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博文

節選七獨立求索在北伐戰爭的狂濤巨浪中,僅有5到6歲的中國共產黨開始努力擺脫蹣跚學步的狀態,不願再盲從共產國際的一切指示,試圖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從事革命活動。在北伐軍攻占武昌之後,中共的工作大體分為3個方向:一是直接參與北伐戰爭;二是在軍閥統治區組織城市武裝起義;三是大力開展農民運動。這3個方向中,隻有第一個方向完全符合共產國際的指示。可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人物譚延闓和張靜江前麵提到兩個人,一個是代理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一個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張靜江,都是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譚延闓成名於世甚久,既不靠戰功赫赫,也不因其從政業績,而是緣於“少年奇才”的美名。譚延闓祖籍湖南茶陵,生於1880年,其父官高位顯,家教極嚴,規定延闓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節選六初現裂痕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率北伐軍入江西後,與直係軍閥孫傳芳的精銳部隊大戰兩個月,幾番勝負。尤其是攻打南昌城,北伐軍前後共打了4次才完全占領。終於到1926年11月8日,北伐軍徹底摧垮強敵,完全肅清了孫傳芳在江西的兵力。在此期間,被圍困已久的武昌守軍發生嘩變,幫助唐生智所部拿下了武昌城。另外,孫傳芳從福建策動進攻廣東弄巧成拙,反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節選五北伐與暗鬥1926年4月29日,鮑羅廷帶著斯大林的旨意,從莫斯科回到了廣州。此時斯大林認為:汪精衛這麽軟弱,實難堪大任;中共的力量還不如國民黨左派,也隻能充當助手;蔣介石倒是敢做敢當之人,又服從蘇共的領導,看來值得重用。蔣介石找到鮑羅廷會商,提出召開中央全會,“整理黨務”,為北伐做最後的政治準備。鮑羅廷態度極為溫和,凡蔣所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節選四中山艦之變(下) 上期說到,汪精衛夫婦在寓所突遇兵變,一時束手無策。忽聽警衛來報,說譚延闓、朱培德二人求見。汪精衛眼睛一亮,因為這兩位分別是第二軍和第三軍的軍長,是他所企盼的實力人物。但是跟他們說什麽呢?陳璧君建議:不知對方站在哪一邊,你不妨裝病,聽聽對方怎麽講。 譚、朱二位受蔣介石之托,轉呈一封蔣給汪的親筆信。信中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蔣介石最近比較焦躁,因為他幾乎受不了政治暗鬥。除了非議他的謠言開始流傳外,最令他失望的,是他寄予極大期望的北伐計劃,竟遇到來自於蘇聯顧問團的阻力。本來,他對個別蘇聯顧問還是頗有好感的,如孫中山任命的國民黨政治顧問鮑羅廷和軍事顧問加倫將軍。可是,加倫回蘇聯治病和療養去了,鮑羅廷也回莫斯科匯報工作並休假去了,換由軍事顧問團團長季山嘉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節選二蔣介石黃埔發跡蔣介石比汪精衛小4歲,人生經曆和性格稟賦與汪完全不同。他早年於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取日本振武學校。在日本期間,蔣介石結識了孫中山的重要助手陳其美,受到反清思想的影響,加入了同盟會。作為一個滿腔抱負的愛國青年,為了求得救國救民的真理,蔣對日本國的觀察非常認真。他認為在日本生活中,從鐵路係統、人才教育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節選一汪精衛得意半生 1926年1月,國民黨“二大”閉幕後,基本上形成了汪精衛主持黨政、蔣介石主持軍事的局麵。 42歲的汪精衛,已跟過去那個慷慨悲歌的熱血青年判若兩人。當年汪之激進精神,正如他在《民報》上發表《革命之決心》一文中所論:革命黨人的角色有二,一作薪,一作釜,而自己願以生命充作革命之柴薪。 1910年,汪精衛親自策劃和實施刺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序章——勢力瓜分 20世紀20年代的苦難中國,處在一個中央政府名不副實,國家實際四分五裂的戰爭狀態。內部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打碎了舊的封建王朝,但卻沒能凝聚成統一的主權國家,淪為軍閥割據的局麵。外部列強的幹涉不僅非常嚴重,而且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而演變,致使中國大地成了世界強國的利益競技場。 此時的世界仍然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風雲錄》內容簡介 本書是大型紀實文學作品,記敘了1926年至1945年的中國。敘述所沿循的主線是政治活動,軍事活動是同政治緊密相關的內容,外交活動則充當了敘事的背景。它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借助全球曆史的宏觀視野,生動再現了那段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讀者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