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和讀者討論微妙的品味》

(2022-01-13 13:15:03) 下一個
 
【王曉林】:
當然有一個“狀態”,就是真的洞見了先生所講的。就像人人都知道所謂的人生終究是一場空,也沒有多少人會反駁,但是做起事情來恰恰又是相反。明白道理和完全臣服於道理不一樣。(道理這個詞不太合適,可一時我想不出比道理更好的字眼了)
譬如在噩夢裏有時意識到是夢了,但依然膽戰心驚,一不小心又完全忘了可能是在做夢。這跟似醒非醒那時不同。那時除了夢境並沒有其他場景出現,但已經完全明白一切的不真實。
現在也是一樣的,我很相信一切的故事性不是真的那樣,究竟發生了什麽真的搞不清楚。空間是幻覺嗎?應該是吧,因為如果有空間,它來自哪裏。時間是幻覺嗎?可能是吧,如果要有時間這個東西,他要有衡量他的標準。有什麽存在嗎?不知道了,如果有存在的,什麽創造了它?如果沒有存在,但偏偏自己又能自證。
哈哈。我打字到這裏忽然有點後悔了,算了,留著它吧。
小時候我一點肥肉也吃不了,因為我覺得吃那個味道很惡心要吐。後來很多次事實證明我在不知道有肥肉的情況下吃了非但無礙,還很受用。再後來,忽然就接受了他了。
【陳明亮】:
不必後悔說這些,後悔的是思想理智,但打出這些字的是THAT!看清了一切後悔和希望都是思想理智的幻覺運作,就放它們去了。對,在經驗中出現可怕的情況的時候害怕會升起,這也是故事的不可分割的內容啊,為什麽要“不害怕”呢?微妙就微妙在這裏了,當你在敏感度越來越成熟之後,同樣是害怕,但有微妙的不同,這個不同我無法通過語言說清,你會有一種在電影裏麵當演員害怕的微妙感覺。我沒有建議你消滅害怕感覺,故事裏麵該害怕就要害怕,這不是錯誤。高級瑜伽不企圖改變經驗故事的內容,而是發現你自己是無限超越經驗內容的。你在能量上有會越來越敏感到這是《戲裏的害怕》。害怕依然發生,不必刻意阻止,但又會品味到說不出的無限,好像“害怕”相對於無限的自己來說太微不足道了,太渺小了,你會發現這個說不出的感覺的,你會發現這個奇跡的。你說:“那時除了夢境並沒有其他場景出現。。。“, 真的嗎?請仔細品味經驗每一刻,當你認為“除了這個情況沒有其它情況發生“,這是什麽告訴你的?這就是思想理智認為的,但這個”認為“不是現實。就在思想理智這麽認為的時候,請實際品味無限細微的經驗, 你會發現無限多的微妙在同步發生,比如說在“害怕事情發生”的時候,無限多的不是害怕的微妙也在發生,隻不過思想理智沒有注意到而已。請注意無限多的“非害怕”的情況也在發生,它們的價值一點不亞於那個“害怕”的情況,隻不過思想理智沒有注意到而已。敏感度不高就是這樣的。思想理智就像一個類似照相機聚焦的功能,它總是集中到某一點上,然後就定義這點就是全部的發生了。其實現實完全不是思想定義出來的這樣的,在這一點發生的同時,無限多的其它點同步在發生。如果你稍微把注意力從集中的那點暫時移開,立刻你就發現了無限奇妙在同步發生,而不是那個你認為害怕的或痛苦的一點了。這就是為什麽當你沉浸在個人的難受情緒中的時候,我建議突然往窗外看看,看看那個樹上的鳥兒,看看那樹葉,看看那草地,看看那藍天,它們都沒有難受,但它們也是100%的你自己。這是一個讓思想理智捆綁鬆動開來的竅門。不要性急,慢慢品味。
【陳明亮】:
再舉一個例子,你所能體驗到的視野有多大?不就是那個類似橢圓形的視野嗎?萬事萬物再偉大都無法超越你那個視野橢圓形,但你把頭從一邊轉到另一邊,這個視野橢圓形也跟著轉。我問你,除了這個視野橢圓形外,你還能夠看到什麽呢?現在我建議你做這個練習,去注意一下這個橢圓形的邊界,看看那裏是什麽東西?你會發現那個邊界越來越微妙越來越無法說清了。我建議你去找找有沒有這個邊界的底,你是無法確定這個邊界有底的,它好像無限地發散出去,無法確定那一點是到底了。這是不是奇跡?如果你不注意品味的話,思想就定義為視覺橢圓形是有一個類似鴨蛋一樣的形狀的,是有限的鴨蛋形,但如果你仔細去探索鴨蛋的邊界,就找不到底了,無限微妙無限說不清了。思想理智告訴你什麽故事?思想理智說視野是有底的,不是無限的。但如果你實際去探索的話,就會發現思想理智告訴你的不真正成立,思想理智告訴你的都是抽象幹枯的概念,不是真相。不但視野沒有底,聽覺也沒有底,感覺也沒有底,觸覺也沒有底。沒有一樣東西是有底的。如果你去確定任何一樣東西,你就會發現這樣東西初看起來是有明顯輪廓形狀的,但經不起仔細品味,仔細品味了以後就發現它其實根本不是東西,而是無限發散無限微妙的THAT!
你說的很好:“我很相信一切的故事性不是真的那樣,究竟發生了什麽真的搞不清楚。空間是幻覺嗎?應該是吧,因為如果有空間,它來自哪裏。時間是幻覺嗎?可能是吧,如果要有時間這個東西,他要有衡量他的標準。有什麽存在嗎?不知道了,如果有存在的,什麽創造了它?如果沒有存在,但偏偏自己又能自證。“。 我的評論是,你無法確定任何東西就是這樣東西,因為你找不到參照物來完成這樣的確定。這些所謂的“東西”或“情況”都是思想理智(MIND)中形成的概念,它們就像夢中的“東西”或“情況”一樣無法被確定。它們就是MIND而已。當思想理智(MIND)看思想理智中形成的東西和情況,就會感覺出貌似的真實感來。什麽是“時間”?首先“時間”是思想理智貼的概念標簽,把它定義成時間已經不對了,更別說去證實這個本不是時間的概念就是時間了。同樣,什麽是空間?也和時間一樣的道理,連定義本身就已經不成立了,怎麽可以證明呢?它們哪裏來的?它們哪裏都沒有來,因為它們根本就是思想理智上形成的幻覺概念。我問你,昨晚的夢從哪裏來的?夢從來沒有來,夢隻不過是思想理智上形成的顯現效應,是一種效應,並非真的有“夢”這樣的東西產生了,來了,然後去了。最後一句你說的對:“但偏偏自己有能自證”。你唯一可以證明的就是你自己。你無法證明時間就是時間,你無法證明空間就是空間,你無法證明房子就是房子,你無法證明視野就是視野,你無法證明一切東西就是這個東西,但你可以無需努力地,無需參照物地證明一切都是自己(THAT),除了THAT還是THAT。這是不需要證明的證明。
【王曉林】:
這個我還真看過。我也明白沒有什麽能抓得住的,除了思想告訴你抓住了,親自去體會,都弄不明白。比如上麵先生說“後悔”是思想,那如何也不是“that所為”呢。我記得沒有“修行”之前,就很痛苦這個情況了,腦子不知道想了多久了,每次都很痛苦。我發現自己什麽都不能真正搞明白,好像被什麽束縛的傀儡,那真的是夠難受的。
【陳明亮】:
連“後悔”情緒都是THAT做的,所以放下它吧,隨他去後悔吧。仔細品味那個思想稱為“後悔”的情緒,你越品味它,就越無法定義它是剛才你那麽相信的“後悔”定義了,它變得越來越說不清了。如果你不加定義地駐在“後悔“中,它就不是後悔了,它是什麽無法說,它就是THAT本身!
還有一個竅門就是:當後悔或痛苦來了以後,不必要去擁有它們,不要相信:“我這個人後悔了,或我這個人痛苦了”,而是:“後悔就後悔,苦就苦吧,隻不過是一種能量震蕩形式,隨他去吧,與我無關“。
【王曉林】:
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品味”或者說“親密接觸”無法堅持,這是否就是有些老師強調修“定力”的原因呢?比如先生說的那幾個小測試,“從動到靜”,“看電視移動注意力到屏幕”等等,我都堅持不下來,幾秒鍾就心煩意亂,也無法深入“品味”這個“心煩意亂”。
【陳明亮】:
你問:“比如上麵先生說“後悔”是思想,那如何也不是“That所為”呢“。
當然這是THAT的為,不是”你這個人“的為。這就是《無為》。無為就是說不是任何個體的作為,而是無限能量的作為,所以你不必擁有一切因果關係,不必擁有一切責任。注意,這句話是說給比較成熟的那位聽的,不要因為我說不擁有責任就為非作歹了。不是思想想象的那麽簡單
可能你把“品味”定義為“王曉林這個人通過感官來品味”。這是誤解。“品味”不是靠“你這個人”的努力來堅持的,“品味”是關閉不了的。就算“你這個人”在思想上說“我忘了品味了”,其實,“忘了品味”就是品味本身。否則你怎麽說出這個感覺來了?品味“忘了品味”就可以了。隻要有意識,品味就無法關閉。也許你可以說在昏迷中沒有品味,我不知道。等到昏迷之後再說吧。至少當下此刻無論什麽情況,無論你覺得有沒有品味,品味都在進行。
【王曉林】:
我有時會靜坐,但不是為了獲得某種狀態,就是想看看自己能駐在自己上,不被思想和環境左右多久,可能會增強點“定力”或者“警覺力”。然後把這個“定力”延伸到白天的生活中。您看這套路是否可行。
【陳明亮】:
品味不是“人的品味”,品味 == THAT。所以無法關閉,難道你有本事關閉THAT嗎? 連THAT自己都無法關閉自己,談何“你這個人”了?。所以無時無刻品味都在自動自發地進行中。真正做瑜伽品味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無限THAT做的。
靜坐是可以的。但真正的“淨”並非需要身體坐著不動。真正的靜坐並非物理意義上也並非心理意義上某樣東西或某個情況靜止不動了。同樣道理,真正的“定”並非你現在思想上認為的“定”,而是超越一切物理乃至心理層麵“動”或“靜“的定。真正的”定“和物理乃至心理上的”動“或”靜“無關,而是一種超級無所謂,連”有所謂了“也無所謂。其實我說過很多次了,可能大家沒有明白我的意思。
當然,你可以在經驗中練習靜坐,這沒關係。也許你會獲得某種特殊經驗,這些我以前都做過,也獲得身體沒重量的奇妙感覺。到底身體有沒有重量我不知道,但在感覺上會走路沒重量的感覺。那時我還以為“開悟”了呢。現在明白了,這些都是特殊的經驗形式,還是經驗內容,和“開悟”無關。我也在靜坐中超越了時間,有一次靜坐大約10分鍾,人家說我在那裏坐了半小時。還有一次在靜坐幾小時後突然金色能量通體貫穿上下,一切都是這個“金柱子”的感覺,出來以後爽了好一整子,還真以為獲得了大師們說的KUNDALINI能量效應了。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都是經驗的特殊效應。現在明白了,真正的明白完全不是那些情況。
別人看不出我整天在靜坐。他們都說你完全沒有靜坐啊,你的身體在活動啊, 你騙人,哈哈。因為人們看到的都是物理上的視覺效果,他們看到我的身體在活動,在吃飯,在走路,在幹活,在回家,在上班,但這些都是靜坐啊,因為真正的“靜”和外表顯現出來的效應無關的。這些也同時是品味,思想上肯定說這些都不是品味,因為思想上認為的品味都是通過感官器官上的“品味”,但真正的品味是超越感官器官運作的。真正的品味連“感官器官是否品味與否”都品味了。真正的品味是無法關閉的,因為它就是你自己,即是THAT。我現在已經不做那種物理意義上身體坐在一個地方不動的靜坐了。沒必要身體不動,真正的“定”或“靜”不是靠練習身體不動練出來的,而是無限微妙地敏感度提升,最終你會發現也不是靠“你這個人”提升敏感度的。一開始看似是靠“我這個人”來觀察品味,但逐漸地你會發現有一種說不清的能量在替你觀察品味了,關都關不了了。連“不品味”了,休息了,嘿,品味還在進行中。
請注意:一切思想理智上告訴你的“我忘了,我停止了,我做不了品味了“,這些思想理智告訴你的通通都是謊言。沒有真正的停止,沒有真正的忘了,沒有真正的做不了。但思想理智總是要你相信有這些”停止,忘了,做不了“,然後你就信以為真了。品味這些思想告訴你的所有情況都不是真相。連“沒法品味”還是品味在進行。如果思想理智告訴你:“我忘了品味了”,就品味這個“我忘了品味了“,看看它真是這個情況嗎?你會發現思想理智開的大玩笑的。記得我提到過的嗎?如果你忘了什麽東西,這些被忘了的東西不值得擁有,因為它們是幻覺。你也許感覺上會“忘了”東西或情況,但你永遠不會忘了你自己(即THAT)。一切會想起來的或忘了的都不是真相。“忘了”和“想起”都是思想理智運作,沒有什麽偉大的意義。
你說道:““從動到靜”,“看電視移動注意力到屏幕”等等,我都堅持不下來,幾秒鍾就心煩意亂,也無法深入“品味”這個“心煩意亂”。
沒關係,就直接品味“堅持不下去”,什麽味道呢?發現連這個也是故事內容,完全空性的。就直接品味“心煩意亂”,什麽味道?真的是思想告訴你的心煩意亂嗎?還是無限能量本身在震蕩?你會發現心煩意亂不真的可以確定(定義)為心煩意亂,而是好像沉浸在無限的能量中那樣,無法確定,這是什麽味道呢?沒有要你“深入”到心煩意亂這種定義出來的故事中去,而是無努力地凡凡地看著被定義出來的“心煩意亂”上,當它是開玩笑那樣地看著它,它逗你玩,你也逗它玩。當煩惱襲來,就是THAT在逗你玩,你即是THAT本事,你就逗它玩回去,別當真了,它跟你開玩笑,你也跟它開玩笑,然後你就會發現這一切都像開玩笑那樣地不當真。
不要相信THAT具有無限的神奇是你無法觸及的。NO,NO,不是這樣的。你就是THAT本身,THAT有的神奇你都有,你和THAT是等同地位的。無論THAT顯現出多麽微妙複雜顯現效應,你作為THAT具有等同的微妙複雜的能力來看穿你自己的遊戲。如果你相信你是一個無能的渺小的“人我”,正是因為這樣的相信看似把你的敏感度一下子降低了,好像作為這個“人我”就沒有微妙能力了,就失去了敏感度,就上當受騙了,這僅僅是看似的。NO, 不是這回事。你就是終極的THAT本身,別相信思想告訴你的故事邏輯。THAT有的你都有,因為THAT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THAT,唯一可以看穿THAT的魔術的那位就是你自己(即THAT本身)!連“還不足夠敏感“也僅僅是看似的現象。不要認為“陳明亮”可以看穿而我不能,因為我比陳明亮差一截。NO,NO,沒有這回事。注意,之所以陳明亮在就是因為你在,之所以佛祖在就是因為你在,之所以耶穌在就是因為你在,之所以上帝在就是因為你在,THAT在就是你在。所以,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明白你自己的那位。沒有別人可以教你什麽技術,根本沒有別人,沒有其它,隻有你自己在。
你讀我的語言可能有種感覺,好像我是一個終極的“勵誌”專家在鼓勵你。不是這樣的。我不是激勵你的意誌,我不是為了讓你高興。我就是指向你自己的本來麵目。你的無限的“能力“是不需要我來激勵的,因為你已經是它了。我僅僅是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不是思想理智告訴你的那個“你”,就是這個好消息。釋迦牟尼已經告訴人們了,但人們沒有明白,整個心經早擺在那裏幾千年了,沒幾個人真看明白。
【Linda Wang】:
我用的就是先生教的這個竅門,真的很好用啊,可能是適合“我”吧,一開始的時候好像就是一種甩鍋的態度,把它都甩給無限整體,會有一身輕的感覺,慢慢的現在我還蠻期待每天睜開眼後看思想怎麽來忽悠我的,其實也是它自己在忽悠自己,有了好玩的感覺。
【陳明亮】:
誰知道呢?每個人都是特殊的,也許上段夢中(上輩子)敏感度已經很高了,這次聽到其實就是甩鍋那麽簡單,就一下子有效了。對,先甩掉(出世),然後回過來品味那些甩掉的情況(入世),會好玩了。
【呂秀玲】:
“整天都在靜坐”
哈哈哈,太震撼了!無論“你”做什麽,你都“在”,各種狀態“流”過“我”,我就是靜坐本身啊!
隻有 自 ――在。
【陳明亮】:
對!靜在動之中。看似動其實靜。動無異於靜。動來動去還是不變的TA。你能定義到底什麽是“動”嗎?如果要定義“動”這個概念,必須有可以確定的“東西”才行。有可以確定存在的“東西”嗎?
【呂秀玲】:
“動”就是即時即刻的“靜”
“靜”就是現炒現賣的“動”
動靜,不過是思想對即時即刻的解釋,有了動靜,就有了東西。
“我”就是即時即刻現炒現賣的THAT,即時即刻的“在”。
總之,除了我在,就是我在,我在……無始無終
【陳明亮】:
說的太好了!我無話可說了,
【Linda Wang】:
品“那些甩掉的情況”就是品那些“偽裝”的空…?偽裝就像透明的,其實就是that
【陳明亮】:
說的不錯,品味那些甩掉的概念或情況就等於品味自己的無限空性,然後你明白了空性也就是自己的無限實性。語言上無法表達清楚。等到你明白了,就不說空也不說實了,都是TA,有啥好說的?
就是品味自己的味道。
【Li Jie】:
你說: “不必後悔說這些,後悔的是思想理智,但打出這些字的是THAT!看清了一切後悔和希望都是思想理智的幻覺運作,就放它” 。為什麽打出字的是THAT? 思想 也是THAT,做也是THAT。
【陳明亮】:
說的不錯。打字的是THAT,思想能量也是THAT,一切都是THAT,但當思想能量相信了思想能量解釋出來的情況:“是我這個人在想,是我這個人在打字”,那就會產生看似的錯位。
【Linda Wang】:
可以說自己的味道就是生活、就是能量震蕩、就是魔術表演等等,對嗎?就是說不清是什麽? 哈哈,管它是什麽,反正都是that
【陳明亮】:
“自己的味道”就是TA的味道,一切都是‘它’的味道。
這句總結的好,看到你說“管它是什麽,反正都是TA”,就知道你差不多成熟了。
【楊蕊娟】:
明亮先生-我舉個例子,在股票交易上,是連續的經驗,都是思想定義的,每曰的開盤大跌,隔天醒來看盤,思想又把我定義説有個我,我的股票在跌,一早看盤又跌,我明白我又在入夢了,看似這夢是連續的,其實是即時即刻思想在夢境中解釋出來的,如明白是That的顯現(我,早上,股票,時空...)一切沒發生,都是空性的,不當真它,就是個遊戲就是夢。都知道,但是每曰醒來又忘了That,又回到角色,思想又即時即刻顯現昨晚的我,有股票有時空...把我(角色)的記憶從年輕到現在的股票,時空..又關聯起來,這些都是空性,無法定義,自動自發的,一切是That的顯現。問題是這個角色(我)想要股票漲,但是That是一體無限的展現經驗流(所有夢中的萬事萬物的展現)我無法控製、定義,我隻能接納允許一體的夢境流經,這經驗流沒有我認為的好壞對錯,我隻能看著它體驗品味它,明亮老師,我這樣寫是明白了嗎?
我看了下一篇先生的文章,似乎又明白了點,一問問題答案就來,That太神奇了!感謝 明亮先生。
【陳明亮】:
說的大致不錯。經驗顯現中肯定會有變化,你說的股票漲跌就是經驗變化。這些變化就像昨晚夢中經驗變化一樣是空性的。你不需要記起或忘了THAT。THAT不是一個可以記起然後忘了的東西。隻要你發現一切都是空性的發生,就可以了。THAT不是一個東西,我用THAT這個詞匯隻是為了方便表達而已,省了我每次打一千個字。THAT不是一樣你可以抓住靠牢的東西或個體。THAT也不是一種思想概念,THAT也不是一種經驗狀態。THAT就是《明白》,明白了一切的發生就像沒有發生一樣的空性,就是THAT了。你**就是**TA,而不是你記起了TA或忘了TA,就算你忘了一切概念詞匯,連英文的THAT都不會說了,你還是TA。“每日醒來忘了“是什麽?就是TA。你提出了“隻能接納”這個概念。這不是接納不接納的問題,而是看清沒有真的一個稱為“楊蕊娟”的人可以接納經驗的顯現模式變化。無論這個“人”接納不接納,TA總是那個樣子,就是千奇百怪的顯現變化樣子,連“楊蕊娟”這個人的樣子也是TA顯現出來的樣子中的一個樣子(經驗質地內容)。沒有一種經驗顯現內容來接納另一個經驗顯現內容的道理。“楊蕊娟”和“股票漲跌”都是經驗顯現內容。而不是“楊蕊娟”這個人可以獨立於“股票漲跌”之外來接納它們。所以,根本沒有誰接納誰這個概念。這就是為什麽我說,你是擺脫不了經驗的,因為經驗就是你自己。就算把肉體消滅了也擺脫不了經驗,不知道什麽時候,“呼啦”一下子小貝貝看似生出來了,經驗又看似開始了,無止無休。經驗內容上的“楊蕊娟”認為“股票”是和“楊蕊娟”是分開的兩個不同現象。其實分不開,它們都是同一個故事內容現象。但有一件事你可以做,就是看著經驗,發現一切經驗顯現出來的故事內容都是空性的,不但股票是空性的,“楊蕊娟“也是空性的。股票依然可以炒,卻明白這不是“你”這個人在炒,而是TA的作為意誌。所以, 炒股的勝敗就不那麽重要了。但不要幻想,我把股票都賣了,不炒了,我就“開悟”了,沒這回事。無論賣不賣股票炒不炒股票,都沒有屬於“楊蕊娟”這個人的開悟。真正的開悟就是看明白這一切全部是經驗內容,它們看似在發生,其實根本不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那種簡單的抽象的“發生”這回事,連“楊蕊娟”都不是思想理智說的“我這個人”這麽簡單的一回事,是什麽回事?太無限了,無法言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