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爾克與《杜伊諾哀歌》
(日前在微信上發的一個帖子。轉載這裏,以紀念裏爾克逝世90年。--舒嘯識)
1.
一九一二年一月底的一個早晨,意大利北部亞德裏亞海濱,陽光普照,北風怒號。
海邊一座古老城堡腳下、沿著懸崖的小徑上徘徊著一位消瘦的中年人。他剛剛收到一封信,棘手的生計俗務亟待他處理。他來回地踱步,思考著該如何回複。
忽然,在呼嘯的狂風中,他似乎聽到一個聲音。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他“記錄”下了這20世紀詩歌史上著名的“天問”:
“Wer, wenn ich schriee, hörte mich denn aus der Engel Ordnungen? ”(誰——,如果我放聲呼喊,在天使的班序裏——,誰會聽得見?)
2.
這位中年人,就是詩人萊納·馬利亞·裏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L. 帕斯捷爾納克:裏爾克像)
一八七五年十二月四日,裏爾克出生在布拉格一個德語家庭。那時布拉格是波西米亞首都,屬於奧匈帝國。他父親先後任職於奧地利軍隊和鐵路,鬱鬱不得誌。母親強勢,出生名門,總是追戀上流社會生活。他的姐姐出生一周即夭折。等到他出生時,母親仍沉浸在喪女的悲哀中。詩人幼時,母親甚至常把他打扮成女孩。一八八四年,父母的不幸福婚姻終於破裂。
裏爾克依照父親意願進入軍校,後來病退。一八九四年出版第一部詩集。二十歲時離開布拉格去慕尼黑,自此終生輾轉於歐洲(及北非)眾多地方。飄絮浮萍之感在作品中時有流露。
(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
詩人生活中不乏女性,又不斷地逃避女性。他一直“渴望”孤獨,常常如願以償。一個例外是已婚的俄國女作家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莎樂美比裏爾克年長15歲,曾經令尼采神魂顛倒,後來還做過弗洛伊德的助手。裏爾克與莎樂美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即使兩人分手後,莎樂美繼續給予裏爾克很多指點幫助。裏爾克與雕塑家克拉拉·韋斯特霍夫於一九零一年結婚,育有一女。但不久這婚姻即名存實亡,再次“捍衛“了他的孤獨。
一八九九年和一九零零年裏爾克曾隨莎樂美兩次遊曆俄國,結識托爾斯泰、畫家L. 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作者之父)等。後來在巴黎,裏爾克還與羅丹、塞尚等來往密切,做過羅丹的秘書。這些經曆對裏爾克的創作都有影響。
(裏爾克和羅丹)
一九零二年開始,裏爾克陸續出版了一係列重要詩集,《時辰祈禱書》、《圖像集》、《新詩集》、《新詩續集》等等。備受我國讀者喜愛的《秋日》、《豹》、《嚴重的時刻》等即出自這期間。
3.
裏爾克聽到風中聲音的地方是杜伊諾城堡。
一九一零年裏爾克完成小說《布裏克手記》之後大約兩年間,裏爾克陷入了創作低穀。靈感與詩情似乎已經離他而去。孤寂、困惑、痛苦,他甚至考慮過放棄寫作。這時,他接到伯爵夫人瑪利亞·馮·圖勒恩和塔克西(Princess Marie von Thurn und Taxis)邀請,到杜伊諾城堡做客。後來,公爵夫人與眾多賓客、隨從離開,留下裏爾克在這裏專注於創作。
(杜伊諾城堡)
裏爾克之外,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和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等也曾在不同時期是杜伊諾的客人。據傳說,但丁創作《神曲》期間,曾經居住在這附近。二十世紀初,這古老的城堡見證文學史上另一不朽之作。
4.
裏爾克在筆記本上寫下那行“天問”後,數段詩行噴湧而出。裏爾克後來寫信給女主人描述到:當時不是在寫詩,而是感覺在做記錄。
他回到城堡內他的房間,全身心投入到詩行之中… --噢,等等!—這裏還有個小插曲:裏爾克回到城堡內他的房間,並沒有立即投入到詩情之中。在這靈感的風暴中,詩人放下筆記本,有條不紊地回複了那封棘手的信件,然後,才全身心投入到詩行之中。 (德意誌的血液!)
當天晚間,《杜伊諾哀歌》第一首完成。
(杜伊諾城堡在今天地圖上的位置)
5.
當月,裏爾克完成了《杜伊諾哀歌》第二首,及整個組詩結構的構思。
此後二、三年間,第十首第一節、第六首部分、第三和第四首全部陸續完成。隨後則是長達七年的停頓。其原因,可能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和一直伴隨裏爾克的抑鬱症。
一九二二年初,距離裏爾克寫下《杜伊諾哀歌》第一行後整整十年,在位於瑞士瓦萊山區羅納河穀的慕佐古堡,詩情靈感忽如火山勃發。二月初短短幾天內,《杜伊諾哀歌》全部完成。數天後,裏爾克再寫了一首哀歌,代替原來的第五首。
除了完成《杜伊諾哀歌》,同樣在一九二二年二月,裏爾克還創作了另一重要作品:兩組共55首《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
(慕佐城堡)
6.
《杜伊諾哀歌》於一九二三年出版。一問世即給詩歌界帶來巨大震動。
盡管有評論家對它不以為然,甚至還有人以為《杜伊諾哀歌》與納粹精神有關聯。然而對於更多讀者和評論家來說,《杜伊諾哀歌》是裏爾克詩歌創作的巔峰之作,詩、哲渾然一體,無論在思想深度、還是藝術創造力都超越了同時代及後來的眾多詩歌,是20世紀世界詩歌史上偉大的傑作。
裏爾克年輕時就研讀過叔本華、克爾凱郭爾、尼采。他們的影響在裏爾克作品中有深刻的體現。而裏爾克的作品又影響了後來的海德格爾、薩特等。
(裏爾克)
《杜伊諾哀歌》出版後,裏爾克的健康每況愈下。有醫生診斷為白血病。亦有傳說裏爾克為一位女客人采擷玫瑰時,刺破手指而感染中毒。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裏爾克病逝。
--------------------------------------
對於裏爾克的詩,我印象最深的是:
我愛這生命中的晦冥時刻,
它使我們的知覺更為深沉。
真是大詩人的純粹感覺,從此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