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曼哈頓的交通實在談不上是好的,但和上海比就算還可以了。究其原因,我覺得是比較多的人選擇不開車。 在買房之前,我們曾在曼哈頓住了近十年,夫妻倆又都是在曼哈頓讀書、工作,對曼哈頓人的生活習慣稍知一二。 紐約因地鐵發達,絕大部分人都是靠地鐵解決交通問題的。當年大陸來的留學生中,除了外州轉來的,幾乎是沒有人買車的—不覺得有此必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2-01 17:56:27)
都說美國學生日子好過,不像大陸孩子過的是地獄般的生活。我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但今年女兒進入高三後,我的看法是徹底改變了。 美國高中是四年製的,而第三年往往是學業最重的一年。女兒高中考進了一個所謂的精英高中,課程明顯比原來的地區學校重。一、二年級雖也忙,但還能保證每晚10點完成作業。我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沒想到,三年級就是完全不同的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3-11-30 16:22:59)
最近這些年中國政府在大張旗鼓的搞一場“革命”:把農民“轉變”為城鎮居民。 我今年年初回國時,父母家的安徽保姆就剛剛經曆了這樣的變革。據她說,放棄土地和自己老式房子的結果是,要維持原先的生活水準,每月至少必須多花幾百的費用。以前水是不要錢的,房屋取暖和生活用熱水也是幾乎不要錢的(這個我沒搞懂,好像是與房屋結構有關,不知是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2年十月底的颶風桑迪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可還是有不少地方沒能完全修複。政府也意識到對部分災區的正確處理方式是還地於自然,於是出台了一些相應的政策,其中一項是政府出資買下居民重災區的房產,改建成公園等。今年10月10日,政府與第一位居民簽了買賣合同。 賣主是53歲的Ms.Dresch。她的房子被桑迪夷為平地,丈夫和女兒同時喪命,她本人也受重傷,住院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剛被現在這家公司雇用,我們七、八個新雇員依慣例一起參加人事部門辦的培訓班。按工作分工,幾個人走馬燈似的為我們作了演示,介紹,整個感覺就是,自老祖宗百年前成立這家公司至今,公司業績是過去大好,現在大好,將來也一定大好,聽得我們幾個新人立馬就暈乎了。還沒等我們清醒過來,就被告知該考慮各種保險計劃了。 別的沒大選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有全民醫保。美國是世界富有國家中唯一沒有全民醫療保險的,卻幾乎是醫療費用最貴的。現在正在推出的奧巴馬醫保還隻是第一步,並沒有達到以上所提國家的程度。 醫保是生活品質保障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醫療費用是一天比一天高,除非是百萬富翁,沒有醫保的家庭是經不起家庭成員患重病的衝擊的。常聽說國內有人患病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哈!又髒又舊的紐約地鐵和富麗堂皇的上海地鐵,就像舊的弄堂房子和新的摩天大樓,還用比嗎?嗯,試試吧,青菜蘿卜,各有喜好呢,是吧? 二十多年前初到紐約時,還真對紐約四通八達的地鐵感慨過一番呢。那時上海雖多次把地鐵提上議事日程,卻始終白紙一張。真正的原因我們老百姓未必知道,“謠傳”之一是上海地質軟,地下水太多,不適宜。現在看來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打算寫個美國點滴係列,介紹一下在美國生活中我認為真正觸及生活品質或思維方式的一些細節。不敢說自己什麽都了解,也明白我寫的隻能是我自己的生活或我見我聞,無法代表全部。我的想法是盡可能提供第一手信息,不求全,隻求真。初步想到的是醫療保險,殘疾保險,紐約地鐵等。殘疾保險有朋友來美,了解到我們胡亂花錢,幾乎從不積蓄,感歎我好自信。我糾正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海外網上讀到一文:網易財經3月18日訊:首屆諾貝爾獎中國經濟學家高峰會在北京香格裏拉飯店開幕。北京大學教授王建國在演講中講解了中國經濟模式的製度基礎,這種製度基礎是建立在剝奪民權的基礎之上。)中國經濟模式的製度基礎是剝奪民權。真是一語中的!禁不住想起北京奧運。我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論,隻有一點柴米油鹽的婦人之見。每每講起北京奧運的輝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兩天前,美國最高法院對所接的兩個同性婚姻的案子做出了判決。簡單的說,同性戀全部勝訴。這是個了不起的勝利。雖然美國民眾讚成同性婚姻合法的已是多數,目前的最高法院卻是偏保守的,所以許多同性戀支持者對此判決是懸著心的。這個判決著實讓同性戀和他們的支持者歡欣鼓舞。 也不是沒有遺憾:最高法院沒有泛義的把同性婚姻定為符合憲法。該判決隻是說在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56]
[57]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