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8年以來的相關重要研究,共同解讀影響大腦健康的諸多因素,分享給大家!
【1】簡單地改變生活方式就能夠改善大腦健康 有效應對諸如癡呆症等大腦疾病
在過去幾十年裏,人類的預期壽命發生了明顯的增加,隨著醫學研究、營養和醫療保健領域的進步,如今人們可以很輕鬆就活到80多歲,但人們預期壽命的延長也是需要花費一定代價的,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就很有可能患上諸如癡呆症等神經變性疾病。
盡管目前缺少有效的療法來治療這些疾病,但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體試驗結果表明,我們能夠采取多種策略來改善生活方式,從而增強大腦的功能,甚至還能有效預防大腦疾病的發生。
如今研究人員已經通過研究闡明了體育鍛煉對大腦健康的有益效應,尤其是有氧鍛煉,而且原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參與體育鍛煉能夠通過一種神經可塑性的機製來改善大腦的健康,而這是大腦細胞很容易對疾病或損傷做出反應的地方。
體育鍛煉能夠誘導機體一係列生物學過程的發生,從而就能夠改善負責記憶和決策製定的大腦區域的功能。尤其是,相比僅進行力量訓練(比如舉重訓練)而言,跑步或騎自行車能夠明顯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水平,這種特殊蛋白對於大腦細胞的生長和存活非常重要,而且大腦成像研究也發現,運動訓練能夠促進大腦海馬體變大,而且改善大腦記憶。
【2】為何吸煙、吃巧克力讓我們感覺如此快樂?快樂如何影響大腦健康?
每天我們都會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做一係列選擇,我們會做一些讓我們感覺良好的事情,同時我們也會完成一份特定的工作,不管其是否有回報,這些經曆有助於塑造我們對待生活的看法,並且定義我們的個性。因此,我們管理或維持我們追尋快樂的能力問題或許歸因於許多神經性精神障礙,比如成癮症和抑鬱症等。
機體的快樂是由大腦多個部位所釋放的神經遞質所驅動的,而這種快樂的感覺就是機體對食物、性和毒品做出的反應,大腦獎懲係統中多巴胺的釋放尤其重要,其能夠告訴大腦何時期待有回報,以及調節機體驅使我們去尋找能夠得到回報的東西。
多巴胺的釋放對於機體一係列功能都非常重要,比如隨意運動和認知等,而諸如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患者大腦中就會釋放較高水平的多巴胺,從而就會誘發一些精神病性的症狀,在一些諸如帕金森疾病等神經變性疾病中,負責運動協調的多巴胺細胞會過早死亡。所有的濫用藥物,不管其主要的作用方式如何,其都會促進多巴胺的釋放,而其它獎懲經曆,比如性、食物和讀博等,都與多巴胺釋放水平的增加有關,相反,大腦獎懲係統中多巴胺水平下降與機體抑鬱症發生有關。
【3】鍛煉如何增強大腦功能 預防多種精神疾病的發生
在加拿大,大約五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會在其一生中經曆精神疾病,這在美國也有類似的數據,預防精神疾病和其它慢性疾病一樣重要,比如心髒病、糖尿病和癌症等,與有效預防很多慢性疾病一樣,定期鍛煉在預防精神疾病上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在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中,研究人員對266,939名參與者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每周運動保持在150分鍾及以上的參與者,其患抑鬱症的風險會降低20%。5月7日至13日是加拿大的全國“精神健康周”(Mental
Health Week),在健康周上我們或許有機會告訴人們鍛煉對機體身心健康的影響。
鍛煉不僅能帶來長期的好處,而且僅在鍛煉一段時間後,人們就有更大的機會在一天中經曆一些積極性的事件和成就,其它研究則發現,僅僅是一次性的鍛煉也能夠改善機體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而且如果你能想得更好的話,可能就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僅僅在幾次之後,鍛煉的好處就會大大增加,當不愛運動的人隻進行為期四周的步行和跑步鍛煉後,其機體的記憶力就能明顯改善,而且壓力和焦慮症也會降低。
【4】Cell:震驚!腸道細菌以性別特異性的方式影響大腦中的免疫細胞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對腸道細菌變化作出不同的反應,這種反應差異取決於小鼠是雄性還是雌性,以及它是小鼠胎兒還是成年小鼠。這一發現對大腦發育和疾病產生潛在的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icrobiome Influences Prenatal and Adult Microglia in a Sex-Specific Manner”。
近期,科學家們已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我們消化係統中的細菌(統稱為微生物組)能夠通過它們產生的代謝產物影響大腦。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影響從大腦一直延伸到子宮。通過進行顯微鏡觀察和基因組分析,他們證實在小鼠中,母鼠中的微生物組缺乏會影響發育中胎兒的小膠質細胞,即中樞神經係統中的主要免疫細胞群體之一。
Ginhoux說,“這真地是引人注目的。我們從沒有想到母鼠內的胎兒會因母鼠缺乏微生物組而受到影響。我們之前認為胎兒的大腦是一個封閉的係統,不會受到擾動,而且僅當胎兒離開子宮時,環境才能夠影響它。”
【5】Neuropsychologia:打個盹兒都會增加大腦的錯誤記憶!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psychologia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蘭開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白天小睡(打盹)一會兒或會加速大腦對詞語的錯誤記憶,研究者表示,小睡過程中,睡眠或會影響機體記憶識別測試中的錯誤記憶。
文章中,研究者對兩組人群進行了研究,其中一組睡眠1個小時45分鍾,而另一組人則保持清醒;兩組參與者同時被要求集中注意力觀察電腦屏幕上的中心注視點,同時48個測試詞語相繼在中心點的左邊或右邊出現,隨後參與者通過按壓“是”或“否”鍵來判斷其是否在屏幕上看到過這個詞語。
測試的詞語中包含了一些相關的詞匯,比如床(bed)、休息(rest)、醒(awake)、累(tired)、做夢(dream)、打盹(snooze)、小睡(nap)和打呼嚕(snore);在測試過程中,研究者會要求受試者回憶或識別出最初列表中的詞語,而並非與列表無關的詞語或之前未見過但與列表主題相關的(比如sleep)。
【6】eNeuro:早期環境會改變大腦軸突連接!
一項發表在《eNeuro》上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種調節神經係統兩端連接早期發育的新機製。這項工作表明神經活性需要這個過程,這項發現將為大腦連接問題(如孤獨症)等帶來了新的見解。
中樞神經係統中的軸突通路在胚胎發育階段就已經確定。大多數軸突會穿過大腦中間,而其他的不會,導致的框架對於產生後期認知功能的神經傳導至關重要。盡管軸突的路徑受嚴格的遺傳學控製,但是環境因素對軸突的影響程度還不清楚。
通過使用透明的斑馬魚胚胎模型,Josh Bonkowsky及其同事通過光遺傳學刺激抑製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R),發現抑製NMDAR對於軸突正確地穿過中部是必需的。NMDAR對神經活性的調控可能通過一個對大腦發育和神經疾病有影響的基因完成。
【7】小心!父親的壓力會改變後代大腦發育!
在小鼠身上進行的新研究發現父親的壓力會影響後代的大腦發育。這種壓力會導致父親精子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孩子的大腦發育。這項新研究為父親在孩子大腦發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釋。
科學家早就知道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環境(例如飲食、壓力和感染)會對後代造成負麵影響,這可能是由於這些環境影響某些基因的表達——也就是表觀遺傳學。
但是由馬裏蘭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家Tracy Bale領導的研究團隊現在發現父親的壓力也會影響後代的發育,主要通過改變精子的重要特征改變後代發育。
Bale於2月16日在德克薩斯州奧斯廳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年會上報道了這項未發表的新研究結果。
此前Bale已經發現經曆長期中度壓力的成年雄性小鼠的後代對壓力的反應水平降低,而壓力活動改變與神經疾病有關,如抑鬱和PTSD。她和她的團隊研究了這種反應水平降低的機理:他們發現父親的精子中microRNA發生了改變。而microRNA很重要,因為它們在基因變成蛋白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8】Sci Rep:重大發現!少量飲酒有益大腦健康!
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喝幾杯酒可以幫助整理大腦的思緒,近日,來自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喝酒的確能夠幫助有效清理大腦,研究者指出,少量飲酒能夠抑製機體炎症表現,並且幫助大腦有效清除毒素,包括和阿爾茲海默病相關的蛋白,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
醫學博士Maiken Nedergaard表示,長期攝入過量的酒精對機體中樞神經係統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然而這項研究中我們通過研究首次發現,攝入低劑量的酒精或許對於大腦健康具有潛在益處,能夠幫助改善大腦移除廢棄物的能力。這項研究為如今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又增加了一定的證據,即少量飲酒有益機體健康,但過量攝入酒精被認為是有害機體健康時,大量的研究都開始尋找少量飲酒和機體心血管疾病及多種癌症發生風險降低之間關聯的證據。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對機體的類淋巴係統(glymphatic system)進行了相關研究,2012年研究者Nedergaard及同事就首次描述了大腦的獨特清理過程,他們揭示了腦脊髓液如何泵入大腦組織中清除廢棄物,比如和阿爾茲海默病及其它癡呆症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等,隨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當我們處於睡眠狀態下時機體的類淋巴係統會更具活性,但卻會被中風和創傷破壞,但鍛煉就能改善類淋巴係統的功能。
【9】重大發現!DNA中的暗物質或會影響機體大腦發育!
基因組中“暗物質”片段產生的謎題已經困擾了科學家們10幾年時間,這段長而彎曲的DNA鏈並沒有明顯的功能,而如今研究人員揭開了這一謎題;這個難題主要集中在一些不編碼蛋白質的DNA序列上,然而這些序列在很多種動物機體中是相同的,通過剔除一些超保守成分(Ultraconserved
Elements)元件,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序列或許能夠通過對編碼蛋白的基因表達進行微調來指導大腦的發育。
這項研究刊登在了1月18日的Cell雜誌上,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諸如阿爾茲海默病等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病機製,同時研究人員還證實了推測所有超保守元件對機體生命重要性的假設,當然了,盡管目前科學家們對於這些超保守元件的功能知之甚少。
早在2004年,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基因學家Gill Bejerano教授就已經對這些超保守元件進行了描述,他表示,人們常常告訴我們,應該等到他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麽的時候我們或許才能發表相應的研究成果,如今我們花費了14年才將這一課題搞清楚。
【10】Neurobiol Aging:認知訓練能夠幫助大腦保持年輕
隨著年紀變大而出現的認知能力衰退的症狀是很令人頭疼的事情,而且這似乎是難以避免的"自然規律"。如今,來自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者們則發現了能夠緩解大腦功能隨年紀變大而衰退的方法。
根據最近發表在《Neurobiology of Aging》雜誌上的一篇文章,通過對56-71歲之間的誌願者進行隨機臨床試驗,作者發現認知訓練能夠使得參與者的大腦能量更加充沛,完成任務的難度也會顯著降低。
為了研究大腦效率的變化,研究者們檢測了參與者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神經元的活躍程度。在這項研究中,57名參與者被隨機地分配到了三組中,其中一組為靜止對照,而另外一組則接受了體能訓練,最後一組接受了認知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