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
2020 (82)
2022 (2)
2023 (2)
(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
(美)狄金森
舒嘯 譯
從空白到空白 -
沒有線繩的路徑
我推動機械的腳步 -
或停 - 或毀滅 - 或前行 -
一般地無足輕重 -
如果我抵達盡頭
它的窮盡遠逾
無休無止的磨礪 -
我眼睛緊閉 - 摸索依舊
盲目 - 而更明晰 -
(J761 / Fr484)
譯記:理解這首詩的關鍵是在第二行:“沒有線繩的路徑”。這引用了希臘神話中忒修斯的故事。
克裏特國王米諾斯的迷宮錯綜曲折、複雜迂回,裏麵更有專門吃人的牛首人身怪物米諾陶洛斯(米諾斯的一個兒子),進入迷宮的人均不能生還。這即是“Labyrinth”一詞的由來。
雅典為了避免瘟疫,每年送7對童男童女供奉米諾陶洛斯。雅典王子忒修斯自願作為貢品,去到迷宮。
克裏特公主阿裏阿德涅對這位少年英雄一見鍾情。贈給他一個線團和一把魔劍,教他把線團一端係在迷宮入口,然後一路放著線繩進入迷宮深處。忒修斯在迷宮裏用魔劍殺死了米諾陶洛斯後,得以循著線繩原路走出。
(愛德華·伯恩·瓊斯爵士:《米諾斯迷宮中的忒修斯》)
這個典故一下子讓我們置身於迷宮之中。而且我們不是忒修斯那樣幸運,沒有阿裏阿德涅的線繩。
於是,我們從一個空白之處到有一個空白之處,從一個虛無時刻到下一個虛無時刻,機械地脈動著腳步。由於沒有任何走出去的希望,無論是哪個方向,每一步都無關緊要,沒有意義。
在第二節第一行,詩人還是禁不住想象了一下能夠擺脫現在的困境的“假如”。不過,詩人立即意識到,沒有線繩的引導,這樣的摸索需要先經過無窮無盡的遭遇。當然,這也就否定了那個想象中的“假如”。
詩人盡管仍在迷宮中機械地邁步摸索,然而閉上了眼睛,因為她覺得顧盼張望尚不及盲目碰撞。這是在極寫無望無助。
Fr372中,詩人也使用了“機械的腳步”這一意象。
(西貝柳斯《第二交響曲》第2樂章)
Dickinson 原詩:
“From Blank to Blank”
From Blank to Blank —
A Threadless Way
I pushed Mechanic feet —
To stop — or perish — or advance —
Alike indifferent —
If end I gained
It ends beyond
Indefinite disclosed —
I shut my eyes — and groped as well
'Twas lighter — to be Blind —
(J761 / Fr484)
---------------------------------------------------------------------------------------------
英文詩歌選譯
----------------------------------------------------------------------------------------------
惠特曼(Whitman)《哦,生命啊!》(-- 紀念 Robin Williams)
艾略特(T.S.Eliot)《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
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死亡也不會占得上風》
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不要溫和地步入那永恒的黑夜》
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致我最愛的17歲高中女孩》
遵老同學獨舞先生命,玩笑譯“Someone Like You”
----------------------------------------
總覺得心理係應當開設一門狄金森課,集中分析她那些摹寫各種心理狀態的詩作。 :-)
將這首詩與Fr926(《我踏上了一條又一條木板》)放在一起讀很妙。那裏詩人於孤懸與海天蒼茫之間的步步危機中,仍在小心試探,於是有了那特殊的“步態”。在這裏,詩人已是感到全然無助無望,如何邁步已沒有什麽區別。
虧得覺曉記得,我的確是在《有一束那樣的斜光》裏配了西貝柳斯第四交響曲的第一樂章。西貝柳斯是我喜愛的作曲家。如果想感染些昂揚壯闊的情緒,不妨試試第二交響曲的第四樂章。
此詩正有“無可逃匿的虛無感”。無助與無奈,然而又並非心無波瀾。西貝柳斯的這個樂章交織了悲哀、痛苦、沮喪,最終仍在壓抑之中。
星如雨的大作《螢雪暗夢》千回百轉、天馬行空。那日去跟讀,恰巧也見迷宮和忒修斯的故事。不知你是喜歡博爾赫斯?
同意如雨,好詩好譯,也聽出了“跌宕起伏的反差效果”。譯記也很棒。
很奇怪,我記得的口語裏叫“繩線”,我外婆的用詞。
又,讀第一句,腦海也是“空白”,讀完一遍仍然是。然後慢慢浮現另一首Fr926《我踏上了一條又一條木板》,我再去讀,讀到它最後的“經驗”。回過來想“空白”,便不覺得“空白”難懂了。
問好!
話說回來,假如沒有阿裏阿德涅的線繩,也沒有忒修斯的英雄使命,人生可不就像機械運動嗎:)
這段西貝柳斯的《第二交響曲》絕不機械,給閱讀詩歌帶了跌宕起伏的反差效果。太有意思了!
舒兄好譯! 這裏的indifferent譯成"無足輕重",是不是有點強調了它的重要性,而非"漠然,無所謂"? 反正整首比較難懂:) 舒兄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