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之人物 譚延闓和張靜江

(2023-02-22 14:41:25) 下一個

民國人物  譚延闓和張靜江

 

前麵提到兩個人,一個是代理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一個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張靜江,都是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

譚延闓成名於世甚久,既不靠戰功赫赫,也不因其從政業績,而是緣於“少年奇才”的美名。譚延闓祖籍湖南茶陵,生於1880年,其父官高位顯,家教極嚴,規定延闓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各家書法。11歲學八股文學,曾以文章獻給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翁看了後,稱之為“奇才”。翁尤其喜愛延闓的書法,告譚父說:“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果然,延闓13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24歲中會元(即全國統考第一名),當年殿試獲得進士。

譚延闓的顏體楷書被冠以“民國以來,無人出其右者”。毛澤東當年也曾慕名求字。那是1920年,湖南青年領袖毛澤東和朋友一起成立“文化書社”,請時任湖南督軍的譚延闓題寫書社匾額。譚的字和詩市價甚高,然而,也許這個已入“不惑之年”的老神童對青年才俊情有獨鍾,竟然立刻答應無償題字。

譚還喜好騎馬和射擊,能雙手各持一槍,同北洋諸將比試槍法,均十發十中。此等高才卻生逢亂世,在投奔孫中山旗下之前,從政從軍均難展抱負,隨著年紀漸高,銳氣也不及當年了。

譚延闓在孫中山落難之際,變賣自己資財,全力扶救,使孫大為感激。在 38 歲時,譚痛失結發愛妻方榕卿,因夫人所留遺言,發誓終生不再續娶。後來,風華絕代的宋美齡從美國留學歸國,孫中山有意將美齡介紹給延闓。譚延闓為守誓言,心生一計,拜宋老夫人為幹娘,然後拜宋美齡為幹妹,中山提婚之事隻得作罷。此事為世人津津樂道。

張靜江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早年因病成跛足。但他行俠仗義,深受鄉人誇獎。他繼承了祖上經商的天賦,在巴黎獨資經商,開辦通運公司,專營古玩瓷器,兼營絲茶綢緞。他素聞孫中山之大名,一次在赴法的輪船上與中山相識後,兩人便成為至交。張決定對孫的革命事業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從此就成為國民革命的元老之一。

就在那班輪船上,張靜江與孫中山約定了匯款的暗號。以後每遇革命款項不濟,孫中山便想到了張靜江的匯款之約,而張每次均能按時如數將款寄到。中山非常感動,讚其為“革命聖人”。

袁世凱死後,張靜江回國開辦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與蔣介石相識並結拜,為蔣之契兄,曾是蔣加入中華革命黨的監誓人。張看出蔣胸懷大誌,自願提供幫助;蔣視張為知己,常向其吐露內心的感受。

在“中山艦事件”之後,汪精衛不辭而別。蔣介石遂請張靜江以黨內元老身份出山,他在信中坦言道:“單槍匹馬前狼後虎,孤孽顛危,此吾今日之處境也。”張靜江遂接受推舉,暫時代理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並於中央全會上成為正式的主席。然而,他對政治沒有太多熱情,隻是為了幫助蔣介石,並準備隨時讓位於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