿,思想理智假定這是“不圓滿”,思想理智的假定都是夢幻假定。
【問】:思想理智的不圓滿,才能讓思想理智忙呀!
【答】:思想理智假定的不圓滿就是幻覺不圓滿,其實這是絕對無條件的大圓滿。
記得我說過,絕對的大圓滿總是通過思想理智貌似出“不圓滿”的幻象來,察覺這樣的忽悠就不上當了
【問】:我以前專注修行,不太考慮談戀愛,修行永遠是第一位的。 兩個月前,關於這個事情問了明亮先生,先生說,談戀愛不影響自己明白自己,有時機談戀愛就談。
記得你說,當一個花花公子,每天花天酒地,和不同的女性談戀愛,這個情況,和不談戀愛,一門心思看修行的文章,是大相同。 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是“在”,是無限總能量。
【答】:經驗中做什麽都是OK的,隻不過不要糾結結果如何。談戀愛當然可以,緣分到了會有結果,緣分不到也許沒有結果,或被拒絕,都是可能的,一切隨緣。但是,你可以察覺到是不是思想理智上對結果有要求?好結果就高興,沒有達到結果就煩惱了?
【問】有個女孩子很漂亮,也許是“我沒有處理好”,導致不太可能了,我就有點遺憾,也有點放不下。那天天氣陰霾,還下雨。吃飯的環境嘈雜,我表達的很笨拙,反正就是很不順利的感覺。
【答】:記得,有緣的那位甩都甩不掉的。沒有緣分的那位,硬拉都拉不來。沒有關係。關鍵在於你自己是否泰然處之,如果被拒絕了就產生了怨恨的情緒,女方非常敏感會敏感到的,畢竟,整個意識場都是自己,你的內心不安和無自信,對方會感覺到的,女方都是希望找有自信的人的。
【問】:我感覺再也碰不到那麽漂亮的女孩子了,雖然我知道繼續往前走,隻能再去和新的女孩子認識,但還是有些遺憾,放不下。
【答】:可以理解。但不要這樣解釋,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能量反應,對方,其實就是因為你的“在”而在的。可以去追求,大膽追求,但是對於結果不要介意,這個態度適合於一切事情。有時候,看似理想的那位不一定適合你。下一位吧。對方漂亮,這漂亮依然是你自己的美麗。並非這個身體必須擁有對方的身體才能擁有你自己的美麗。一切的美麗都是自己,一切的醜陋也都是自己。沒有例外。
當你明白你自己到底是什麽了,那麽無限的自信就在了。也許追求10位,隻有1位成功,很不錯了。這是正常情況,我們看看社會現象就知道了。哪有第一眼看中的就成功的。
但是,你的安心和自信,人家老遠就敏感到了,看似的“人家”其實還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看似沒有追求到其實依然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
這樣吧,如果你實在需要有一個切入點,就把這當成是上帝在追求,你覺得上帝會介意結果嗎?不但不會介意結果,而且還會非常自信,膽子大的很呢,上帝嗎,一切對於上帝都是遊戲一般,被拒絕和被接納對於上帝沒有不同,不會有得失的糾結。雖然這是比喻,其實也是是事實,事實比你就是上帝還要驚人,你無限超越“上帝”,你自己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一切你可以說出來的或想象出來的情況。
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就變成了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了?身體自發自動地追求,連“喜歡漂亮女孩”這個意願都是無限總能量自發自動升起的。對方的反應依然是總能量自發自動的,有時候拒絕,有時候順利談下去了,都是OK的。
安心和自信,好像是你的氣味,老遠就被大家嗅到了。但是,安心的自信不是靠刻意培養的,而是越來越深入明白自己的無限二自然蔓延一切的。是的,現在可能還不安心還不很自信,但是蘋果慢慢成熟那樣慢慢地你會越來越安詳的,找得到對象找不到對象不真有價值上的增減,明白了你自己到底是什麽才沒有白過這一輩子。男人年齡大一點才找到也不晚,關鍵是明白你自己是無限本身,不自卑自怨,你放鬆安心了,那麽,整個世界就立刻敏感到了就立刻配合了,整個一切都是你自己。
反之,自卑,埋冤,抱怨“怎麽人家老是避開我?”,“是不是我有很大缺陷?“, 陷入這樣的抱怨自卑的話,整個意識場都立刻敏感到了這樣的自卑埋冤,誰喜歡和自卑埋冤的人在一起?
【答】:謝謝解答,太感動了。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有緣的,哪怕你在交往過程中,“沒處理好”,“很多事情沒做好”,都不影響結果。
【答】:是的,不會影響。這樣的因果關係都是看似的,其實這裏隻有自己,沒有兩樣東西獨立存在就不可能真有因果這回事,所以,“結果”是理性上的幻覺,如果你認為結果是有的,那麽就會看似造成了因果關係。看似的你的身體的一舉一動,看似的別人身體的一舉一動,比如,你的身體的“說錯話”或“不敢說話”或其他動作,其實都是無條件正確的總能量的自發自動,不可能真有“沒處理好”這回事的,”沒處理好“僅僅是思想理智評判出來的因而已。對於不真適合你的對象,就算對方張的閉花羞月的漂亮,身體會自然而然地知道這樣的對象不適合你成為結婚對象的,就會看似反應出“不恰當的語言”或“不恰當的行為”,最後結果不成。但是思想理智往往解釋為“我處理不當造成了對方的反感”。其實不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那回事。反之,如果是遇到適合你的那位,身體隨便做什麽都不可能不成功的。
采取這個態度試試看:明白了你自己就是無限本身,絕對無缺憾,絕對是固有既定的大圓滿,當下此刻即是。就現在這個樣子就是無限的無條件的充實了,不缺了,那麽,有沒有女朋友?結不結婚?都是充實的當下此刻基礎上的BONUS了,可有可無的添加劑,好像蛋糕上的糖霜的添加劑那樣並非必須。在如此的《明白》之下,相親的成敗結果就不重要了,有如遊戲那麽娛樂了,那陰霾天,那小雨,那看似“不順利”的約會,不都是整個無限自己的娛樂遊戲嗎,哪能是某個缺陷的東西在補缺呢?這就是為什麽《明白》的越深刻,你自己會在能量上越放鬆,然後整個環境立即反應出你的態度來了。
也就是說,即便你認為是最壞的情況:這輩子找不到對象了,餘生要單身下去了,絲毫不改變你自己就是無限充實圓滿這個事實。那麽,一切出現的情況都是BONUS了。BONUS在中文中翻譯成“優惠”吧。當然這樣說的是比喻,但也是絕對的事實。事實比我上麵說的還要無限的圓滿,隻有你自己去品味,你才能明白,這是無法通過語言描述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