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利奈爾逝世一百年
舒嘯
今年11月9日,是法國大詩人紀猶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逝世一百年紀念日。
1.
(阿波利奈爾, 1880 - 1918)
說起來,阿波利奈爾的出身原本與法國沒什麽關係。一八八零年8月26日,阿波利奈爾出生於意大利羅馬。出生時姓名為:Guglielmo Alberto Wladimiro Alessandro Apollinare de Kostrowitzky,從母姓。他母親安格麗卡·柯斯特羅維茲卡是位流亡的波蘭女貴族。父親是誰沒有定論,現在多認為是位意大利貴族軍官,或是位主教。
學童時期,阿波利奈爾隨母親搬到摩納哥和法國南部的尼斯一帶。二十歲時,他來到巴黎,先後擔任過銀行職員、書店店員、記者,還到德國去當過家庭教師。同時他也開始發表作品。
二十世紀初的巴黎是全世界文化藝術獨一無二的中心。在蒙馬特和蒙帕納斯等處積聚了眾多注定將要在文學藝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
這是大名鼎鼎的“洗濯船”工作坊。位於巴黎第十八區蒙馬特高地。這個當年肮髒破舊,冬天寒冷、夏天暑熱的建築,曾經為不少苦苦掙紮的前衛藝術家、作家、詩人提供了廉價畫室、聚會或棲身之處。那時出入這個建築的包括阿波利奈爾、馬蒂斯、布拉克、畢加索、莫迪裏亞尼、梅桑傑、安德烈·薩爾蒙、馬克斯·雅各布、勒維迪、瑪麗·洛朗桑、斯泰因兄妹...
2.
阿波利奈爾才華橫溢,熱情爽快,身為詩人又對藝術品評獨具慧眼,很快與眾多畫家、雕塑家、作家、詩人成為好友,並成為這些藝術圈子的中心人物。
阿波利奈爾出現在眾多畫家朋友筆下。曆史上大約沒有哪位帝王顯達曾經被這麽多藝術大師再現在畫布上。
(馬蒂斯、莫迪裏亞尼、梅桑傑、弗拉芒克畫筆下的阿波利奈爾)
年紀相差一歲的阿波利奈爾與畢加索是最要好的朋友,時稱“無法拆散”。
(在畢加索畫室的阿波利奈爾)
(畢加索畫筆下的阿波利奈爾)
他們還一起“無辜有嫌”地卷入了1911年羅浮宮發生的《蒙娜麗莎》失竊案。 (請見:震驚世界的《蒙娜麗莎》失竊案)
3.
阿波利奈爾是法國詩歌史上的一個裏程碑,從十九世紀末的象征派走向二十世紀諸多現代流派的關鍵。他情感洋溢、才氣縱橫。作品題材多樣、內容廣泛,創作手法兼收並蓄、銳意創新。既承接了雨果、波德萊爾以降、從浪漫派到象征派,乃至民謠的輝煌詩歌傳統,又不斷地拓展著詩歌的視野、尋求新的表現形式。
在1913年出版的詩歌傑作《醇酒集》中,既有音節整齊、音韻優美的“傳統”詩作,又有不顧音節、“現代味”十足的嚐試,而且全部拋棄了標點。在1918年出版的《字畫詩集》裏,更是有詩句與圖案的結合。其中一例詩畫/畫詩就刻在阿波利奈爾的墓上。
4.
阿波利奈爾還是位卓越的評論家,對藝術有著敏銳高超、先知先覺般的鑒賞力。
他曾經指出由塞尚通向立體主義的方向,曾經在杜尚還為人譏笑時預測他對藝術未來發展的影響,曾經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斷言馬蒂斯和畢加索在藝術史上劃時代的宗師地位。
是阿波利奈爾為“超現實主義”和“立體主義”命名,也是他撰寫了《立體主義畫家 - 審美沉思》和《未來派的反傳統》等等理論宣言,為前衛藝術和文學思潮思考、呐喊。
(阿波利奈爾與朋友經常聚會的“狡兔酒吧”)
5.
在畢加索的畫室,阿波利奈爾認識了法國女畫家瑪麗·洛朗桑(Marie Laurencin, 1883-1956)。
(瑪麗·洛朗桑)
接下來六年,洛朗桑是阿波利奈爾的繆斯,而阿波利奈爾也出現在洛朗桑畫作的中心。
(洛朗桑售出的第一幅作品。從左至右:畢加索、洛朗桑、阿波利奈爾、畢加索最初的戀人與模特菲爾南徳·奧利維)
(洛朗桑:《阿波利奈爾和朋友們》。畫麵上包括斯泰因、奧利維、阿波利奈爾、畢加索和畫家自己)
作為詩人,阿波利奈爾在法國始終家喻戶曉,遠遠超出詩歌愛好者的範圍。一定程度上是因了他那些憂鬱感人的情詩。而他的情詩有不少是寫給洛朗桑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與洛朗桑即將分手時寫下的《米拉波橋》。該詩收入《醇酒集》,音韻優美、憂婉惆悵、一詠三歎,多次被譜曲傳唱。
(米拉波橋)
在米拉波橋西南橋頭,有鐫刻著這首詩第一節的銘牌。
“
”
全詩譯文請見:【譯作】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米拉波橋》
6.
一九一五年,阿波利奈爾誌願加入了法國軍隊,在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而戰。此後,戰爭的悲壯與慘烈也進入了他的詩歌。次年三月,阿波利奈爾成為法國公民。數天之後,他頭部被炮彈彈片擊中,險些喪生。
重傷退伍後,頭裹紗布、身著軍裝的阿波利奈爾出現在巴黎的眾多好友麵前。一樣的激情洋溢,一樣的刻意求新,出詩集、編劇本、寫評論,一樣地創作、探索、生活。
一九一八年5月,阿波利奈爾結婚。新娘傑奎琳·科爾波(Jacqueline Kolb,1891-1967)正是《字畫詩集》中著名詩作《紅發漂亮姑娘》的主角。
(阿波利奈爾與妻子)
7.
戰爭中所受的重傷極大地影響了阿波利奈爾的健康。一九一八年秋天他染上流感,11月9日驟然離世。年僅38歲。
當時,曾經與他熱戀6年的洛朗桑已經和一位德國男爵結婚,移居西班牙。阿波利奈爾去世的消息傳來,洛朗桑悲痛欲絕。後來,臨近她生命終點時,洛朗桑留下遺囑,要求握著一首阿波利奈爾寫給她的情詩長眠。
(亨利·盧梭1909年畫筆下的洛朗桑與阿波利奈爾:《繆斯鼓舞詩人》)
畢加索曾為他的好友設計墓碑,但是由於太前衛而且耗時太久而沒被接受。
幾十年後,已經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藝術天才的畢加索以他當時的戀人朵拉·瑪爾為模特,創作了一座名為“詩歌”的雕像,送給了巴黎市,作為對阿波利奈爾的紀念。該雕像坐落於巴黎第六區的雙叟咖啡館對麵、聖日耳曼德佩教堂旁、洛朗·普拉什小廣場中央。
(《詩歌》 -- 畢加索紀念阿波利奈爾的雕塑。)
如今,這座”詩歌“雕像,還有米拉波橋、巴黎第十八區蒙馬特的“洗濯船”和“狡兔”、以及第二十區拉雪茲神父墓園裏的阿波利奈爾墓,常有詩歌愛好者前往駐足致敬。
(紀猶姆與傑奎琳·阿波利奈爾之墓)
8.
昨天,在巴黎地鐵上見到了車廂一端的阿波利奈爾,是他的情詩《瑪麗》片段。又是塞納河,又是洛朗桑。也又曾被譜曲傳唱。全詩譯文見:【譯作】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瑪麗》
巴黎已經在默默地紀念她的這位傳奇了。
*******************************************************************************
Je passais au bord de la Seine
Un livre ancien sous le bras
Le fleuve est pareil à ma peine
Il s’écoule et ne tarit pas
Quand donc finira la semaine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9562/201811/10060.html
下麵是我試譯的最後一節:
我在塞納河岸邊走過
胳膊下夾了一本舊書
這河水就像我的痛苦
總是流淌著不會幹涸
(這一周何時才會結束)
我從塞納河邊經過
胳膊夾著一本舊書
河水就像我的痛苦
它傾聽而不會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