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散記:童話與悲劇
舒嘯
四十年前(1979年)的八月底,四十歲的美國影星珍·賽貝格(Jean Seberg)在巴黎驟然離世。
(珍·賽貝格, 1938 - 1979)
她成為一代傳奇,是因為她橫跨美、法影壇的出色演藝,因為她優雅、精致、幹練的氣質形象,帥氣短發、露踝緊身褲引領一時時尚,也因為美國政府精心策劃對她實施的全方位迫害。
1.
珍·賽貝格步入人生有個童話般的開始。
她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十七歲時,好萊塢聯美電影公司為根據蕭伯納劇作改編的電影《聖女貞德》公開征集女主演。一位鄰居得知後為她報了名。她在近兩萬名應選的女孩子中脫穎而出。
(《聖女貞德》中的珍·賽貝格)
此後,她又出演了同一位導演在法國拍攝的《你好,憂愁》(Bonjour Tristesse)。這部電影是根據法國才女作家“青春教母”弗朗索瓦絲·薩岡(Francoise Sagan,1935-2004)18歲時出版的成名作改編。賽貝格飾演小說中的敘事者“我”, 一個被單身父親寵慣的女孩子。
(《你好,憂愁》劇照:大衛·尼文與珍·賽貝格)
兩部影片上映後評價平平。但是,賽貝格在《你好,憂愁》中把握精準的表演與形象一下子吸引了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 1930 - )的注意。戈達爾請她在《筋疲力盡》(À bout de souffle, 或譯《氣喘籲籲》)中擔任女主演。男主演是當時還籍籍無名的讓·保羅·貝爾蒙多(Jean-Paul Belmondo,1933 - )。
2.
在《筋疲力盡》這部戈達爾的首部導演作品中,賽貝格飾演的是一位從紐約來到巴黎、感性與知性交織的美國女孩,為《紐約先驅論壇報》法國分部打零工,希望有朝一日成為記者。貝爾蒙多則是一個無視社會規範、玩世不恭的無賴,卻又間或流露天真敏感的性格。兩個人都在荒謬的世界麵前飄搖猶豫。
(電影史上的裏程碑作品《筋疲力盡》劇照:讓·保羅·貝爾蒙多與珍·賽貝格)
這部電影受到存在主義思潮影響,從人物、風格、技法都與當時影壇傳統大相徑庭。戈達爾為縮短放映時間不得不進行的剪接,還陰差陽錯地成就了為人稱道的“跳接”剪輯。
《筋疲力盡》與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並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開山之作和標誌性影片,是大師戈達爾的代表作之一,電影史上的一座裏程碑。著名影評家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斷言:現代電影從戈達爾的《筋疲力盡》這裏開始。
隨著影片上映,男女主演貝爾蒙多和賽貝格一舉成名。賽貝格更成為法國人心目中的美國女性代表形象。
3.
此後,她往返美國、法國,成功出演一係列影片,在大西洋兩岸的影壇大放異彩,成為一代明星。
她與戈達爾和已在法國影壇如日中天的貝爾蒙多都有再度合作。另一位新浪潮大師特呂弗稱賽貝格為“歐洲最好的女演員”。 特呂弗籌拍《日以繼夜》(La Nuit américaine)時,女主演首選也是賽貝格,可惜沒能及時聯係上她。
一九六四年,在與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彼特·方達(Peter Fonda)聯袂出演的《莉莉絲》(Lilith)中,她飾演一位深具藝術氣質的精神病患者。賽貝格光彩照人、精湛深刻的角色塑造,博得觀眾與影評人的交口稱讚。
(《莉莉絲》劇照:珍·賽貝格與沃倫·比蒂)
(《莉莉絲》劇照:彼特·方達與珍·賽貝格)
在與兩位銀幕硬漢李·馬文(Lee Marwin)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合演1969年上映的西部歌舞片《長征萬寶山》(Paint You Wagon)時,賽貝格和伊斯特伍德還曾擦出火花。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馬文、珍 賽貝格在電影拍攝間隙)
難以料到,淒慘的悲劇正向她一步步逼來。
4.
賽貝格心地善良,同情美國曆史上曾經受到過不平等待遇的少數群體。早在步入影壇之前,就一直關注美國風起雲湧的人權運動。
她公開支持並多次捐助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她家鄉附近的美國印第安人部落、和黑人平權組織“黑豹黨”等等。與黑人平權運動領袖之一哈基姆·賈馬爾(Hakim Jamal)成為好友。
後來解密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文件揭示,由於賽貝格對黑豹黨的支持,她成了FBI 鎖定的目標。FBI精心策劃了對她的監視、騷擾、汙蔑、打擊,意圖詆毀她的聲譽、對她進行精神上的迫害。
(珍·賽貝格與簡·方達)
首先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演藝事業正處高峰的賽貝格突然再也拿不到美國製片公司的片約。按照FBI的說法,她和反越戰的明星簡·方達(Jane Fonda)名列了好萊塢”實質上的黑名單“。
即使她在法國,FBI也沒有放過她,而是與美國駐巴黎大使館、美國中央情報局、美國軍方情報部門通力合作,繼續對她監視、騷擾。
更卑劣的是,當1970年賽貝格懷孕後,FBI造謠說那孩子的父親是黑豹黨成員。這一謠言經媒體大肆渲染,給賽貝格的精神造成很大傷害,導致了女兒早產並於兩天後夭折。
悲憤交加的賽貝格帶著女兒小小的遺體,回到美國家鄉舉行了葬禮。葬禮上棺蓋敞開,露出嬰兒雪白的皮膚。
而FBI仍不放過這個嬌小的女子,繼續窮追猛打,並故意讓她知道自己無時無處不在美國政府的監視、監聽下。
(美國FBI局長胡佛、司法部長米歇爾、總統尼克鬆)
這一切對賽貝格的迫害,都是在美國政府各級司法部門,包括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司法部長米歇爾、美國總統尼克鬆的親自關注下實施。
5.
(羅曼·格雷與珍·賽貝格)
一九六二年,賽貝格與第二任丈夫羅曼·格雷結婚。羅曼·格雷是位法國作家、外交官,兩度獲得法國文學龔古爾獎。兩人育有一子。與賽貝格一生遇到的多數男人不同,羅曼·格雷一直關愛她。他們1970年離婚後有一段時間,兩人甚至依舊住在同一套公寓裏。據他講,賽貝格每到臨近女兒夭折的日子(8月25日),都流露出自殺的傾向。
警察最終以服藥過量自殺結案。但是,賽貝格之死仍有疑點。據說她的血液裏含有的酒精量之高,足以大醉,根本無法自行爬進車裏、服藥、並把自己裹進毯子。
一年以後,羅曼·格雷飲彈身亡。他遺書特別說明不是因為失去賽貝格而自殺。
珍·賽貝格葬於巴黎14區的蒙帕納斯公墓。或許是命運安排,《筋疲力盡》著名的結尾就是在不遠處拍攝的。
至今,時常仍有人到她的墓前緬懷、歎惋、致敬。
(在巴黎蒙帕納斯公墓的珍·賽貝格之墓)
*******************************************************************************
這裏介紹的電影幾乎都看了,Roger Ebert也曾經是我最喜歡的影評家,剛到美國來時比較文學係的朋友就把他介紹給了我,不過自己從來沒有能夠在一篇文章裏把所有的電影串得這麽好,寫得這麽透徹,期待你更多這樣的好帖!
非常崇敬張純如。她先是寫南京大屠殺,後來又在著手寫日軍虐俘,接觸了太多慘不忍睹的史料,看到了太多人性的黑暗。她也是為人類扛起了十字架。
如果FBI的做為是真的,那麽是具有摧毀性的。我想起張純如之死也同被長期騷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