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
2020 (82)
2022 (2)
2023 (2)
巴黎散記:疫情結束後的巴黎
舒嘯
請不要誤會:巴黎的疫情還沒有結束,仍在封城。春日的陽光裏,一條條美麗的大街小巷依舊很空曠。習性散漫的巴黎人還度日如年地“宅”在家中。
這也讓人們展開了想象:疫情結束後的巴黎是什麽樣。於是,下麵幾張“照片”正在這裏風靡網絡。
說巴黎,當然躲不開鐵塔。疫情後的鐵塔該是這樣吧:
鏡頭再拉開些,向西望去:
凱旋門呢?上麵還會沒有蹲著一頭獅子?
從協和廣場看整條香榭麗舍大街,直至凱旋門:
蓬皮杜中心:
榮軍院和巴黎人厭惡的蒙帕納斯大廈:
紅磨坊:
也不能忘了巴黎加尼葉歌劇院:
這些“照片”並非新作,而是藝術家Chris Morin-Eitner數年前創作的的攝影合成。當年展出時,人們讚歎著作品之美和藝術家想象力之豐富,也有人覺得很是恐怖。現在,又自然地被大家想起。
(以上照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我會立即刪貼。)
以瘟疫為背景的文學作品中,加繆的《鼠疫》、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或曰《愛情時期的霍亂》,哈哈)等極其著名。昨天在書櫃裏找書時,看到了這本:
大家可能更熟悉 McCarthy的另一部作品:《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5)。在2007年,Coen 兄弟把《No Country for Old Men》改編成了一部電影傑作。《The Road》(2006)在2009年也被搬上銀幕。
如果你已經在為疫情擔驚受怕了,現在就不要去讀《The Road》。否則,大力推薦。
這本書是我十多年前在芝加哥工作時,一次登機前買的。一路一口氣讀完,深為感動、震撼。一場書中沒有披露是什麽的末日災難(核戰?天體撞擊?瘟疫?)席卷世界,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尋求生存的希望。
*******************************************************************************
法國是五月中開始逐步放鬆封城的。歐盟內部則在近兩個月前解禁。然而,最近疫情又有抬頭。
想來如果疫情過後巴黎真的是這個樣子,那麽人類多半也真的是在《The Road》的途中了。
為茶兒多買酒提供個理由,妙。:-)
與聞香同願!
但願疫情之後,人可以和自然和睦相處。
許多許多人把Cormac McCarthy的這本書當作了50年代Jack Kerouac的《On the Road》。兩本書書名太相近。而後者大名鼎鼎了半個多世紀,成為一代人的象征。
McCarthy的《The Road》很dark,比凱魯亞克的《On the Road》更容易讀,也更令讀者在情感上被overwhel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