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和她的桌椅(現存哈佛)
二零一九年夏天,我再度拜訪狄金森故居時,世界還是另一副模樣。(當然,世界是日日常新的。隻是能夠觸及世界大部分地方,影響幾乎每個人的單個事件,並不常見。)
當時,想到自己嚐試過的中譯,一時興起,就貼了一些出來。沒有想到的是,竟一直貼到了今天。這既是由於“宅家”期間讀“宅家”的詩人頗為自然(而這位詩人又是如此偉大),也是要深深感謝這裏諸位朋友的指點與鼓勵。
新舊譯文,至今日已貼出了101首,以至於英詩譯文篇末的小目錄嚴重失衡。現把狄金森的詩作鏈接抽出來,並注明寫作年份(及詩人當時的年齡)。以後再貼,也增添在這裏。
狄金森詩作無題。譯文依慣例取原文第一句(未必是譯文第一句)為題。編號依 R.W.Franklin 編輯的《狄金森詩集》,即 Fr----。篇中也列出了Johnson 的編號,即 J----。
詩無達詁,狄金森的詩作更是如此。(此話我重複過多次,自覺已有祥林嫂之嫌。)她的大多數詩作可以有、也經得起多種並行不悖的解讀。而一個譯文自然都是要以一種解讀為基礎。於是,我的譯文後都附上了譯記,記錄下譯文所依據的解讀。此外,狄金森詩作也多有“難讀”的名聲,譯記也試圖提供一點介紹。無論如何,我不認為自己在譯記中提供了一個“正確”解讀,隻是希望提交一個“可能”解讀。
個別舊譯文不是依照 R.W.Franklin 版譯出。因懶(lan)散(san)沒有去校對重譯。(本來應該為自己的懶散找個相對堂皇的理由,因一時懶散而作罷。)
-- 舒嘯識於2021年5月9日
把一切從我這裏拿去,隻留給我狂喜(Fr1671)
說來好笑,父親節在微信群裏讀到一連串為何父親節不如母親節的論證。:-)
祝舒兄父親節快樂!
高興大家喜歡這位傑出詩人。
說起來,第一次貼出狄金森還是因為另一個平台(已不存在)有人問起那首詩的語法結構。一時興起,順手貼在了這裏。
如你所言,世事難料,當時至今,已是幾番滄桑。
再次感謝鼓勵。
+1
感謝舒嘯的介紹。祝賀譯詩過百。
而疫情爆發後,你與狄金森宅家一樣,譯出更多。你也豐富了博文的“狄金森格式”,從最早並無譯記,到譯記在前,到中譯在前,且有了精心挑選的配樂。
我作為一個不求上進的讀者,從開始看見狄金森照片就繞開,到被迫宅家後,為那首《蒲公英蒼白的花莖》深深打動,轉折成為—老老實實在舒嘯博客—生動的狄金森詩課裏由零開始學習,從旁聽到提問,不恥多問。
就此,隻有謝謝你的持之以恒,並且對評論的耐心回複,這也是你的風範。
希望讀到不止你的“四百擊”…
也多蒙菲兒介紹,讓我讀到星如雨的精彩文字。此外,我在帖子裏添加音樂,也是多虧了菲兒的指教。
謝謝七月的指點與鼓勵。
要感謝聞香的美文美圖美詩為文學城增添光彩。
(為 Fr138 抱個委屈:那首詩還是關於個人內心痛苦的呀。類似的還有 J8/F42,也不是關於戰場的。)
高興如斯喜歡狄金森。多數情、思並茂的詩作是思在情中。而狄金森每每是情在思中,別具一格、自成一家,讀者多是慢慢“上癮”的。:-)
說到意誌力就慚愧了。實為興致所至。借用句老歌詞是“跟著感覺走”。:-)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祝賀破百!期待二百、三百、四百······
我一直想讀狄金森,但是總是懶散往後推....如果不是菲兒推薦了一首舒兄翻譯的狄金森的《親愛的三月》,這麽好的寶藏博客就給我錯過了:)
這個目錄真是太好了,下次我再來悄悄搬運,這是one stop shopping ^_^
你的文采是文學城的驕傲!你的墨香為我們的心靈找到了回響。
謝謝你!
因為我不喜歡戰鬥,更不愛呐喊。請理解。
謝謝舒嘯。
坦率說如果不是舒君在文學城介紹,我不會讀狄金森。一開始覺得很宅靜,但也很寡淡。逐漸了解她筆觸的細尖敏銳。詩、譯解、和音樂,每個周末的前來,很是一種享受,尤其在宅家期間。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